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三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51715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三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三篇人这一生当中要承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场阶段的家庭教育。如何教育孩子也成为了现在家庭的难题,但有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为什么有的家庭的孩子可以那么优秀呢?他们的父母是怎么做到的呢?以下是10个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大家学习这些家长的育儿经,有助于找出自身的缺乏,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篇1:袁隆平(1930 ),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德安人。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中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

2、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展科学实验。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祖籍德安,是钟灵毓秀的庐山脚下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德安西部青竹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起伏,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他的先祖世代在此躬耕垄田,繁衍生息,19世纪后期弃农经商,因经营有方,家道日盛。他的祖父袁盛鉴,在领导的民国时期中选为省第一届议会议员,历任德中县高等学校校长、农会会长、琼崖行政长官秘书长等职;父亲袁兴烈曾

3、任高等小学校长、督学,后就读东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北平铁路局高级职员。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属马,被称为“淘气的小马驹。少年时他经常闯祸遭罚,做事又显得笨手笨脚。父母想训练和调动他的积极性,要他帮助拿碗,碗却摔破了;要他拿杯,杯掉到地上。但是父母不因为他摔坏了东西便停止差使他,相反更频繁地让他参与。他好奇心特强,有什么问题必追根究底,父母往往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母亲贤惠善良,酷爱花卉。母亲伺弄花卉的时候,小马驹在一旁手忙脚乱地“帮助。他爱动脑子,感兴趣的必亲自体验。比方第一次看到荞麦粉,他想弄点尝尝,结果弄得整个成了白粉人;看到木匠钉钉子时嘴衔铁钉,他也拿一个衔

4、在嘴里,一个跟斗,铁钉掉进肚子,送到医院才取出来。袁隆平7岁时随父母逃难乘船渡浣江时,被四弟不小心碰了一下掉入江水,幸被船工救起,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游泳。到后,去长江边照图例一步步练习分解动作。一个暑假下来,仰泳蛙泳来往自如。后又学自由泳。10岁时能横渡长江。他还参加比赛,出人意外地游出了“汉口赛区一百米、四百米自由泳第一名的成绩。他从小就是这样,一旦认定目标,就百折不回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读中学期间他好学勤思,成绩优异,志趣高远,爱好广泛,课余博览群书,思维比一般同学敏捷活泼。他喜欢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喜欢提问,琢磨为什么。这种寻根究底的执著在以后的科研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后,同行

5、们引用学术用语与他开玩笑:“袁教授,你有那么多常人没有的优点,是不是远缘杂交造成的?袁隆平答复:“差不多吧,母亲人氏,父亲人,个性不同,父亲小聪明多,母亲聪明善良。这虽然是说笑戏言,但事实上他确实从父母身上得到了丰厚的给养。父亲袁兴烈是一位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当年平汉铁路被日寇占领,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玉祥将军领导的西北军,在抗日烽火中成了上校秘书,抗战胜利后在政府中任侨务科长。这给了袁隆平深刻的印象,他有了立志报效祖国的宏愿。他在中央大学附属高中部毕业时,父亲希望他考名牌大学,学数理化。他却另有打算。他那根深蒂固的忧国爱民振兴中华的情怀,那种探索自然奥秘的献身热望使他决定学农。开明的父母见

6、劝说无效,便尊重他的意愿,长叹一声道:“俗话说望子成龙,我是望子成农了。好在我们袁家先祖世代务农,但愿你这个农民与祖先不同,能超越祖辈,成为新型农民。他重温少年的梦,考入相辉农学院(1950年改成西南农学院),主修遗传育种学,奠定了他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生轨迹。他非常努力地学习遗传学,为日后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根底。他毕业后被分到安江农技学校当教师。教课以外,他不忘自己的理想,在学校里开场试验,先搞无性杂交。他认定以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指导选育良种,从分子角度找问题,搞清作物遗传因,是今后开展的方向。就这样,他的科研选题,从大处着想,与国家的兴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学校试验田频繁出现他的身影,六

7、年无功,他却没有被一次次失败压倒。“平生清苦何所有,水稻为伴书作友。1966年,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1972年,杂交水稻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协作攻关,他选择了岛为育种基地。他在期间父亲病危,父亲理解、支持儿子,不让家人通知他。结果等袁隆平回来,父亲已经病逝几个月了。袁隆平坚信“天下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之难事必做于易。他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乐观向上的情操,“十年磨一剑,研究终于初见成效。1973年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他没有停止脚步,大胆提出一个新的杂交水稻开展的战略设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被广阔农民亲切地

8、称为“中国神农。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篇2:著名教育家鹤琴在对孩子细心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小孩出生不久,就能“欣赏音乐了,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他会手舞足蹈;在吵闹中,听到抒情的乐曲,他也会渐渐安静下来。两三岁时,能用手脚随着音乐做节奏动作。等到进了幼儿园的时候,他对于音乐的需求围来得更大,听见人家唱歌,看见他人奏乐,甚至黄鸟儿在枝头吱喳吱喳地鸣叫,微风把叶儿吹得哗啦哗啦地响,他都会留意倾听。这一切乐的律动和歌的抑扬的曲调都会吸引他。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摹仿,不时地叫着唱着,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到了小学,更知道怎样利用

9、他那天赋的歌喉和节奏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了。平日里无论是游戏、走路或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鹤琴因此得出结论: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为此,他有意识地用音乐来丰富孩子的生活,其中,最让孩子们感到其乐无比的是晚饭后的家庭音乐会。家居住在寓所时,每天晚饭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是一家人最热闹、最快乐的时光。这时候,七个孩子和爸爸妈妈聚在一间屋子里。妈妈和大女儿秀霞弹琴,大家一起唱歌。唱中国歌曲,也唱外国民歌。一首唱罢一首又起,歌声琴声,汇成了一种和谐欢快的气氛。有时候,孩子们要求爸爸表演。鹤琴就弹起那把从美国带回来的曼陀铃,唱超在英

10、国曾同黑人一起弹唱过的民歌。孩子们或托腮静听,或轻轻哼唱。鹤琴的嗓子并不算太好,但他激情饱满,唱得非常投入,具有感染力。鹤琴说:“家庭中有了歌声,如有了生气一般,试想一个家庭,吃完晚饭后,父母子女团聚一室,同唱同歌,这是何等有趣的事情!一日之间,有了这种团聚,不但于精神上发生无穷的快乐,感情上也可更加融洽,所以家庭中不可没有乐歌。总之,小孩子应有音乐的环境。今天,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进展音乐教育,认识到音乐在冶情操、开启智力、促进孩子全面开展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压抑限制孩子对音乐的欲望和需要,以与不顾幼儿身心特点、揠苗助长、扼杀兴趣的做法也还是屡见不鲜的。愿鹤琴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能够带给我

11、们思考和启迪。愿更多的家长能顺应和开展儿童的天性,让音乐伴随儿童安康成长。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篇3:善于发现,困难供学。步青是父母的第十三个孩子,小名尚龙。因为农村各方面条件差,前面的孩子死的死,送的送。连同步青也只剩下一女二男。父亲宗善当时虽只40多岁,但因常年在水稻田劳作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这自然给家庭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生活困难。母亲林氐偶然抱儿子串门,见到一位风水先生摇头晃脑赚钱还容易,便建议手脚不便然而识文断字的丈夫做风水先生,好歹也是个糊口的行当。宗善听妻子讲得有理,便找来了一本风水书研读。步青在父亲怀里睁着黑溜溜的眼睛看着父亲出神。蒙胧中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召唤着他的心灵,

12、其实那是一种求知欲、好奇心。只是他不知怎样表达出来。直到一天晚上,父亲背罢上句忘记了下句,儿子立刻信口背出了下句和以下很长一段。父亲惊喜万分,先是将儿子高高举过了头顶,继而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他感到儿子是自己的希望:家振兴有望了!于是给儿子起名步青。父亲拿过一碗水,让儿子手指蘸着水,教儿子在桌面上画,写:山、水、田、土.一小方桌,一盏菜油灯,一本风水书,成了儿子的启蒙课本。母亲不再抱怨耗油多,也不在意丈夫当不上风水先生。她感到儿子将来肯定比风水先生有长进。步青7岁那年,一下成了牛背上的孩子。他得到一本残缺不全的三国演义,连猜带想,一边放牛一边看。夫妻俩商定:再穷也得供儿子读书!父母心急如焚地

13、筹齐了学费。第二天步青穿着母亲半夜灯下缝好的衣服,父亲担着米,怀里揣着路上充饥的糠菜团子和给儿子的几个鸡蛋,走一百多里的山路,进了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含辛茹苦,决不放弃。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平阳县中心小学),是有钱人孩子读书的地方。学生们衣着讲究。矮小黄瘦的步青,成了同学们嘲弄和欺侮的对象。见他蚊帐有补丁,同学将他的铺盖扔出门,他只能睡在楼梯口。一次做梦从山上摔下来,原来是自己滚下楼梯。这时他多么想念温暖的家呀!但他想起父母期待的眼神,知道放牛不是长久之计,没敢回家。同学不与他玩,他一个人,身处县城,恰逢圩日,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事成了他心中的问号:包子里还有菜与肉?狗皮膏药

14、怎么可治病?油条怎么一点点面可以发成这么大?因为想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他开场完不成作业,迟到旷课,常常被惩罚一连几小时立壁角。因此他三年中都是最后一名。这时有人劝宗善:“儿子读不好书,让他回来。你家经济那么困难,何必花那冤枉钱!“不,他能读好的!宗善坚决地答复,“只是还没有碰到可以开他窍的教师!假期他与儿子谈心,将儿子转到新办的平阳县第三高等小学。入学时教国文的先生看到一篇作文,不相信出自于小小的步青之手,这种疑心伤害了步青的心。一直到五年级下学期,学校来了一位地理教师玉峰。教师告诉他在宇宙中地球不过像粒沙子。他惊奇极了,迷上了地理课。教师耐心地答复他没完没了的提问,使步青与教师越来越接近。教师

15、还给他讲了同样是农家孩子同样被同学看不起的牛顿的故事。步青从此发奋,立志向牛顿学习,此后年年头榜。教师也成为他永志难忘的恩师。1931年,他从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回乡探亲,他在人群中看到教师,立刻恭恭敬敬将教师请到上座:“没恩师教导,学生不敢奢望有今日。教师笑说:“有这样的学生,也算不枉度一生。最后步青雇了小轿,随行30里,将教师送回家。步青1915年考入省第十中学(现一中)。步青沉醉在1300年浩瀚的历史烟海里。扎实的文史根底为他献身数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一直到步青名满世界,他坚决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是浑然一体的,天地间智慧更是融会贯穿的,他的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对调节思维方式开拓思维空间起到

16、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他反复告诫理工科学生要培养文史修养。忧国为国,献身数学。步青中学二年级时,省十中来了位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满腔热血的数学教师霁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位都有救亡图存的责任!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开展实业,就要学好数学!他的一席话将步青说得热血沸腾。他继而引入正题,说明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根底和对国富民强的巨大作用。这奠定了步青献身数学的志向。从此他迷上数学。15岁的他,每道题一步步推导、演算、论证。他越来越觉得数学像一级级台阶,通向高深奇妙的境界。教师让学生测山高,计算田亩,做趣味数学题,使步青趣味盎然地在数学的山路上疾步攀登。步青三年级时调来洪彦远校长,见各科教师都推荐步青为典范,觉得奇怪,便亲自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