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端风亭施工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51660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5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端风亭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A端风亭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A端风亭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A端风亭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A端风亭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端风亭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端风亭施工方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目 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1、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1.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1.2 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1 施工规模、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3、施工总体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3.1 施工平面总布置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3.2 现场管理及组织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3.3 施工组织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4、围护结构的施工组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4.1 搅拌桩的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4.2 钻孔桩施工 104.3 旋喷桩施工 145、 基底加固的施工组织及方法、

2、程序说明和附图 16.6、 基坑开挖支护及弃土外运 错误!未定义书签。6.1 基坑开挖 错误!未定义书签。6.2 基坑支护(支撑架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6.3 基坑排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7、 安全出口、冷却塔及B 端 2 号风亭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7.1 结构工程施工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7.2主体结构钢筋砼结构施工节段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7.3 主体结构施工组织及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8、结构防水工程施工组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8.1 施工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8.2 防水卷材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8.3 砼结

3、构自防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8.4 变形缝防水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9、施工期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监测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10、安全出口、冷却塔及 B 端 2 号风亭工期施工工期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11、对工期保证措施 (落实到各大项目 ) 3012、安全、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 3112.1 安全防护 3112.2 临时用电 3212.3 机械安全 32a d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项目施工11标土建工程招标 文件、承包合同、A端一号风亭相关设计施工图纸;2、我公司现场考察所获得的调查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3、招标文件及

4、施工设计、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规范、规程;4、我公司现有人员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配套 能力以及资金投入能力;1.2编制原则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管理,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可操作性强。2、结合现场条件,尽量做到方案具备可行性。3、编制合理施工方案,缩短施工工期,尽量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影响因素。2、工程概况2.1施工规模、位置龙溪站位于广州市芳村区龙溪大道龙溪凤池村西侧, 临近龙湾加油站,南侧 与北侧主要为园艺场和农田。线路此处与龙溪大道一致,车站主体位于规划 60m 宽的龙溪大道南侧地下。车站共设A端1号及B端1、2号共三组风亭,均为低矮独立式敞口风亭, 其中A端一号

5、风亭建筑面积74吊,位于龙溪站西侧。A端一号风亭下方无管线埋设。iivli.12.1安全出口、冷却塔及B端2号风亭总平面图2.2地质概况本基坑场地土、岩层分述如下:人工填土层(Q4ml,层号1)主要为第四系全新新统人工填筑的素填土,少量杂填土,该层局部地段为耕土。呈灰色、棕红、褐黄等色,耕土呈灰褐色,多松散状,部分稍压实, 主要有粘性土组成,局部为砂土等。全新世海陆交互想沉积层(Q4m,层号2)该层共分为4个亚层,各亚层的特征及分布如下:2-1B层淤泥质土层:呈灰深灰、灰黑色,流软素状,局部含腐殖质 及贝壳碎片,多夹薄层粉细砂。2-2层淤泥质细砂、粉细砂层:呈灰深灰色、灰白等,饱和,呈松 散稍

6、密状。2-3层中粗砂层;呈灰色、灰白色,饱和,中密状,含贝壳及少量泥质,级配较差a d2-4层粉质粘土、粉土层:呈黄色、棕红、浅灰等色,湿,可塑状为主, 含少量砂,局部粘性较好。残积土层(Qel,层号5)该层按其土性和状态特征的差异可分为 2个亚层:5-1层可塑粉质粘土或稍密粉土层:由白垩系红色泥质砂岩风化残积形成,呈紫红、棕红、土黄色等,湿,可塑状,质较纯。5-2层硬塑粉质粘土或中密粉土层:由白垩系红色泥质砂岩或砂岩风化残积形成,呈紫红、棕红色、稍湿,硬塑状。岩石全风化带(K2d2b)6层红层全风化带(K2d2b):岩性为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石围塘段泥质 粉砂岩、砂岩等,呈褐红色,已风化成土状

7、,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 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状,零星分布。岩石强风化带(K2d2b)7层红层强风化带:为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石围塘段地层,岩性为泥质性砂岩,呈紫红色、褐红色、灰色等,已风化成半岩半土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原岩结构清晰,碎块状岩芯手可折断,风化裂隙发育。岩石中风化带(K2d2b)8层中等风化带(K2s2b):为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石围塘段泥质粉砂岩 和砂岩,呈紫红色、褐红色。粉砂状结构,中厚层状结构,泥质、钙质胶结,岩石组 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较新鲜,多呈短 柱状或柱状,裂隙面具褐色风化膜,锤击声较脆。岩石微风化带(K2d2b)9

8、层微风化带(K2s2b):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石围塘段的粉砂岩(砂岩), 呈紫红色、褐红色,结构清晰,少有风化裂隙,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石多完 整而坚硬,敲击声脆,多数钻孔有分布。2.4水文地质本场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中西部,按地下水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砂层潜水及 强中风化基岩裂隙承压水。其余土层、全风化岩及微风化岩含水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海路交互沉积砂层孔隙承压水含水层主要含水地层为 2-2 层。其中 2-2 层多数地段有分布,厚度一般 1.17.5m, 平均3.5m,属中等透水含水层。2-3层仅少数地段有分布,厚度一般 0.95.9m,平均 2.53m基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贮存于强

9、, 中风化岩带中。经岩芯观察和钻孔抽水试验得知, 基岩裂隙以风化裂隙为主, 多呈闭合性裂隙以风化裂隙为主, 多呈闭合性裂 隙且多有泥质填充,因此地下水在基岩中的贮存量较小,径流条件也差, 透水性 弱。据抽水试验,强、中风化岩石属弱透水层。由于该类岩层的涌水量和透水性 主要由其裂隙所控制, 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 因此不能否定局部有较大涌水量的 可能。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勘查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降雨量大雨蒸发量, 其中大气降雨是本区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每年 49月份是地下水的补给期, 10月次年 3月 为地下水消耗期和排泄期。根据本段路的岩土层特征及地表水的分布特征分析, 本段地下

10、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以大气降雨为主。 其中第四系孔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为大气降水、 含水砂层的侧向补给, 流向原则上受地形控制, 天然水力坡度不大, 多数浅循环地下水。基岩裂隙水以垂直循环为主,径流途径相对较长。 地下水的 排泄方式主要表现为在江水低潮时向江河排泄, 另外主要以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方式排泄。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的分布本段含水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砂层和基岩强、 中风化岩带。 海路交互沉积淤泥 质土、淤泥、粉质粘土及残积土、基岩全风化层、微风化层属透水性微弱的 地层,为相对的隔水层。 本区段覆盖图层中的相对隔水层在局部地段其厚度较薄, 因此,覆盖层与基岩含水层有一定的水力联系。2.5地层参数

11、建议值表地层 编号时代成因岩土名称含水量天然重度渗透 系数直接恢剪固结恢剪基床 系数粘聚 力内摩 擦角粘聚 力内摩 擦角垂直水平%km/m3m/dKPa0KPa0Mpa/m1 Q4ml素填土2018.10.0221.511.4778/82-1B Q4mc淤泥质土46.316.10.001113.413.813.814.9662-2 淤泥质粉砂1822023882-2 细砂18.532023882-3 中砂194303212132-4 粉质粘土20.319.90.00032713.415714155-1 Qel粉质粘土31.119.50.04220.39.9281415165-2 Qel粉质粘土

12、21.718.90.000322.412.931.3740506好全风化泥岩25.518.80.0124.816.4301870857K2d2b强风化泥岩15.322.60.25300321501608好中风化泥岩7.0624.50.25700335005009K2d2b微风化泥岩4.3525.40.15000423.0340.9100010003、施工总体部署A端一号风亭位于主体结构西侧,现施工围挡范围内,场地开阔地下无管线 穿过;A端一号风亭采用明挖顺做法,A端一号风亭围护结构连续墙随主体结构连 续墙一起施工完成,所以现在只需开挖土方与主体结构施工。土方开挖时由于基坑内场地较小,开挖时地面

13、标高以下6m采用两台PC220挖机开挖,当开挖深度大于 6m时采用基坑内一台PC220挖机配合地面一台长臂 挖机出土,于安全出口及冷却塔与B端2号风亭之间有5m间距,所以两部分分开施工。安全出口、冷却塔及B端2号风亭分十步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第一步,施工现场清理,放线,进场钻机及开挖泥浆池等场地布置;第二步,安全出口、冷却塔及 B端2号风亭钻孔桩施工;第三步,安全出口、冷却塔及B端2号风亭范围内搅拌桩、基底加固以及单 管旋喷桩施工;第四步,安全出口、冷却塔及 B端2号风亭施工冠梁以及第一道支撑; 第五步,安全出口、冷却塔及 B端2号风亭土方开挖,架设第二道支撑; 第六步,安全出口、冷却塔与

14、B端2号风亭底板同时施工施工;施工时先施 工底板,再施工侧墙与顶板,最后施工高出顶板部分;第七步,安全出口、冷却塔及 B端二号风亭防水完成及地面恢复;3.1 施工平面总布置说明由于安全出口、冷却塔及B端2号风亭正对现场地大门口,且部分范围内堆放钢筋材料,现对场地进行调整,1 、在现在主体结构顶板回填土方,浇筑混凝土,铺设施工便道;2、现场钢筋堆放场以及钢筋加工厂向施工便道西北侧移动;3、接水、接电利用龙溪站施工的原有布置不变。4、在顶板回填的土方开挖一部分布置渣土池。4、在现场东北门设置一个洗车槽和一个沉淀池,污水经沉淀为清水后就近 排入市政下水管道;施工供电、接水点仍采用原现场布置。3.2 现场管理及组织说明1、技术管理 开工前,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