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2.3平行线的特征(1).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51555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2.3平行线的特征(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2.3平行线的特征(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2.3平行线的特征(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2.3平行线的特征(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2.3平行线的特征(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2.3平行线的特征(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2.3平行线的特征(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2.3平行线的特征(1)课 型:新授课授课人: 授课时间:2013年4月2日,星期二,第二节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3.通过学生学习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

2、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教法与学法:我设计的思路是先让学生去猜测结论,然后再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遇到困难时可以在组内相互交流、探讨,然后以组为单位汇报成果或困惑,最终达成共识.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先运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再根据“框图”进行推理,第三个层次是通过填空来感受逻辑推理过程.这样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们足够的思维空间,当学生“够不到”时,我就设计一个“台阶”,如果还“够不到”,就再设计一个台阶.我设计了第一个层次,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而第二、第三个层次,则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

3、的引导者.在这三个层次中,学生始终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学准备:直尺、量角器、圆头剪刀.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演示课件:(过马路的片段)你是怎样穿过马路的呢?生:(非常感兴趣)1 2 3 4 5 6 7 8 生1:走斑马线.生2:有时着急没等到绿灯就斜穿过去了.师:把笔直马路的两边近似看成两条平行线,人走过的路径近 似看成一条直线演示课件,大家注意,这些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师:板书课题:2.3平行线的特征(1)【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出数学来源于实践,展现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教学效果:学生积极性都很高,为本课的学习开了个好头.二

4、、实验探究,合作交流1 2 3 4 5 6 7 8 a b c 师:让每个学生利用三角尺在练习本上画出两条平行线(你还记得点画平行线的方法吗)生:(齐声回答)记得 找出其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小组活动交流动手操作)生1:同位角 4对 2与6 4与8 1与5 3与7 生2:内错角 2对 3与6 4与5生3:同旁内角:2对 3与5 4与6 师:每对同位角大小有什么关系? 例如:1与5 小组合作:测量、剪拼,组内交流,相互释疑,再以组为单位,汇总成果或困惑,全班展示【实验结论】文字叙述,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载,同位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符号:ab 1=2(两直

5、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通过猜想,操作、验证、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性质,为今后书写推理过种奠定基础.加深了对性质的理解.师:我们已经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内错角、同旁内角会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能否用符号语言表示它们的关系呢?生:探讨(留给学生充分探索时间)师:可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来说明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大小关系.生:(小组交谈后)有的说用量角器,有的说可以剪下来拼一拼,课堂气氛可热烈了.师:那

6、么大家就按照你们说的做一做吧!生1:小组实验结果: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生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师:随之教师结合图理解板书平行线的特征: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师:符号:(1) ab 3=6生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师:符号:(2) ab3+5=180生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设计意图】:通过鼓励学生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更深入理解.教学效果:学生不仅能用语言说出性质,而且能用符号表示.牛刀小试(走近生活)BE1234CFDABE师: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与平行线的特征有关

7、系,比如:太阳光射在镜子上,在墙上形成的亮点.生:光的反射师:(演示课件P50页 做一做)你是怎么思考的,你的想法与它的想法一样吗?生:(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充分交流后回答)生1:(1) ABDE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已知)3=42=4(等量代换)生2:(2)2=4BC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师:学生回答非常好,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设计意图】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三、判定性质,对比记忆师:提问、叙述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生1:平行线的判定生2:平行线的性质生3:区别(各叙己见)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条件,

8、结论刚好相反.直线平行的条件是由角的“数量关系”确定直线的“位置关系”;而平行线的特征是由两直线“位置关系”确定角的“数量关系”归纳:判定:角的数量关系线的位置关系 性质:线的位置关系角的数量关系接着课件显示如图:师:已知:ADBCABCDA B C D 1 (1)1=B吗?(2)2=D吗?(3)C+D=180吗?生1:(1) ADBC (已知)B=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生2:(2) ABCD (已知)D=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生3:(3) ADBC(已知)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设计意图】学生勇跃的回答,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敏捷性得到了训练,学的知

9、识得到巩固.教学效果:通过类比思考学生能够总结步骤.为下一步运用做准备.四、巩固练习,掌握新知1.建筑趣问用投影展示著名的比萨斜塔,求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大的角是多少度?85 ? 对比发现,加深理解填写下表,并思考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行线的特征直线平行的条件分层练习,小组比赛a b c 1 在下图中ab,你知道1的度数吗?a b c 1 120 a b c 1 36 A C B D 4 1 3 2 5 6 7 8 (1) (2) (3)2.写出能够推得直线ABCD的条件.【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知道什么时候用性质,什么时候用判定

10、直线平行的条件。五、归纳小结,认知升华教师活动: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学生自我归纳教师:加以强调【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历程,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沉淀、吸收的过程.让学生畅谈自己学习的体会,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倾听别人的想法、意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平行线的性质2.会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A D C F E B A D C F E B 思维拓广(1) (2)当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时,这两个角会是什么关系呢?试探究下列问题:如图(1)所示,ABED,BCEF

11、,那么B与E的关系是 .总结上面的结论是 .六、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必做作业:课本P51页 习题 2.5 (1)(2)选做作业:课本P51页 习题 2.5 (3)板书设计:2.3 平行线的特征一、平行线的特征: 二、典型例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随堂练习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学生板书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学反思:就学生目前所学的情况来看,要想独立书写推理过程是有困难的.但是,如果不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永远不会进步.因此,每学一个定理,我都引导学生写出定理的符号表示,给学生今后书写推理过程奠定基础.同时,我总会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推理步骤一般仅限于两步到四步,让学生很轻松地就能完成.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满足感 .如本节课的“牛刀小试”中的“叙述理由”,就是给学生专门提供一个推理方面的训练空间.以往的教学证明,有一些学生通过这种训练,真的可以书写出完整或不完整的两步或三步的推理过程,这让我惊喜.因此,我一直坚持这种训练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