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的培养55466.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51509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信心的培养5546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信心的培养5546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信心的培养5546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信心的培养5546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信心的培养5546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信心的培养55466.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提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对健康的心理和成功的人生有极大影响。作为个性品质和性格特征的自信心,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一旦形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通过教育和培养才能形成和发展。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途径,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客观积极评价自我,逐步树立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心 培养 途径 方法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普及,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已成为教育心理研究的一个重点。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对健康的心理和成功的人生有极大影响。一、自信心的概念自信心是指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有明确深刻的认识,充满信心从而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状

2、态。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自信心尽管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推动、引导、强化的作用。“自信”或“自信心”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在品质之一,也是每个人内在“自我”的核心部分。自信心的强弱,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与制约着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对于一个有自信的人,他会勇于面对挑战,努力向自己定下的目标进发,追求自我实现,不仅可以带来个人的成功感,个人在其他方面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使自己更受人欢迎。相反,对于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他会逃避挑战,不敢面对失败的风险,怀疑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二、影响自信心的内外因素个体的生存与成长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和相互交往中完成的。对自己行为的观

3、察和评价往往是在与他人的相互比较中进行的。他人是一个参照,人们常常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来认知并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并直接对自信心进行修正。随着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张,必然导致人们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而自我意识尚未完全确立的人,往往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如果从他人的态度中获得肯定的信息,就会产生愉快的体验,从而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如果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他人,尤其在学习、交往、文体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卑心理,何况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作为个性品质和性格特征的自信心,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一旦形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

4、通过教育和培养才能形成和发展。三、自信心的培养怎样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建立自信心呢?首先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基础;其次是在管理工作中要发扬民主,平等对待学生,这是关键。当然,教师也要讲究工作方法,并掌握一些技巧。(一)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师的思想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封建注意教育思想的影响。如,对学生的评价,按理说,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好学生,可在一些教师的潜意识里,只有分数高、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也就是说,高分加顺从才是一些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因此,这些教师对学习成绩比较差,不惟命是从的学生就采取否定和贬低的态度。这样的评价标准能培养出有自信心的学生吗?教师应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

5、科学理论,学习各国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入到学生实际生活中,研究学生自卑问题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把经验的东西上升到理性高度来认识,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二)平等待生、民主管理平等待生、民主管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基础。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先进民主的管理,没有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氛围,学生的自信心是很难形成的。根据布拉弗德和李波特的研究,民主型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教师创建的教育教学环境才会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才能建立自信心。(三)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方法、途径1、暗

6、示法。即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生活中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受到负面暗示,特别是学习上屡遭挫折后,常受到指责。负面暗示往往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伤害自尊心,使他们把自己归在“差生”类,以“差生”的标准来行事。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很好的暗示实验。教师经过心理学家的“权威性的谎话”暗示,对这些学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暗示给学生:你能行。可见教师给学生的正面暗示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他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的成长。如果多给“差生”以正面暗示的力量,同样也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

7、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足,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在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中得到鼓励。以期待的目光和亲切的注意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具体可遵循三条原则:一是愉快、松弛、集中的心理状态原则;二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三是暗示手段相互作用原则。2、归因法自卑的学生饱偿了过多的失败,一次次的失败更强化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以至恶性循环。在未来的生活中,他们失去追求成功的信心,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总是远远地躲开人群,躲开各种活动他们在避免失败。所以成绩差的学生常有厌学情绪、逃学行为。根据维纳归因理论,避免失败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总是把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运气好;把

8、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差,即使努力也没用。取这种归因态度的人,不论成功或失败都不会给其学习带来帮助,只有加重其自卑感。因此,要帮助自卑的学生重塑自信,就应该从各方面降低对他们的要求,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成功经验,减少其失败体会,鼓起他们追求成功的勇气。从而动摇其归因的原由定势,产生“只要努力,我也能成功”,“我不比别人差”的自我暗示。教师可通过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观察学习法等归因训练方法,让学生学会对成功事件进行积极归因,从而增强自信心;对失败事件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归因,从而减少失落和沮丧,并重振精神、坚定信心。尽量使学生习惯于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而非自己能力不足。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建立

9、起成绩与努力之间的关系。这样不论成功与否,学生都会产生正确的归因,不会过多自责,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和巩固。总之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自己,重新建立自信心。3、体验法一个人的自信心是在多次成功的心灵体验中形成的。一般来说,一两次成功的体验,往往会归因于“机会”和“偶然”,如果能多次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可能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的结晶,这样就会产生自信心。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过“最近发展区”概念,他看到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看到了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所以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及其可能性,创造“最近发展区

10、”。教师给学生创造的机会,也应该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学生创造的机会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困难,否则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只有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功体验,才有利于形成自信心。4、迁移法把做某一类事情获得的成功体验迁移到其他事情上去,这样可以增加做其他事情的自信心。教师应该让学生显示其某方面的才能,并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再引导学生把这种体验迁移到做其他事情上去,使其增加做某事的自信心。5、移情法移情又叫感情移入。一般来说,它指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感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某事时,首先自己要有自信心,这种信心是相信学生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感染,自信心便自然而然地产生

11、。四、总结自信心是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一个人的自信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受自我形象的影响,认为自我形象不好的人,往往也具有严重的自卑,如外表不好或家庭环境较差的人,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尽管自我概念和对自己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别人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它们是由自己的思维、认知和判断等来判定的,尽管自我概念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但是自己也拥有改变自我形象的能力,关键是自己要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只有这样,才不会轻易地受其他人的影响,动摇自己的自信心。但很显然的我们的学生还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让其了解自我概念的重要性,并从客观的角度让其充分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自信心被誉为“精神世界的一朵鲜花”它可以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使人富有进取精神,对人的成长和一生有重要的影响。自信心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学生的自信心是通过一点一滴逐步培养起来的。有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表扬、一次成功的体验,都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是,学生的自信心也极易失去,一次小的失败就可能使他们爬不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多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努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学院有着更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应投入更大的力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争取让我们的学生以充满自信的姿态走入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