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51270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想北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想北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想北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想北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想北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想北平》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想北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衬托手法。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教学重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

2、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对老舍来说,老北京又是什么呢? 二、研习文本1、昨天我们布置了同学预习老舍的想北平,并试着根据前面板块的学习来做个评点。那我们先来看看他笔下的北平又是如何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 学生回答:4、5、6段。学生可能会答到第7段,这是一个总结性的抒情段落,可暂时不作解释。 2、好,请男生齐读第4、5段,女生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 男生齐读,女生思考并回答。(可用文中词句回答:动中有静,安静而温和;在人为中显出自然) 3、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 一是比较(衬托),设置情景(比喻);二是具体展开。(学

3、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点评情况回答,“摇篮”的比喻、“温和的香片茶”) 4、(过渡)刚才我们男生读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没有? 明确:朗读声音的感情不是装出来的,读的时候要有画面感。毕竟北平是生他养他的地方,积水潭也是老舍在北京最喜欢的一个地方,那里的一石一水,一枝一叶都深含着他的情感。特别是后面小节里那些裹挟着最真挚的市民情感的田园都市物象,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都蕴含着老舍深情。 下面就请女生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第6小节,男生思考并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 女生齐读,男生概括回答。 (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花多菜多果子多”,这个答案缺少了韵味质朴自然,接近生活;接近自然) 5、

4、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过渡到人,通过作者的了解来理解作者倾注在文本中的情感) 提示:老舍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有人曾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 明确: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正因为他对

5、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作者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曾因创作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和自然”“布置匀调”“物产可爱”,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而老舍本身也是一个恬淡平和的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就被迫害不堪忍辱

6、而弃世)。 第二课时一、评点文本6、正因为“北平”的这些好处,所以老舍先生在他羁居外地时就会时不时地想念起它来。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他在这篇文章中又是如何“想”的呢?(过渡到1-3节的学习) 我想这个问题就不再有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研究了,我们请同学们根据昨天的预习,先来交流一下各自的点评,看能不能解决,好不好? (学生交流评点内容,可以一段一段来,也可以三段一起来) 第一节: 写小说“以北平作背景不怕”你知道他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 “捡”信手拈来,唾手可得 “我的北平”把北平据为己有,这样的主观论述更能体现出我对北平特有

7、的情感 第二节: “可是,我真爱北平”从上文知道不多转折而来,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这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眼”所在,统摄全文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对北平的爱又很含蓄 “我爱我的母亲”人间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母子深情,以此作比较,可见我跟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朴素而真诚 “我的爱不是而是都”我与北京已经融为一体,深沉而热烈 第三节: “真愿成为诗人”诗人是最会表达感情的,而我内心对北平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也许只有用诗的形式才能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杜鹃啼血”刻骨铭心。 “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将对北平的爱形象化成像音乐一样动听悦耳,像图画一样色彩迷人,把爱的情感可感化 “它

8、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像孩子与母亲,血浓于水的情谊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我的内心已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其他地方 点评:准确到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7、小结:那么老舍是如何“想”北平的,这个问题解决没有? 提示:作者反复说我对北平的爱“说不出”,到底说出来没有?怎样说的?(回顾三小节内容即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我说不出”是因为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出来,说不出来是为了强调对北平爱之深,诉说很多还是为了表达对北平的爱。 二、情感体验 8、最后一小节的点评是我们同学昨天最感到头疼的地方,不知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了。这样吧,我们先请同学们听

9、一段朗诵,然后再一起来说这个问题。 听朗诵:想北平(6分钟),体会老舍语言的京味特点。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 投影:在老舍自传里有一篇望北平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八年流浪到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干嘛去挤车挤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写了一首“乡思”的七律,就拿它结束这段“八方风雨”吧: 乡思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

10、北岳霜天羚角斜; 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战争即将爆发,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怎么读:没有悲,只有愁;没有恨,只有爱。 9、课堂总结: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包含深情的齐声朗诵最后一段。 三、作业安排1、学习与评价。 2、明代金圣叹评点才子书全集之水浒传为古往今来之伟作,我们不妨模仿古人评点老舍名作想北平。 整理课上点评,结合笔记,小组合作,给全文作全面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