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年代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51173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年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历史年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历史年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历史年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历史年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年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年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主要朝代、时代、国家更迭名称起始时间建立者都 城灭亡原因备 注夏前2070前1600启阳城(河南登封东)、斟鄩(河南登封西北)、安邑(山西夏县西北)传至桀,被商汤灭共传13代、16王商前1600前1146 汤亳(山东曹县南),曾多次迁移,最后盘庚迁至殷(河南安阳小屯村)传至纣,被周武王灭共传17代、31王西周前1146前771年武王姬发镐(陕西西安西南沣水东岸)前771年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平王迁都重建洛邑(河南洛阳)前256年被秦灭与西周合计共历34王、八百多年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三家分晋 战国 :前475年 前221年秦前221年前206年始皇帝嬴

2、政咸阳(陕西咸阳东北)前206年被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共历2世、15年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高祖刘邦长安(陕西西安西北)公元8年被王莽取代共历12帝、210年新8年23年王莽长安(陕西西安西北)23年被绿林军所灭东汉25年220年光武帝刘秀洛阳(河南洛阳)220年被曹丕取代共历12帝、196年三国:魏220年265年曹丕洛阳265年被司马炎取代共历5帝、46年三国:蜀221年263年刘备成都263年被魏灭共历2帝、43年三国:吴229年(称帝)280年孙权建业(江苏南京)280年被晋灭共历4帝、59年(自222年称王算起)西晋265年316年武帝司马炎洛阳316年被匈奴贵族建立的汉国灭共历4帝

3、、52年十六国304年439年西晋末年,各民族上层分子纷纷起兵建立政权。从304年刘渊(前赵)称王起,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先后在北方和巴蜀建立的割据政权有前赵(又名汉,匈奴建立)、成汉(巴氐)、前凉(汉)、后赵(羯)、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北凉(匈奴),史称“十六国”。另有冉魏(汉)、西燕(鲜卑)一般不包括在内。北魏的前身代国(鲜卑)也在这时建立。(未完待续)(续表)名称起始时间建立者都 城灭亡原因备 注东晋317年420年元帝司马睿重建建康(江苏南

4、京)420年被南朝宋刘裕所灭共历11帝、104年南朝:宋420年479年武帝刘裕建康(江苏南京)479年被南齐取代共历8帝、60年南朝:南齐479年502年高帝萧道成建康(江苏南京)502年被梁取代共历7帝、24年南朝:梁502年557年武帝萧衍建康(江苏南京)557年被陈取代共历4帝、56年南朝:陈557年589年武帝陈霸先建康(江苏南京)589年被隋灭共历5帝、33年北朝:北魏386年534年道武帝拓跋珪398年建都平城(山西大同),称帝。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元534、535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共历13帝、149年,见注4北朝:东魏534年550年孝静帝元善见(由高欢立)邺(河北临漳

5、西南)550年被北齐高洋(高欢之子)取代共历1帝、17年北朝:西魏535年557年文帝元宝炬(宇文泰立)长安(陕西西安西北)557年被北周宇文觉(宇文泰之子)取代共历3帝、23年北朝:北齐550年577年文宣帝高洋邺(河北临漳西南)577年被北周灭共历6帝、28年北朝:北周557年581年孝闵帝宇文觉长安(陕西西安西北)581年被隋取代共历5帝、25年隋581年618年文帝杨坚583年都大兴(陕西西安),见注5618年炀帝被起义军杀于江都(江苏扬州)共历2帝、38年唐618年907年高祖李渊长安(陕西西安)907年被后梁朱温灭共历20帝、290年其中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周,直至705年中宗复位

6、。见注6五代十国907年979年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为五代。同时,中国南方和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即南平)、北汉等国,称为十国。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北宋王朝,979年北宋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未完待续)(续表)名称起始时间建立者都 城灭亡原因备 注五代:后梁907年923年太祖朱温汴(河南开封)923年被后唐灭共历3帝、17年五代:后唐923年936年庄宗李存勖洛阳936年被后晋灭共历4帝、14年五代:后晋936年946年高祖石敬瑭汴(河南开封)946年

7、被契丹灭共历2帝、11年五代:后汉946年950年高祖刘知远汴(河南开封)950年被后周灭共历2帝、4年五代:后周951年960年太祖郭威汴(河南开封)960年被北宋赵匡胤取代共历3帝、10年北宋960年1126年太祖赵匡胤开封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掳走徽宗、钦宗共历9帝、167年南宋1127年1279年高宗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浙江杭州)1279年被元灭共历9帝、153年西夏:1038年1227年,共190年。是宋人对党项羌所建大夏封建政权的称呼。由李元昊创建,被蒙古汗国灭。辽:916年1125年,共210年。由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创建,国号契丹,两年后建都皇都(内蒙古巴林左

8、旗南波罗城)。947年改国号为辽(9831066年间曾重称契丹),改皇都为上京。被金灭。金:1115年1234年,共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黑龙江阿城南)。1125年灭辽,1126年灭北宋,先后迁都中都(北京)、开封等地。在蒙古汗国和南宋联合进攻下灭亡。蒙古汗国:1206年由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建立,陆续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并在吐蕃建立行政机构,直接进行统治。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元1271年1368年世祖忽必烈大都(北京)1368年朱元璋军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统治,见注7共历11帝、98年,见注8明1368年1644年太祖朱元璋南京,1421年成祖朱棣迁都北

9、京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被推翻共历16帝、277年后金:建州女真贵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1616年即汗位,国号金,史称后金,建都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后迁辽阳,又迁沈阳。1636年皇太极即位,改国号清。清1636年1911年太宗皇太极1644年世祖入关,定都北京1911年被辛亥革命推翻共历11帝、276年注:1 以上数据主要取自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都城”一栏括号中的地名指的是该辞海(缩印本)编篡时的名称;2 红色字为朝代名,粉红色字为时代名,浅桔黄色字为国名,紫色字为族名,蓝色字为人名,褐色字为帝王庙号,青色字为地名;3 采用公元纪年,公元元年以前

10、的纪年带有“前”字,公元元年以后的纪年不带“前”字。4 关于北魏,辞海(缩印本)中“北魏”词条说,“从拓跋珪建魏到557年西魏亡,共历17帝,171年”,我认为这是将北魏和西魏合计的结果,因为查辞海(缩印本)附录之中国历史纪年表知,北魏历14帝,西魏历3帝,合计17帝。但是,东魏(历1帝)也是由北魏分裂出来的,而且三魏都城均不在一处,故北魏、东魏、西魏是相互独立的概念,不应该把总的合计结果写入关于北魏的词条,即便是要总的合计结果,也没有理由把东魏排除在外(加上东魏,三魏应该共历18帝,只是经历171年是不错的,因为东魏比西魏灭亡晚,东魏经历年数不影响总的年数)。总之:(1)总计结果是不合理的,

11、应该分别单计;(2)即便总计,不含东魏是不合理的;(3)即便说“共历17帝”已经包含东魏1帝,那么还是有矛盾之处,由辞海(缩印本)“西魏”词条知西魏历3帝,由“东魏”词条知东魏历1帝,而上面所说由“北魏”词条知三魏共历17帝,那么北魏单独应该历17-3-1=13帝,而由中国历史纪年表查得西魏历3帝,东魏历1帝,而北魏单独历14帝。“13”对还是“14”对?这是该辞海(缩印本)自相矛盾之处,非我所能考证也。本表采用的方法是,北魏单独计,而且以词条为主,中国历史纪年表为辅,故得17-3-1=13。5 隋朝和唐朝的长安与古时长安不同,古时长安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而隋唐长安包含有今西安城和城东、南、西

12、一带。详见辞海(缩印本)“长安”词条。6 本表根据辞海(缩印本)“唐”词条说“共历20帝、290年”,但是查 辞海(缩印本)附录之中国历史纪年表得,共有某“宗”18个,另有高祖李渊、少帝李重茂,加上武则天共有21个。根据辞海(缩印本)“武则天”词条所说武则天在位期间(690年705年)国号一直为周而不是唐,那么如果因此而说唐“20帝”中不含武则天的话,则“290年”中也应该扣除武则天在位的15年而变成275年。所以究竟是21帝还是20帝呢?如果按20帝算该排除武则天还是排除少帝李重茂呢?无论如何辞海(缩印本)都有无法解决的自相矛盾之处。本表以词条为主,中国历史纪年表为辅,认为唐共历20帝,290年。7 根据辞海(缩印本)“元”词条,1368年朱元璋军攻入大都后,元顺帝北走塞外,仍称元朝,史称北元,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木儿汗,始去国号。8 根据辞海(缩印本)“元”词条,自成吉思汗至元朝被推翻,共历15帝,163年。9 除以上单独列出的辞海(缩印本)词条和附录之中国历史纪年表所记录的帝王数、年数不相符的几条注解外,本表中其它地方所记录的帝王数、年数都是以词条为依据,并没有与中国历史纪年表中的记录进行比对。整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