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教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511384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教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教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教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教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赵 普 普少年青时习熟悉吏事,寡缺少学术学问,道术,及等到为相,太祖常劝以介词,用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C) A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B普性深沉有岸谷C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D臣窃以为不可2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普)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答:(赵普)虽然多忌妒而刻薄,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答:过了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 ,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3、描写人物,表现人物性格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上面两段文字中,描写赵普,主要运用了细节或“动作”描写的方法;描写王珪,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都突出地表现了他们作为忠臣 忠直刚毅,不怕得罪皇帝,敢于犯颜直谏的共同特征。4、文中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5、刻画人物善用细节。写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

3、阖”字,指闭门谢客,排除一切干扰。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碎裂”足以表明怒的程度,再加一个“掷”字,怒不可遏的样子可想而知。写沉着镇定,描写了“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然而,赵普岂止“拾之”,他居然在日后“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补缀旧纸”这一细节生动感人,那被撕碎的奏牍,要恢复原样,需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2、黄鹤楼 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

4、吴形胜之最也。1、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齐名,号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2、古代诗词中写黄鹤楼的名句很多,你能默写出两相连的句来吗?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3、这篇文章句式多变,多用对偶。强调黄鹤楼名称由来之根据充足,用了“事列神仙之传,迹有述异之志”一组对偶。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耸构巍峨,高标”一组对偶。4、阎伯理的黄鹤楼用“坐窥井邑,俯拍云烟”写登楼远眺城乡景色,崔颢的黄鹤楼也写了登楼远眺的美景,这两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于园 张 岱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

5、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月、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至于园可无憾矣。1、这段文字选自于园,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文学家。2、这段文字可分三层。第一层采用总写的写法,先总写一笔,指园子的奇特在于“磊石”。奇在哪里?一是“实奇”,二是“空奇”。3、第二层写水阁和四周的景色及感受。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写

6、法,有限的空间,却意境幽远,给人宛若置身山林的感受。4、第三层说明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的原因。作者不仅写出假山建筑的全过程,而且赞颂了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园林主人的高超的艺术构思。5、这篇园林小品按照空间顺序有层次地写于园,抓住于园山石和建筑的特征,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意境。4、黔之驴 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

7、肉,乃去。 1、翻译句子。蔽林间窥之。译隐蔽在树林里偷偷地看着驴。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老虎)于是跳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走开。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译(再)靠近一点,经过驴的前后,(但)始终不敢扑击(驴)。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庞然大物、黔驴技穷。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窥、稍。4、整体阅读全文,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字)。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 5、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答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

8、一定能战胜它。6、“黔驴技穷”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其意义。(要求: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答题100字左右。)【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黔驴技穷】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因为用不着,放在山下。老虎看见驴个子很大,又听见它的叫声很响,起初很害怕,老远就躲开。后来逐渐接近它,驴只踢了老虎一脚。老虎看见驴的技能只不过如

9、此,就把它吃了(见于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后来用来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7、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有可能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地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答略(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并持之有据即可。) 5、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副词,很蕃fn,多。晋陶渊明独副词,只爱菊。自李唐唐代皇帝都姓李,故称唐朝为“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我独爱莲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出淤水中污泥泥而连词,表转折,却不染沾染,污染,濯洗涤清涟微波而不妖妖治,艳丽,中通外直,不蔓蔓延不枝生出枝节,香远益更加清清香,亭亭耸立的

10、样子净植树立,可远观而连词,表转折,却不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焉语气词,哪。予谓认为菊,花之结构助词,的隐逸者也表肯定语气;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有道德的人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人(事物)”也。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唉”!菊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爱,陶后鲜xin很少有闻;莲之爱,同如同,像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副词,应当乎众矣语气词,表肯定。1. 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 比喻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只能在远处恭敬的观赏,而不可近前玩弄

11、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本文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3. 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菊,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我”爱莲的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写莲花可爱形状的目的是: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品德和情操。4. 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通过对三种花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以菊花作陪衬,突出莲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5.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

12、,表明了他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6.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7.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9.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 菊“花之隐逸者”象

13、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寄意着着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10. 短文赞扬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答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两种观点实际上讲的是人与环境(或社会)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有可能跟着坏人学坏人,也就是“近墨者黑”。11. 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