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510817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同文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胡同文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胡同文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胡同文化》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胡同文化》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同文化》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同文化》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 第一册胡同文化教案 赣州一中 张秀兰 一、 设计理念: 1、抓住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高中语文新教学大纲提出“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无疑这是重视文化的熏陶浸染。胡同文化从北京胡同的民居特点的角度揭示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即胡同文化的内涵,全文洋溢着浓烈的京腔京味儿,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一贯始终。语言诙谐幽默,极具张力。这篇小品文是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典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力图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力求渲染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文化求知欲,让学生进行一次文化的洗礼。2、注重培

2、养学生自学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语文新教学大纲重点提出“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设计紧扣大纲要求,以大纲为教学实践的原则,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维方法的训练。课型主要为讨论研讨课,先引导概括,再引起讨论,最后引发探究。3、实践课改理念,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延伸课堂。新的课改理念要求老师能根据实际延伸课堂,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再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胡同文化透露出的胡同建筑形成胡同文化这一人文现象,使我联想起我们赣南的客家围屋和客家文化的关系,其实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折射了建筑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这一人文命题。因此,我特意增加了

3、一个教学目标,即探究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延伸课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二、 设计思路胡同文化是高一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第一册四单元的第二课。该单元是序言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这篇文章是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但作家并未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而是从北京胡同的民居特点的角度揭示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即胡同文化的内涵,全文洋溢着浓烈的京腔京味儿,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一贯始终。是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典范,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文化”内容,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渲染文化氛围,

4、激发学生强烈的文化求知欲,实现语文人文性目标。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其次京味的语言足文章的一大特色,本文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京味文学作品,所以应该好好地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文章本事蕴涵的文化底蕴以及折射出的文化现象,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深入探究这种文化深刻的成因。2、能力目标: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能力。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

5、力、获取信息能力。3、情感目标: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拓展讨论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即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现象。延伸课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客家围屋与客家文化)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教学迁移点是客家文化。五、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新课程同时提出 “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

6、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看、听、读、议,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同时,以课内知识为触发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作一次探索性学习,力求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的积累。 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跳读法: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朗读法: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比较法: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讨论法:所有教学重

7、点难点均通过讨论解决。讨论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探究性学习。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结合。六、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CAI课件。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步骤与内容: 【第一课时】(一)、妙设导语,创设文化情景。上课铃声过后,打开多媒体,屏幕出现“胡同文化”目录。点击“导入新课”屏幕上映出古朴典雅的北京胡同,高亢热烈、韵味醇厚的京腔歌曲故乡是北京在京韵大鼓的伴奏下袅袅而起。音乐停止,老师顺势导入:(介绍胡同知识)古朴典雅的北京胡同,韵味醇厚的京腔京曲,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文

8、化绵绵的魅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位文化老人汪曾祺写的京味小品文胡同文化。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胡同,北京的胡同。胡同,被称为北京历史文化的博物馆。胡同就是我们说的街巷的巷。把巷称为胡同,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几个北方城市的一种习惯。由于在北京,把巷称为胡同最普遍,所以,胡同成为北京的一个特产。其实,胡同当时并不是北京的特产。只是因为700多年前,元朝在今天的北京这个地方建了一个新城,也就是大都,作为首都,统治全中国,自打这以后,胡同这个蒙古语的名词才在北京这个地方扎下根来,它是音译。胡同在蒙古语中的意思就是井,水井的井。因为在古代,水井很重要,在元朝建都的时候,对大都进行了规划,南北东西的建了很多巷,

9、每个巷当然都要有井。在给这些巷命名时,蒙语就叫某某井,音译过来就叫某某胡同。这样,胡同和井、巷就这样联系起来了。发展到今天,我们说的胡同,已经不单纯指巷了,把街也包括进去了。就是说,谈到北京的胡同,就是指北京的街和巷。作为北京街巷的总称,胡同构成了北京城的交通网络,也关系到北京城市的格局,更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依托和居民生息活动的场所,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舞台。时代的变化,政局的代替,认识的沧桑,风风雨雨,恩恩怨怨,几多生死,几多悲欢,伟大与渺小,光荣与耻辱,都在这个北京的胡同里不停的上演,也不同程度地在北京的胡同上留下历史的印迹。所以说,胡同是北京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二)、简介作家,张显文化风

10、格。汪曾祺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也是著名的京剧沙家浜的主要执笔人之一。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抒写家乡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他的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师从于沈从文,有“短篇圣手”之美誉。在介绍作家时,适时的补充,让学生对我国著名的作家们初步的了解的同时,陡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慨叹,并激发学生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之责任感、自豪感。这样一来,不仅张显了作家的文化风格,也唤起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觉维护之意识,让学生在铺天盖地的快餐文化中,突出重围,找到自己阅读的最佳位置。(三)、明确目标、紧扣文化重点。

11、 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学生读目标,了解本文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四)、解读文本,沐浴文化阳光。(各环节内容点击多媒体课件逐步出示)首先(第一环节),带领学生从中心句入手,提纲挈领的梳理文脉。设计以下四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趣味。(在这一环节主要用跳读法)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各位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胡同文化?请引用书上的一句话回答。明确:第5段:“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反过来说,“胡同文化就是北京的市民文化。”2、那作者为什么用“胡同”做定语,而不用诸如“草原”“水乡”之类的定语呢?请再引用本段的话回答。明确:“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

12、,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3、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胡同特点(14)胡同文化(512)胡同和胡同文化的衰落(1315)4、那么北京的胡同到底有哪些特点呢?它怎么那么厉害,能够左右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呢?请大家引用15段中的关键句回答。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把握关键词或者关键句,来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比如主旨句、总括句、过渡句、含蓄的句子等。明确: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胡同走向方正);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名称来源趣、俗);大小数量很多;(胡同环境安静);(居住形式与四合院一体)其次(第二环节),引导学生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1、文化含义分析:(1

13、)提问: 同学们,你知道“文化”有哪些意思吗?首先请比较下列两句中文化的含义、现在这社会,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北京大学有很浓厚的文化氛围。(2)归纳文化含义:人类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社会的意识形态或一种人文现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独立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3)结论:“胡同文化”在课文里指住在北京胡同里的居民的一种精神状态或文化心态2、胡同文化评点(1)同学思考讨论:胡同文化的内涵,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自由发言,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明确: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文化形态)北京人很讲究“处街坊”(人际

14、观念)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物质生活)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人际交往)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2)同学讨论,发言。注:此题为开放型题目,不设标准答案。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讨论、辩论。问题设置为开放性,让学生们有了说话的权利和机会,也使课堂有了争鸣的学术氛围,有了创造性的课堂生成。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师生交流情感、分享思想,相互启发、补充,求得新的发现。然后(第三环节),在学生激烈的争辩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文本本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咀嚼玩味,那就是汪曾祺那独具魅力的京味儿语言。进入第三环节,让学生或比较阅读原文和老师改写后的语言进行了文化的熏陶,进行了文化的比较,以更

15、透彻的方式理解了胡同文化的内涵。所以,在这里,让学生朗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作适当的点评。然后指导欣赏下列句子: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有窝头,就好。大腌萝卜,较好。小酱萝卜,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问学生:这两个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哪一个更能表现出北京人易于满足?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煅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结合课练习,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再次(第四环节),品味情感。这一环节主要是运用了朗读和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区别了胡同文化和高楼文化的差异,认识到胡同的衰败必然导致胡同文化的没落。1、名家配乐朗诵最后三段,配胡同没落、衰败图片。2、面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衰败,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