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506125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也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经验和习惯。新的理念不断涌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去面对,去反思,去探索,去解决。下面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一、适应语文新课改,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语文新课改不仅仅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1.师生平等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

2、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逐步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教师要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因此,语文教师要强化民主意识,即语文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 2.全面评价观 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

3、践的功能”,新的课程体系呼唤新的评价标准,为保证新课程实验的深入进行,评价改革的步伐应进一步加快。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实现由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向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转变。要适当限制终端性评价,重视即时即地的过程性评价,因为有些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进行量化的终结评价。对考试形式的终结性评价也要加以改革,如毕业会考、中考和高考。事实上近几年考试改革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近年来苏州语文中考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和思想,试卷普遍地注意到贴近社会、生活,以考查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潜能为目的,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 对

4、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也要改变,要用新的课程标准来全面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质量。应该把课堂教学的评价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同时通过对评价的改革,考试内容、形式的改革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能力、情感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教师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课外多读书。而这也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努力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敢辩,激活

5、他们创新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求学的欲望高涨,由此获得的教学效率也极高。新课标要求老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角,而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个对话者,一个教学活动的平等参与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导演而非主演的角色,起到的应该是穿针引线的作用而非仅仅是传授而已。所以老师要学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发现问题,并给予学生方法上的点拨,而不是充当他们可靠的拐杖。 三、在备课方面,包括教材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对不同课型的处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对诗歌单元的处理以学生多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去品味诗歌,而对文言文的处理则是要稳打稳扎,要求学生的翻译要落实到字词句,一点也

6、不能马虎。另外,从听课中我也渐渐领会到讲课重要的是要解决重点、难点,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反而容易造成重点不突出。而教学手段也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能因为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因此,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要逐步学会合理处理课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思路,并且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教学的内容。 四、在突出人文性的同时,要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

7、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我常常把课堂教学组织得热热闹闹,教学形式也变化多样,但缺乏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也没有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更没有安排必要的训练。这必须予以矫正。 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五、同伴合作,在合作研究与探索中提高自己 面对新课改,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知

8、识,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也离不开同伴的合作。乍看这是不经意的交流、疑难问题的探究,但经过合作同伴的点化,教师会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我校同年级教师或语文组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研究交流,已蔚然成风。遇到班上的管理问题,课前的教学设计、板书、疑难问题等教师间都能互相商量。问题的发现、成功的尝试、失败的苦恼、有趣的课堂实录都是我们交流的话题。 上完课后,我和本组的老师经常在一起探讨许多问题:今天有什么新发现?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你的感觉怎样?学生的感觉如何?学生质疑提出了些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当然,交流中不只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的困惑。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就加重了学生对回答问题的逆反心理。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们试着进行改革,提出“无需举手,自由发言”。这样做又带来了许多问题:有时,一个问题同时有几个同学争着发言,有时却冷场这样的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如果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就着手研究与探索,先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和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反思与讨论,以求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