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粉房湾长江大桥主桥设计总说明.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505694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粉房湾长江大桥主桥设计总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重庆粉房湾长江大桥主桥设计总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重庆粉房湾长江大桥主桥设计总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重庆粉房湾长江大桥主桥设计总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重庆粉房湾长江大桥主桥设计总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粉房湾长江大桥主桥设计总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粉房湾长江大桥主桥设计总说明.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江津区粉房湾长江大桥及引道工程 S4-3-1主 桥 施 工 图 设 计 总 说 明第 4 页 共 22 页1、概述1.1. 工程概况江津粉房湾长江大桥及引道工程南起于江津长江大桥北桥头,新建津西立交与长江大桥衔接,然后穿越艾坪山隧道,在江洲设城市立交桥与江洲大道、鼎山大道衔接,在粉房湾跨越长江,经九龙坡区的黄谦村,穿越打雷嘴隧道,至小湾连接西彭工业园的南开大道,并设置小湾立交与绕城高速公路衔接,路线全长6.066km。全线设置一座长江大桥,二座隧道,三个立交。施工图阶段全线共划分为5个合同段,第1合同段为津西立交和艾坪山隧道,第2合同段为南引桥、北引桥和江洲设立交,第3合同段为长江大桥主体

2、工程,第4合同段为打雷嘴隧道,第5合同段为与绕城高速公路衔接的小湾立交。第3合同段位于南引桥的终点与北引桥的起点之间,起点桩号K2+765.5,终点桩号K3+720.5。本合同段的图纸共分三册,第一册为主桥的下部构造,包括索塔、交界墩、辅助墩、承台、桩基础等;第二册为钢桁架梁;第三册为主桥的上部构造,包括斜拉索、桥面系、检查车等。1.2. 对初步设计审查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2009年8月26日,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本项目的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并下达了关于江津粉房湾长江大桥及引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渝交委路200995号);2009年9月1日,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了对重庆市江

3、津区粉房湾长江大桥轨道交通对大桥设计的技术要求的审查,并以渝轨道函200935号文件,下达了审查意见的复函。2009年9月,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提供了重庆市江津区粉房湾长江大桥工程轨道交通对大桥设计的技术要求(2009.09)。2009年11月3日,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渝建初设2009260号文批复了关于重庆市江津粉房湾长江大桥工程预留轨道交通实施条件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根据上述2个批复文件和审查意见,以及轨道交通对大桥设计的技术要求,我们在施工图阶段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2.1.主桥结构体系:采用半漂浮体系,重点对液压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计算工作,综合考虑体系受力和

4、温度效应的影响,初步确定选用c=1800KN(s/m),最大行程800mm,最大阻尼力2500KN的液压阻尼器。 1.2.2.索塔和基础:已经开展了抗风、抗震、船舶撞击等专题研究。根据对塔座、承台、桩基础的整体研究和局部计算结果,主塔桩基础的持力层选择在强度比较高的砂岩层内。1.2.3.主梁:采用三角形双层钢桁架梁,正交异性桥面板,整体节段制作和拼装。钢材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Q345qD、Q345qE-Z两钟,后者用于钢桁架的上、下弦节点板。1.2.4.斜拉索:根据重庆市规划局的要求,考虑轨道交通运行的连续性,要求斜拉索具有可更换性,所以本桥每个索面有2根斜拉索,选用热挤压聚乙烯高强平行钢丝,施

5、工简单,其更换性比钢绞线方便。1.2.5钢桥面铺装:采用4.0cmSNA+3.5cm浇注式沥青混凝土+0.5cm环氧沥青粘结层,在成桥阶段将根据已成钢桥面的经验进行施工工艺设计。1.2.6轨道交通:(1).道床:由初步设计的碎石道床调整为整体道床;(2).列车轴重:由B型车的140KN调整为市郊列车的180KN;(3).特殊荷载:由Q=28.7KN/m调整为Q=31.5KN/m;(4).二期恒载:由q=151.4KN/m调整为q=90.0KN/m;(5).界限:由B型车长19000mm、宽2800mm、高3800 mm。调整为S-Bahn列车长19000mm、宽3100mm、高3800 mm。

6、1.2.3.已经同期开展的专题研究项目:1)、风、车、桥耦合作用下列车走行性、安全性及桥梁合理刚度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大位移伸缩缝及大动程钢轨伸缩调节器应用研究(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3)、节点板疲劳荷载试验及板桁结构力学特性的综合研究(重庆交通大学);4)、大跨度钢桁斜拉桥抗风性能研究(风洞试验)(西南交通大学);5)、粉房湾长江大桥桥梁船撞设防标准及结构船撞安全性评价(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1.3. 对施工图设计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2009年12月22日,江津区滨江新城建设指挥部组织专家对主桥的施工图设计进行了预审查,根据设计咨询单位和专家组的审查意见,项目

7、组对主桥施工图设计进行了如下修改和完善:1,3,1.边跨梁段配重:原设计上层公路桥面钢板下沉25cm,其上浇注钢纤维砼配重;现修改为与下弦杆底板平齐的面上焊接刚板,与下弦杆、下横梁、铁路桥面板组成闭合钢箱,在钢箱内灌注钢砂配重;1,3,2.斜吊杆与上横梁的连接: 原设计采用熔透焊接,因变形不协调,修改为高强螺栓连接,并对斜吊杆接头进行了加强处理;1,3,3.边纵梁加劲肋:原设计将纵向加劲肋板在锚箱位置处切断,修改为纵向加劲肋在边纵梁全线贯通,以保持纵向加劲的连续性;1,3,4.铁路桥面板连接:原设计铁路桥面板与下弦杆通过横梁连接,修改为铁路桥面板与下弦杆全范围内熔透焊接,仅在拼接板位置处开口。

8、1,3,5.施工预拱度:增加了钢桁梁施工制造线形参数表和预拼梁段间缝宽值。1,3,6.增加了索塔配筋、长索外置阻尼器,优化了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案。2. 主要技术规范设计主要依据交通部部颁相关规范、标准,同时参照国家标准及建设部、铁道部部颁有关行业规范、标准执行,主要有:(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5)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6)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

9、5-2007)(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9)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11)斜拉桥热挤聚乙烯高强钢丝拉索技术条件(GB/T18365-2001)(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13)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14)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 (15)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16)公

10、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17)公路桥梁养护规范(JTG H11-2004)(1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9)内河助航标志GB 5863-93(20)内河助航标志的主要外形尺寸GB 5864-93(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2)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23)地铁设计规范(GB50517-2003) (2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1-2005)(25)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05)(26)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27)铁

11、路钢桥制造规范(TB 10212-2009)(28)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1527-2004)(29)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30)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08)(3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及铁建设2007140号)(32)厚度方向性能热连轧钢板(Q/BQB 3502003)(33)金属结构件表示法(GB 4656-84)(34)铁一院编制的江津粉房湾长江大桥段轨道交通五号线方案研究报告2009.07(35)铁一院编制的江津区粉房湾大桥工程预留轨道交通实施条件研究报告2009.08(36)铁一院重庆市江津区粉房湾长江大桥工

12、程轨道交通对大桥设计的技术要求2009.09(37)铁一院重庆市江津区粉房湾长江大桥工程预留轨道交通实施条件初步设计2009.093、主要技术标准3.1.公路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及设计指标的取用主要考虑满足远期交通量的需求。(1)设计基准期:100年,安全等级:一级(2)公路等级: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3)计算行车速度:80km/h;(4)设计荷栽:公路级,检修道人群荷栽:1.5KN/m2;(5)桥面净宽:双向六车道,净宽216=32.0m, 中间带:0.5+2.0+0.53.0m, 行车道:233.7522.5m, 右侧硬路肩:22.55.0m, 护栏:20.51.0m;(6)桥面纵坡:0.0

13、%;(7)桥面横坡:2%;(8)设计洪水频率:1/300;(9)通航净空标准:按交通运输部批复的内河(3)级标准执行,即单孔双向通航净空BH=343.718m;(10)通航水位:设计最高通航水位197.00m(采用小南海最高蓄水位),设计最低通航水位176.61m;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3-1序 号项 目技术标准1K0K2+765.5 道路等级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22.5硬路肩,路基宽24.5m2K2+765.5K6+066 道路等级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22.5硬路肩,路基宽32.0m2计算行车速度80km/h3桥梁粉房湾长江大桥:32.0m+22.5m拉索区、检修道路线上桥梁:32.0m,与

14、路基同宽。4设计荷载公路-级隧道宽度艾坪山隧道:双洞宽210.25m打雷嘴隧道:双洞宽214.00m5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路线上桥梁:1/1006通航等级内河(3)级,单孔双向通航净空BH=343.718m7地震按度设防3.2.轨道交通主要技术标准(1)正线数目:双线,线间距8.0m(2)列车最高设计运行速度:120km/h(3)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区间正线:一般地段为800m;困难地段为600m (4)纵断面最大坡度区间正线:30(5)竖曲线半径区间正线:5000m,困难情况下3000m(6)轨道1)轨距:1435mm2)钢轨:正线及辅助线采用60Kg/m3)道床形式:采用整体道床。(7)行车组织 1)列车编组本段初期、近期、远期采用6辆编组,4动2拖。推荐全线采用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的“B”型车辆,预留市郊列车条件。 2)行车密度远期行车密度30对/小时,最小行车间隔为2分钟。(8)车辆 1)车体外型尺寸:长19000mm、宽2800mm(预留3100mm)、高3800 mm。 2)车辆自重: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