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阎良区振兴初级中学 张美玲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今天学习元素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掌握元素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特别是地壳中。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相关信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物质组成的认识,能在掌握原子的基础上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对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
2、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待物质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教学难点:元素与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教学用具:挂图新课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氧化汞、氧气、水、二氧化碳这四种常见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氧化汞分子中有氧原子,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呢?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一:什么是元
3、素1. 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核电荷数为7的一类原子称为氮元素。学生讨论思考 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了解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达三千多万种。讨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了吗?元素变化了吗?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以水的电解为例,学生讨论。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是一个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原子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4、(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含义举例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例: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教师活动 图片展示:教材图片介绍地壳中,人体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并简单向学生说明地壳中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怎样测定的。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了解、讨论认识到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氧、硅、铝、铁。 二.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1)地壳中 氧、硅、铝、铁 、钙等 2)生物细胞内中 氧、碳等3)空气中 氮、氧等展示挂图-元素周期表三、元素周
5、期表展示挂图,元素位置及意义。四、探究活动汇报:元素的故事。将全班同学分组,课下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课上选代表向全班汇报。选材可以是“元素的发现史”, “元素周期表的来历”,“元素名称及符号的由来”,“关于元素的趣事”等等。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理解和记忆起了促进作用。板书设计: 第四节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一元素: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与原子比较二、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三、元素周期表四元素的故事教学反思:本节课始终不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采取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例如举例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元素方法,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及时鼓励,这一切都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练习题使课堂内容的巩固,对于结果可以是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加以点评,照顾到了学生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