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500879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

2、现父母之爱的。”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难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

3、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2.师生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3.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有一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2)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

4、思考:(1)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3)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新词。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自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预设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

5、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指名读,评议,齐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

6、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7、?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

8、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2.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课本剧,然后找时间大家在一起演一演,评一评。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板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儿子被压 万分悲痛 决心救子父亲救子 不顾劝阻 执著挖掘父子重逢 心灵相印 欣喜相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