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适东县2020届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49725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适东县2020届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适东县2020届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适东县2020届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适东县2020届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适东县2020届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适东县2020届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适东县2020届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24.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据此可知A. 秦始皇开始认识到纷书坑儒错误 B. 秦朝并未完全摒弃儒家治国思想C. 历史叙述难以摆脱主观因素影响 D. 史记所载历史不符合历史事实25.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A. 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C. 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

2、 D. 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26.19世纪后期,欧洲各国民族主义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上、中层阶级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殖民者也以之为帝国主义辩护。这主要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A. 为欧洲殖民扩张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B. 其“优胜劣汰”观点与时代需要吻合C. 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为研究对象D. 是导致欧洲政治经济变化的根本原因27.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载通典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编良田收百倾,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

3、吞并,莫惧章程。A. 土地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 税收制度变革成为历史趋势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28.凡须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一致同意的每项命令、决议或表决(关于休会问题除外),须送交合众国总统,该项命令、决议或表决生效前,须由总统批准,如总统不批准,则按照关于议案所规定的规则和限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三分之二议员重新通过。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凡总统不批准的命令、决议或表决均不生效B. 该规定充分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 该规定起到了杜绝美国总统滥用职权的作用D. 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存在一定的权力制约29.维持人伦关系是“礼”的重要功能之一,孔

4、子云:“君使臣以义,臣事君以忠”,孟子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说明“礼”A. 以“尊君”为核心 B. 蕴涵有一定的人文精神C. 强调“君”的责任 D. 鼓励臣民反抗暴君统治3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材料表明了A. “欧洲联合”的构想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同B. 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C. 欧洲走向联合符合成员国和欧洲整体的利益D. 超

5、国家的联合体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和个性31.古希腊常在重大场合及庆典活动中举行竞技比赛以展示男性的力量和勇气,优胜者将获得橄榄枝花冠并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塑立雕像和唱颂赞歌。这表明A. 竞技精神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B. 公共活动能够凝聚城邦力量C. 英雄人物塑造源于竞技比赛 D. 成年男性公民是民主的基石32.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写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未能启动,很大程度上在于国民党政府的贫困化.这种贫困化不仅是财政上的破落,更在于中央权威的缺失。国民党政府虽然是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政权,但内部帮派林立、战乱不断,同时投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制民主

6、势力,围剿共产党,因而难有权威和效力。”书中所说的国民党政府“贫困化”实际含义是,国民党政府A. 内外政策均不利于现代化建设事业 B. 财政上濒于破产C. 无力动员足够资源投入现代化建设 D. 政治上限于孤立33.梁启超曾说,魏源所谓“以夷攻夷”、“以夷款夷”、“以夷长技以制夷”之三大主义,“由今观之,诚幼稚可笑,然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其意在强调魏源A. 抛弃了藐视西方人的传统观念 B. 改变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C. 找到了反抗外国侵略正确途径 D. 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先河34.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

7、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 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 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D. 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35.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这场“谈话”A. 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C. 揭开了经济体

8、制改革的序幕 D. 阐明了支持市场经济的态度4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思想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也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1871年7月,(马克思)在同世界报记者谈话时就表示:国际工人协会没有规定政治运动的固定形式,它只要求这些运动朝向一个目标,“但是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1872年9月,在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也谈到,工人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便建立一个全新的生产关系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陈宇翔、余文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材料

9、二 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級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吴于廑,齐世柴世界史材料三 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和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

10、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1917年10月24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的、由列宁起草的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夺取政权方式上马克思的观点有了怎样的变化?在马克思的论著中,他是如何将社会主义学说牢固地置于科学基础之上的?(10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列宁认为选择革命方式要依据的两大因素分别是什么?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怎样的发展?(9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指出马克思、列宁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6分)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16-21世纪的500年,中西方发展从同一水平线,到差距逐步拉开,又在预期的将来重新趋近平衡,走了一段

11、很长的弧形道路,这条道路积淀着历史的经验教训,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憧憬与希望。如果进行“五百年的中西比较”研究,按时代历史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段:从16世纪中叶到1840年。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时代巨人,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展开激烈的竞走,西方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迅速崛起,中国在封建主义的泥潭中急剧地衰落崛起和衰落构成了该段的主体内容。第二段:从1840年到1949年。中西方在历史竞走中严重相撞。西方给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中国面对西方的冲击奋起抗争和探索,找寻救国的出路冲击与探索成为该段的基本主题。第三段:从1949年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追逐与竞争。中华

12、民族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为在21世纪接近和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奋斗挑战与奋起成为该段的中心思想。请选择其中一段的主题,运用相应的史实编写该研究目录,并加以简要阐释。(要求:围绕所选择的主题,多角度选取史实进行中西比较阐释)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人改革回眸】(15分)材料南京临时政府于l912年将清朝学部更名为教育部,统管全国的教育工作,蔡元培为第一任教育总长。随后,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时数。小学设置修身、国文、地理、算术、体操等科目,高等小学则在此基础上增设外语、图画、手工、裁缝等课程。中学、师范学校在此基础上增设理化、音乐

13、、家政等课程。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和,尊孔与信教自由相悖、应该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救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宗旨。何为公民道德?蔡元培解释说:“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曰:自由、平等、博爱。”9月,北京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史称壬子学制),在新学制下,分为三段四级,即初等教育(2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又包括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不同系统。壬子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摘编自民国初期的教育(l)根据材料,概括民国初期创建新式教育的举措。(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4、民国初期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9分)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身份出现在战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据此,中国有权参与各大国之间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有权参与筹建联合国。莫斯科四国宣言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四大国之一。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大国角色铺设了道路。1943年11月下旬,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聚会埃及首都开罗,商议对日作战问题。开罗会议是战时中国外交的最高峰,标志着战时中国的大

15、国地位达到顶峰。在反法西斯大国中,只有美国支持中国应置身于世界大国的行列。早在1941年8月美、英大西洋会议期间,罗斯福就形成了以美、英、苏、中“四警察”来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设想,1941年,美英在讨论联合国家宣言签名国的排名顺序时,发生激烈争吵,美国坚持中国必须与美、英、苏一起领衔签字。英国被迫让步。摘编自向冬梅二战时期中国的大国地位析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中国能够取得四大国之地位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中国大国地位取得的影响。(9分)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黄兴(18741916年),湖南省长沙人,是中国资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从小喜欢武术和军事,在两湖书院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