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有害生物预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494085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5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有害生物预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市级有害生物预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市级有害生物预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市级有害生物预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市级有害生物预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级有害生物预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有害生物预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主管部门:承担单位:*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地点:甘肃省*编写单位:编写时间:二一年五月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11.1 项目摘要11.2建设内容及规模11.3投资估算21.4资金筹措21.5项目效益2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1.8结论与建议3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52.1 项目背景5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113.1 项目需求状况113.2 项目前景分析11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134.1承担单位、性质及法

2、人134.2技术人员状况134.3固定资产状况13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145.1 项目建设地点145.2建设地点情况145.3 项目建设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14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166.1 技术路线166.2 工艺技术流程166.3工艺技术17第七章 建设目标与布局207.1 建设目标207.2 建设布局20第八章 建设内容规模及方案228.1建设内容及规模228.2建设方案228.3设备购置24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89.1投资估算289.2资金筹措与使用33第十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3410.1 建设期限3410.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3410.3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4第

3、十一章土地规划、环保及节能3611.1土地、规划3611.2环保3611.3 节能节水38第十二章 组织管理与运行4012.1项目建设组织管理4012.2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41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4413.1社会效益4413.2生态效益4513.3经济效益4613.4风险评价46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4914.1 项目招标的组织形式4914.2 项目采用的招标方式4914.3 招标范围49第十五章 附件、附表、附图5115.1 附表5115.2 附图5115.3 附件51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摘要项目名称:甘肃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主管单位:承担单位:*农业技术推广站

4、建设地点:项目性质:新建建设期限:2010年2011年建设目标:建成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做到准确监测,及时预报,快速反应,科学防控。1.2建设内容及规模(1)新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检验监测楼900m2,主要包括植物检疫接待室、诊断室、植保器械及防护用品库、病情监测室、昆虫室、显微镜及天平室、无菌操作室、养虫室、标本室、资料室、网络机房、病虫预报制作室、数据分析室、技术培训等。(2)新建应急药品及药械库一座300m2。(3)新建标准化病虫观测场15亩,场内建设通透围栏300m;生物温室1座,面积60m2;养虫网室

5、5座,面积50m2;工具房1栋,面积60m2;配套建设观测场内道路440 m2;渠系550m。(4)建立4个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指导点。(5)配套购置仪器设备101台(套)。1.3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497.0万元,其中:监测检验楼土建工程投资175.5万元;应急药品及器械库土建工程投资27.0万元;标准有害生物观测场工程投资22.65万元;监测与防控指导点设施维修投资20.0万元;仪器设备购置203.85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5.0万元;不可预见费23.0万元。1.4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97.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投资45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47万元。1.5项目效益本项目属社会公益性建设

6、项目,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显著。项目建成后,可对提高*乃至周边地区的农业有害生物进行监测、防控、堵截和扑灭,从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增强农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项目建成后,可年挽回农户经济损失600万元以上。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3)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4)植保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5)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7)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8)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9)农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内容与

7、方法NY/T 17162009;(10)甘肃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11)国家颁布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12)*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资料;(13)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种基础资料、文件等;(14)甘肃省农牧厅甘农牧计函2010157号甘肃省农牧厅关于申报储备2010年种子工程、植保工程项目的通知。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建成后,农作物病虫害有效控制面积达60万亩,年有效指导防治有害生物面积达180万亩次,减少农药使用量10%,监测预报并防治国家、省列及地方性有害生物20余种,向省市农作物病虫测报部冂反映疫情25次,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疫情报告15次,重大病虫防控能力达到40%,市场农药检测能力

8、达到800份。1.8结论与建议该项目是国家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面向社会提供无偿性的公共服务。项目符合国家政策性投资方向,项目建设执行严格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有较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有成熟的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突出社会公益性。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改善该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对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控制和反应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减灾、降本、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建设条件好,建设方案合理,运行机制良好,社会效益显著,实施本项目不仅十分

9、必要和紧迫,而且完全可行。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审批立项,使项目尽早实施。建议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按有关法规、标准进行建设,合理投资,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国道兰郎公路穿境而过,是省道刘临、临循、临大公路的起始点。总人口为25万人,汉族和少数民族(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基本各占一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16人,属城郊型农业。境内生物资源丰富,农作物有粮食、经济、饲料三大类,粮食作物有冬(春)小麦、玉米、蚕豆、洋芋四大类28个品种,经济作物

10、主要有油料、蔬菜、花卉三大类100多个品种,饲料作物主要有紫花苜蓿、甜菜两大类6个品种。*是州府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品交易集散地,号称西部“旱码头”。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着独特的伊斯兰风情,与西亚、中亚等伊斯兰国家结成了更广泛的贸易往来,农产品贸易流通更加繁荣,有害生物入侵几率增大,目前全市已查明的有害生物有300多种,其中检疫性病虫害13种,年发生危害面积10万亩(次)以上,严重影响和制约该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建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将对该市农业实现优质、高效和高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需要我国是一个

11、农业大国,农产品在规模、资源、价格和区位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量还很小,这与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其主要原因就是进口国以我国农产品存在其关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由,限制甚至禁止我国农产品的进口。因此,项目建设是建立健全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的必然要求。2.2.2 是确保农业安全生产的需要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是新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灾害。多年来,受气候变迁、耕作制度等影响,*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逐年加剧,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突发、暴发流行的频率增加,危害加剧,发生危害成因复杂,随着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流通量逐年增加,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入侵、传播机率逐

12、年增大,同时*又是小麦条锈病菌最适宜的越夏区,正常年份也可越冬,直接威胁全市及周边地区小麦的正常生长。因此,在*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提高疫情监测手段和防控能力,不仅是控制当前病虫发生危害范围,遏制有害生物流行蔓延,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对*乃至周边区域内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消长早期预测,事先预警,并采取各种预警控制措施有效地加以局部控制,阻止其扩散和蔓延,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安全。2.2.3 是控制有害生物蔓延、减少农民损失的需要*是小麦锈病和秆锈病菌的重要越夏地,已成为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病源基地和重要传播带之一,又是

13、小麦吸浆虫、麦茎蜂等区域性病虫害的主要发生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虽然不是太大,但地处临夏州中心,全市自然气候差异较大,农作物种类繁多,故有害生物发生种类较多。尤其是近年来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呈现“立体农业”的特点,不仅适合多种作物生长,但是也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小麦条锈病和秆锈病菌在当地既能越冬,也能越夏,而且极易产生变异小种,从而导致大量的抗病品种在35年内就丧失了抗性,造成了品种的严重退化,新的品种接替更新缓慢,造成农业减产,效益低下。近六年小麦条锈病连续偏重至大流行,抗锈育种困难,防治压力大,常年发生面积占75%以上,每年投入防锈成本达到50万元以上

14、,对全市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给农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对重大病虫进行及时准确的预警,不仅为正确的防治决策和适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提高防效,减少农药施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全市粮食安全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2.2.4 是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开展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命健康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近年来,由于各种农业有害生物的入侵,使我国农产品出口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大打折扣,影响了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制约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另一方面由农产品质量安全

15、问题引起的一些事件,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社会和谐与公共安全,已成为社会和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完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工作是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手段。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领导高度重视*历届市委、市政府对植保工作十分重视,一直坚持农业稳市的战略,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项目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市政府每年都将重大农业病虫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用于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市政府每年都将植保植检工作纳入全年农村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为全市农业有害生物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于建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市上领导特别重视,要求农业、财政、建设、国土、水利、环保等部门对该项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