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变异与育种doc.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492298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变异与育种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五.变异与育种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五.变异与育种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五.变异与育种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五.变异与育种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五.变异与育种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变异与育种doc.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生物变异与育种(必修2第5、6章)学习指导明确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我们主要学习可遗传变异的三种类型,并联系育种方法和原理进行学习。明确三种变异的原理和发生的原因是学习的重点,联系生活实际明确杂交育种的过程和原理,这是学习的难点。育种过程中要明确育种的对象,即观察的性状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时候看到。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基因突变按其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体细胞突变和生殖细胞突变两种,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均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C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 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发生在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的间期2

2、人的基因突变不包括DNA分子双链中( )A碱基对GC变成TA B因某种原因增加了一对碱基GCC因某种原因缺失了一对碱基GC D因某种原因缺失了大量的基因3在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C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和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D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4在生产实践中,欲想获得无子果实常采用的方法有()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人工诱变单倍体育种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A B C D5一种果蝇的突变个体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其生活能力则大大提高了,这说明( )A

3、生物的突变常常是有利的 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是有利的C突变后使个体的体质增强 D突变的有利或有害与环境环境条件有关6. Bu(5溴尿嘧啶)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与原大肠杆菌相比,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表明Bu诱发基因突变的机制是 ( )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 B断裂DNA链中糖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C诱发DNA发生碱基种类替换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7.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几种改变情况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改变的是( )8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正确叙述是()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9.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个体一定是单倍体B.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单倍体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10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A抗维生素D佝偻病B苯丙酮尿症C猫叫综合症 D多指症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B家

5、族性疾病是遗传病,散发性疾病不是遗传病C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D遗传病仅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12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A. 亲属中有遗传病患者的年青夫妇 B. 得过肝炎的夫妇C. 父、母患有残疾的年青夫妇 D. 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13.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提并论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人体基因组序列。“测序”是指测定( )A. 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B. 信使RNA的碱基排列顺序C. 转运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a1Aa3a214右图表示基因A与a1、a2、a3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6、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可以通过突变而转化D图中基因的遗传将遵循自由组合规律15.“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体的染色体数目是( )A22条B23条C24条D46条16在一片玉米地里出现了一株白化苗,导致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改变D染色体数目改变17常规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C基因互换 D基因突变18人类中极个别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XY,他们一般反应迟钝。这种变异来自( )A基因重组 B基因分离C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9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

7、此现象表明( )A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表现型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20.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最可能是( )A3个 B4个 C6个 D12个21一佝偻病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医生推测:他们生女孩,100患病;若生男孩,则100正常。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属于( )A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B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C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D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22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有42条染色体,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其单倍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其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C受精卵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D离

8、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23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A18+XYB18+YYC9+X或9+YD18+XX或18+YY24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通过一定过程,转入到受体细胞,经过受体细胞的分裂,使目的基因的遗传信息扩大,再进行表达,从而培养成工程生物或生产基因产品的技术。你认为支持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论有()遗传密码的通用牲不同基因可独立表达不同基因表达互相影响DNA作为遗传物质能够严格地自我复制A BC D25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无子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

9、体育种原理B培育无子西瓜利用了单倍体育种原理C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D“多利”羊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原理二.非选择题26有人调查了2792种植物和2315种动物的染色体数目,按偶数和奇数从大到小地排列起来, 结果是:95.8的植物和93.4的动物的染色体数目2N=6,8,10,12,14等偶数,只有4.2的植物和6.6的动物的染色体数目是7,9,11等奇数;不论染色体数目是奇数或是偶数,拥有某一染色体数值的生物都不只一种,如2N=24的植物有227种,动物有50种;2N=27的植物有10种,动物有9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有少数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奇数的?列举两项产生这

10、种现象的原因:a_ _。b_ _。(2)227种植物都中含有24条染色体,但它们的性状却很不相同,根本原因是染色体上 不同,从现代遗传学分子水平上解释是_ 。(3)一种小麦有14条染色体,另一种植物节麦也有14条染色体,它们杂交后的Fl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原因_ _。如果要让想F1结出种子,还应用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使其_ _。27下列各图所表示的是某些植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请回答:(1)肯定是单倍体的是_图,它是由_倍体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2)茎秆较粗壮但不能产生种子的是_图,判断的理由是_。其不能产生种子的原因是 (3)如果都不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其中肯定是二倍体的是_图。(4

11、)如果C图中的植株是由某植物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那么它是几倍体?_。形成它的那个植物是几倍体?_。28水稻是湛江主要的粮食作物,改善水稻的遗传性状是育种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下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高秆抗稻瘟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选F2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中ddRR和ddRr的比是_。(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水稻,可选图中_(填数字)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途径的常用方法是_。(3)科学工作者欲培育出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应该选择图中的_途径最合

12、理,其育种原理是_。(4)图中_育种途径,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29.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2)图中和基因组成分别为_和_。(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_; (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_;如果让F2中表型符合要求的植株自交,则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30.如下图为某野生植物种群(雌雄同花)中甲植株的A基因(扁茎)和乙植株的B基因(缺刻叶)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