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分析.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49101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分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打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灿烂。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来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向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这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多天,辞去。其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这样。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017海南】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林尽水源(yun)B黄发垂髫(tio)C遂与外人间隔(jin)D辞去(c)2讲解以下句中加点的词。(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边各句中加点的词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运输事业A()B(

3、来问讯都欣然规往C咸()D(计划)42017天津下边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为哪一项()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向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这样D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2)其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_62017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绘前两段文字所显现的图景。_72018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如何的社会理想_82016广东的一项为哪一项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A文章以武陵渔人出入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平和的图画。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

4、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间隔的时间很长。C文章写渔人虽“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表示了桃花源觅不可以得,用“世外桃源”来指想象中的美好世界。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到此刻沿用,如落英灿烂、豁然开朗、怡然自乐、峰回路转、无人问津等。比较阅读一、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来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向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5、这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多天,辞去。其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来往。(选自道德经)1讲解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豁然开朗(1)(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2)阡陌交通(国寡民)(4)小()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_(2

6、)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来往。_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依照甲、乙两文完成下表。文章种类衣食居俗甲_设酒杀鸡作食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_怡然自乐乙美其服_二、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打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灿烂。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来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7、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向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这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多天,辞去。其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雪窦游志(节选)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瞭望白蛇曲折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低联系,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该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8、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注涩:不畅达。曳:拖,拉。白蛇:喻指清明而修长的水流。陇:同“垄”。牧竖:牧童。髹(xi)书:用赤黑色的漆写。本文作者邓牧是杭州人,宋亡后,他怀着悲忿的心情旅游名山大川,抒发亡国之痛。游记散文雪窦游志,从作者闻胜而往,向来写到游毕兴尽,是作者旅游这座东南名山的实录,也是他欲独善其身而神往世外桃源的心理写照。所以,好多鉴赏者、文艺议论家都称:“雪窦游志所叙雪窦山麓的田地、人物、风光,颇类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正反响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境地。”4下边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之异口同声A渔人甚异B便舍船屋舍俨然C乃记之而去停多天,辞去D不足为外人道

9、也妾妇之道也5把下边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6甲文寄望了作者如何的社会理想_7依照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桃花源诗(节选)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花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细风,高举寻吾契。注肆:致力。艺:种植。靡:没有。暧:掩饰。俎豆:祭器。1讲解下边加

10、点的词。(1)日入从所憩()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1)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_(2)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_3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如何的社会状况_4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都是写世外桃源的社会状况,但内容和写法又各有特色,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色是什么。_二、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游石笼记宋王向龙安自陂下东入其山,蹑浮云而上之,极十里,有群石环会突立。石顶有双瀑淙下,有石涧广六七寻,傍无荒茅萑苇之秽。而其水无泥沙,皆冷清可啜,游鱼沉泳,历历可见。而水间之石,或哮然如岩,或剜然如臼,或偃然如槽,或落然如盂,正直莹彻,类非镌凿之能及。凡若此行数十步,即至其所谓石笼者。笼之状类巨槽,而圜围斗壁,下阔五丈,会一涧之水而环之,已即复泄而为涧。前之岩者、槽者、盂者,又纷罗错列,亦无苔藓泥沙之秽焉。由此少进,而涧下之石乃畅快成盘,纵数十尺,盘之中直发小圳,广才盈咫。而一涧之水,又悉流于盘之下,其声珑珑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