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反思x.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49008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反思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反思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反思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反思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反思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反思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反思x.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平罗县城关第二小学 李海霞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继续围绕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提高阅读速度。本课时学生已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准文章。本课重要的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文章的主题、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布局谋篇以及通过语言文字具体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落实到

2、本篇课文则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而这又恰恰是本班学生们在学习语文中感到困惑地方,因为本班学生在理解能力上是弱项,因此,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就是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的一种教学目的,希望能够在尽快的时间内,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提高。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老人喂海鸥”,激情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题老人与海鸥。 2.回想一下,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了老人与海鸥的事情?(根据回答板书:喂 送) 3.在上一节课中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情景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再一起走进老人与海鸥

3、,一起去重温着温馨的画面(播放图片)导入:当我们还沉浸在老人与海鸥那份亲情、和谐和幸福中,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老人去世了,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一次走到翠湖边上看一眼海鸥。当人们把老人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板书:意想不到)是怎样的意想不到的场景发生呢?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第二部分。一边读一边画,把描写海鸥惊人之举的句子画下来,并用心地体会一下。(给学生五分钟阅读时间) 2学生自主汇报自读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语,认真体会。(一)出示意想不到一 1.(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

4、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2.你找到的是意想不到之一。见到久别的老人,海鸥们表现异常令人意想不到:你听海鸥的叫声:连声鸣叫,从这连声的叫声中你听出海鸥们此刻的( )激动、热切、疑惑、凄厉、悲凉 3.叫声是如此的悲哀连飞的姿势也与平时大不一样了,面对着老人的遗像海鸥们是(翻飞盘旋)对啊此时的海鸥们是上下翻飞,久久地盘旋,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一定在想,会想什么呢?谁愿意来说说(今天老人为什么静立不动呢?为什么看不到他撮起嘴,听不到他亲昵的呼唤了呢?他给我们带来的美餐呢?不是发生了不测吧?)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过渡:让人们意想不到的何止是这样一个,谁还愿意来交流。(二)出示意想

5、不到二(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可以从海鸥的动作上去体会) 2.指名汇报交流。(三)出示意想不到三:(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找出海鸥此时的动作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此时海鸥的心情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抓住“急速扇动”、“纷纷落地” “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等词语感受到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以及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怀念。) 2.(出示海鸥为老人守灵的一幕)让学生想象:此时,海鸥站在遗像前,心里默默地想些什么?

6、3.指名交流。 小结:尽管海鸥不会说人的语言,但他们分明用人类想象不到的动作告诉我们:老人生前待他们如儿女,如今老人去世,他们要做老人的“儿女”,送老人最后一程啊!面对此情此景,怎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就让我们满怀深情读读这段带着灵性的语言。指名读、男女分读(四)出示意想不到四(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哪些词语引起你的注意?从中体会到什么? 2.找出海鸥动作“扑”品读“扑”字。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引导学生挖掘“扑”字的运用之巧妙。)不顾一切,不想就

7、这样与老人永别;抑制不住内心的无比悲伤,不能自己;恨不得把老人的遗像带走。 3.“炸了营“是什么意思? 4.文中“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指的是什么?(结合图画理解)为什么飞动的鸥群会像白色的旋涡? (引导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5.此时,海鸥们又大声鸣叫着,它们似乎在说什么?大声鸣叫,那一定是海鸥在深情地呼唤老人、情不自禁地失声痛哭、同老人做最后的诀别、声声泣血 6从此以后,再也感受不到老人的音容笑貌,哪怕是一张照片,因此(引读: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三、知识拓展1.这一连串发生在眼前的海鸥诀别老人的场景实在太令人意想不到了,这哪里

8、是人与动物的永别啊,分明是儿女为老父亲举行的追悼会啊!让人不由得悲从心生,疑从心起。老人究竟为海鸥做过什么,才会让海鸥像人一样留恋老人?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一次的走进海鸥老人吴庆恒。出示资料:这位老人是昆明大工厂的一位退休工人,每个月只有308块钱收入,老人平时最大的开销就是两毛钱一包的烟,出门绝不坐公交汽车,因为他舍不得花那5角钱车费,为了节省钱,一碗干饭,一个馒头,一碟咸菜就是他一天的伙食,身体不舒服了也绝不会去医院看病,能挺就挺过去。实在不行,也只是买一些草药,但是这位老人却舍得每天买四块五毛钱一斤的饼干给海鸥。老人去世了,人们发现他家里最值钱的东西竟然只是6个鸡蛋,而这6个鸡蛋也

9、只是他给海鸥做饼干用的配料。 2.读了这段资料,现在你知道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常,谁来说说? 3.课文的哪句话概括了老人与海鸥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4.小结: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到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老人就是这样与海鸥相依相伴。难怪,当我们把老人的遗像摆在翠湖边时,海鸥会有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这是人与鸟的“日久生情”啊!正是因为老人对海鸥的倾情付出,才会有这样的意想不到,可细细品味却又是情理之中。让我们再回到这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海鸥怀念老人的镜头之中。齐读第二部分。四、总结全课:同学们,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

10、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铜像(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与海鸥相依相伴,是缘于一个字,那便是爱,海鸥与老人相知相随,也是缘于一个字情,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人爱自然,自然也才会爱人,地球也才能永远充满爱,充满和谐。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老人去世了,可这根关爱海鸥的接力棒一直传下来,每到冬天,昆明有好多人也像老人一样来翠湖边喂海鸥(课件出示图片)。五、想象写话深入品味老人与海鸥至死不渝的亲情1、过渡:老人走了,可他的心里一定还牵挂着海鸥,海鸥们对老人也是那样的不舍,我想,他们一定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向彼此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帮

11、他们完成这个心愿吧! 2、生想象说话(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3)假如你是翠湖边的一名游客,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它是根据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改写,描写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吴庆恒的老人在湖畔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风雨无阻地到翠湖

12、边来喂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盘旋、鸣叫、肃立,场面十分感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与老人的那份海鸥送老人这部分内容是最让人震撼的。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伤感的意境。我先让学生自由读14-17节,要求划出海鸥们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并用心体会,做好批注。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受这份情意。接着在具体教学“看到遗照”这句重点语句中,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比

13、较中体会海鸥的悲,并在朗读中深化。而“瞻仰遗容”片段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体会“海鸥对老人”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感,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感。 “收起遗像”这个片段,品出“炸了营”“瞻仰”“叫”“站”“扑”等词语,一步步走进海鸥回报老人的内心深处,一层层感受对海鸥对老人的浓浓的敬爱之情,海鸥对老人的敬爱化在它们翻飞、鸣叫之中,海鸥对老人的敬爱化在它们站立、瞻仰之时;海鸥对老人敬爱化在它们扑近、盘旋之举。这一品味语言文字意蕴的过程,就是透过语言触摸情感的过程,就是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样既关注了语言的内容,更关注了语言方式,教学也从“教教材”走向了“用教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整堂课整体性不强;分析讲解后,缺少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应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每一个环节是环环相扣,但每一环节只是匆匆而过,没有一处给人以亮点;由于时间关系,原设计的写话练习没能完成。 三对于课堂中的生成,不能做很好的应答,缺乏课堂教学机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