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韩非子学管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48723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韩非子学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向韩非子学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向韩非子学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向韩非子学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向韩非子学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向韩非子学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韩非子学管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向韩非子学管理前面的话: 最近在准备一个领导学的课程,收集了一些资料。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领导是科学更多是艺术,更多是对人的影响,讲来讲去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于是动了“国学”的主意。拿古人说事似乎成为目前的流行的方式,有说论语的于教授,品三国的易教授,背古文的郝老师,都很到位,本人希望从管理的角度来读韩非子,取森林中的一木,与各位分享。 韩非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共十余万字。韩非的思想是基于“性本恶。”而非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性本善”。所以并不为广为流传。比如连“说难”这样的文章竟然没进入“古

2、文观止”编者们的眼内。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千百年来主流社会推崇的是儒家思想 。事实上,古代的帝王,以及许多成大器者都在看韩非子,三国时期诸葛亮反复教后主刘禅学帝王之学,就是以韩非子为教本,真是有点“谁用谁知道”的意思。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韩非子中的文章片断和小故事。可以当作是读书笔记,点评也是大多是一家之言。结构方面还没有想清楚,我个人也不是很严谨,写到哪里算那里吧。文章必先秦,诗词必唐宋,解读出来把文章搞的支离破碎,罪过罪过啊。一、领导者不能轻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原文:韩非子、二柄第三段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群欲,则是

3、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子之、田常不难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大蔽矣。大意翻译(参考韩非子/赵沛选评,中国少年

4、儿童出版社,下同)有改动 要选用人才时,领导者常常会为两个问题烦恼。如果任用有能力的人,担心那些有才能的人会威胁到领导者的地位;可是,如果良莠不齐一同任用,工作又不能顺利地进展。 如果领导者积极表示要任用有才干的人,部下就会表现出超过实力的样子,以迎合领导者。这么一来,部下的实力无法正确,而不能正确掌握部下的实力,如何能辨别他是否有才能呢? 越王勾践喜欢勇者,于是,国内不断出现可以轻言抛却性命的人。“楚王好细腰,宫中多瘦死。”楚灵王喜欢细腰美女,一时之间,国内为减肥而饿死的女人不绝于后。齐恒公好女色,嫉妒心又强,结果坚刁自行去势(也就是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够狠啊!),终于得后宫的管理职位。恒公

5、喜好山珍海味,知此情的厨师易牙,将自己的长男熏烤献给恒公。燕王子哙闻贤者之名便加以重用,了解了这个状况的重臣子之,便假装自己为贤士,扬言国家让给他他也不接受,子哙信以为真,便把国家让给子之。不料,国家一让出,子之不但欣然接受,还夺走了整个国家。 所以韩非子说,清楚了解领导者讨厌什么时,部下就会将这些缺点掩饰起来,而领导者若表明自己喜欢什么,部下也会为了迎合、假装自己有如此能力,换句话说,领导者的好恶感情若表现出来,部下便会加以利用,以获得机会。如前所述,子之知子哙喜欢贤士而谋取夺其领导地位,坚刁与易牙知桓公好色,好吃山珍海味而夺其实权。结果,子哙在叛乱中被杀,而齐桓公死后,连蛆虫都爬满整个房间

6、,尸体却未被掩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这是因为领导者让部下看到了自己的真意。部下未必真心爱戴领导者,可能是为自己的利益才工作的。如果领导者未掩饰自己心中的真意,只要表露出一点点,部下便会乘机要挟领导者的地位,下属成为子之或田常是非常容易了。有句话说:“领导者不表现好恶,部下便露出真面目,部下露出真面目,领导者便不致于被蒙蔽。”读书体会:韩非的文章是在讲为君之道,现在的职场做领导虽没有丢性命的危险,但尔虞我诈的情况还是有的。我们都在唱“让世界充满爱”,韩非却在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阴暗了一些但确实是事实。在职场上由下看上者,看得很清楚,由上看下者就不是如此了。这种说法很多人都知道,但

7、作为领导者又有多少在注意这个问题呢。现实的状况是领导的话变成了企业文化,更有甚者变成了某某语录让大家跟着学,上下和谐景象,领导看着很舒服,其实这样会让领导者不清楚下属的真实状况;如果看不清楚,又继续维持这种状态,就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加以控制。正确掌握部下的真实状态,是维护领导者地位安全的关键。要如何遵守此一目的呢?就是绝对不能表露出好恶的感情,这是韩非子的主张。“喜怒不形于色”一词,表示不显露出喜怒哀乐的表情与态度,经常维持稳定的情绪,这是称赞领导者的态度。韩非子的主张与这句话的意义颇为相近。不轻易表达自己的好恶,不是故做神秘,应该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 ,应该把握中枢魏昭王欲与

8、官事,谓孟尝君曰:“寡人欲与官事。”君曰:“王欲与官事,则何不试习读法?”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王曰:“寡人不能读此法。”夫不躬亲其势柄,而欲为人臣所宜为者也,睡不亦宜乎?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说五大意:魏昭王想自己去仲裁(参与官府的事情),于是唤来宰相孟尝君,昭王对孟尝君说:“我想自己处理裁决之事。”孟尝君说“那么,王就要先学习法律”于是,魏王开始学习法律,但学没多久,读了十余简,就开始想打瞌睡了。“我没有办法学习法律。” 魏昭王说。韩非子说:作为国君不亲自操控他的权柄,却想参与臣下该做的事情,睡着了也是正常的了。读书体会:领导者应掌握权力的中枢,但所谓的中枢,就是赏罚的权限,掌握好后,只

9、要默然地以威势折服人,这才是领导者应有的态度;换句话说,韩非子否定以身作则,事必躬亲的领导方式,因为这样会事倍功半,尽管自己的身心俱疲,也没什么效果。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就事无巨细,全部揽上身,结果确实如他说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除了赏罚的权限外,还有哪些事情是中枢呢?除了他以前提到的对下属的二柄“刑和德”以外韩非子又举例说: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饮酒不乐也。俎豆不大,钟鼓竽瑟不鸣,寡人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耕战不辑睦,亦子之罪。子有职,寡人亦有职,各守其职。”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之荫于街者莫援也,锥刀遗道三日可反。三年不变,民无饥也。(来源同上)大意:

10、郑简公对他的宰相子产说:饮酒而不设乐,先祖得不到庄重的祭祀,朝堂上听不到钟鼓的声音,这些都是寡人的责任;国家得不到安宁,百姓不治理,耕战之士得不到和睦,这是你的责任,你有你的责任,我有我的责任,咱们各守其职吧,于是。治安好,人民安居乐业。读书体会:自己体会不到喝酒有音乐,朝堂上有钟鼓对安定团结的作用,估计是形成一个好的氛围其他的时情就交给宰相去做。现在企业的领导者要做的也就是给企业营造一个“干净”的氛围,公开,公平,公正,提供一个企业的道德标准呢,奖励好的,处罚违背企业道德的,或许真就能实现“无为而治”呢。向韩非学管理三:把重要的权利都授权给一个人是危险的 齐桓公将立管仲,令群臣曰:“寡人将立

11、管仲为仲父。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东郭牙中门而立。公曰:“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牙曰:“以管仲之智,为能谋天下乎?”公曰:“能。”“以断,为敢行大事乎?”公曰:“敢。”牙曰:“君知能谋天下,断敢行大事,君因专属之国柄焉。以管仲之能,乘公之势以治齐国,得无危乎?”公曰:“善。”乃令隰朋治内、管仲治外以相参。大意:齐桓公想让管仲担任国政处理的最高负责人,于是召集从臣问:我想让管仲处理理国政,赞成的人到门的左边,不赞成的人到门的右边。此时,重臣东郭牙站在门中间。桓公问:我说,赞成的人站到门的左边,反对的人站到门的右边,你站在中间是为什么呢?东郭牙说:

12、你认为管仲有经营天下的智谋吗?“是的。”你认为管仲有解决大事的决断吗?“是的”。容我向你报告,管仲既然有能经营天下的知谋,处理大事的决断力,而你又愿意将处理国政的实权交给他。那么,像管仲这样有能力的人物,借你的权势来治理国家,你想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你自己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威胁呢?“有道理。”桓公说。于是,桓公让管仲管理国政,让阴朋处理朝廷内政,二人共同分担国事。读书体会:对于领导者而言,所谓部下,本质上应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韩非子主张,越是能干的部下,越是不能松懈对他的警戒心。同时韩非子认为,领导者绝不能期待部下的忠诚,那么,要期待些什么呢?只有自己而已。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是值得信任的。这点

13、与西方管理思想很接近,中国的民营老板是相信你,才会用你,而西方的管理是我不一定相信你,但我有制度和方法让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典型的就是所谓的三权分立,桓公让管仲和阴朋分担内外的政治,是一种与分割统治相通的方法。事实上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不少客户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方面未必相信下属,但如果信任一个人,便将所有的事情(有时未必是这个人所擅长的事情)都交给他才放心,殊不知接受任务的人一方面因此而自傲,另一方面也会因为事情太多而敷衍。时间长了,这个他信任的人被用的废掉了.正确的做法是分权管理,各负其责。向韩非学管理四、别让猛犬与鼠辈嚣张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而不售,

14、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肋,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途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

15、鼠也。”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大意:宋国有家酒馆,童叟无欺,待客态度诚恳亲切,盛酒的器具擦得很亮,酒也很美味,海报POP也写得很醒目。可是,他们的酒却卖不出去,都变酸了。店老板百思不得其解,去请教他们所认识的一位老人杨倩,老人问道:“你是不是养了猛犬?” “是啊,但是为什么?老人回答:“因为客人会害怕。有人让孩子带着钱和酒壶去打酒,但猛犬见了张口就咬,酒当然卖不出去,放久了就发酸啦!”国家也有这样的猛犬。有才能的人带着策略去见君王,但周围的重臣却如猛犬般齿牙裂嘴,君主就会因眼被蒙蔽而失去地位,或是未能重用有才干的人,都是这个理由造成的。桓公问管仲:“治理国

16、家最忧虑的是什么?”管仲回答说:“忧虑那些社鼠。”桓公说:“您说的是什么意思?”管仲说:“那土地庙里,立下一个木牌,画上土地神,老鼠就寄身在媾,用火熏它怕烧了木牌,用水灌它怕冲坏了神像,这就是不能弄死老鼠的原因,因为有土地神的缘故。一个国家也有社鼠,就是君王身边的一伙人。在宫内蒙蔽君王,在宫外对百姓卖弄权势。臣下若手握权力,会胆大妄为地说:“顺我者生,逆我者亡。”这就是猛犬。若有社鼠般的心腹、猛犬般的重臣,领导者的威令便无法实行。读书体会:这故事也是叙述心腹及奉承者之害,有句话叫“心腹之人往往会成为心腹之患”,至于如何操纵控制心腹等人,需看领导者的器宇。古代帝王身边有的两种心腹“外戚”和“太监”;平庸的领导者不但不能加以驾驭,反而会被其控制,外戚专权,阉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