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设计[32].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484172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花》教学设计[3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荷花》教学设计[3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荷花》教学设计[3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荷花》教学设计[3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荷花》教学设计[3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花》教学设计[3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花》教学设计[3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花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3、完成练习册。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荷花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教学准备:挂图、卡片、文字投影、课文录音、媒件展示图画。教学内容: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朗读第二自然段。2、交流: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论一论。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读一读,哪几个词用得好?写出了何叶什么特点。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伸出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3、出示挂图。感受刚开的,全开的

2、,将要开的三种荷花的不同姿态,并结合“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勃勃生机。4、朗读品味荷花的美。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无论是哪一朵荷花都十分迷人,那么满池的荷花又什么样儿呢?2、朗读第三自然段。3、为什么论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因为再有本领的画家也画不出活的画来,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活的画。4、指导朗读。(媒体出示荷花图)抓住关键词: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很美、也很美、活的画。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导入:面对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深深陶醉美景之中。这时,他有什感觉?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我怎样看荷花才使自己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同满池的荷花一起起舞?出示

3、:我( )地看到荷花3、出示荷花图:边看边听录音,再想象。4、看图听完录音,说说你有什么感受?5、学生自由描述这如诗的情境。6、是呀,多么美妙的境界呀!在这样境界里,如果你是画家,会怎样呢?学生自由说:7、如果你是歌唱家,你怎样?8、如果是诗人呢?9、如果是舞蹈家呢?10、小结:刚才我们和作者一样被荷花池的美景陶醉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爱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巩固练习:朗读、背诵。一、教材分析荷花一课,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

4、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

5、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总分段式的一段话。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学会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教学时可作学法迁移,安排学生练笔。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6个新词的意思。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

6、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一)激趣导入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可用谜语激超:“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

7、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b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记?c“蓬”、“骨”的结构。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幻灯题检查:作者写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打基础。)(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

8、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1第一段课文。a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b这些词语的朗读语调该怎么处理?请你读读。c放手让学生评价,指名再读、学读、齐读。d做作业本第5题。e为什么选这一句?深读课文与初读课文相互照应,训练学生注意学习的前后联系,抓住主要内容概括大意,学练结合,巩固学习成果。避免学生像小猴于下山

9、,“那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2第二段课文。a过渡:荷花的清香诱人,它的形态也的确引人入胜,同学们请看挂图。教师以图激情,让鲜明的图画,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又一次高潮。b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用( )标出荷花的各种形态。c学习写荷花的句子。(a)学习写花骨朵的句子。读这句话,感觉怎样?通过哪些词表现的?请你读读这一句,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b)学法迁移,半扶半放学习写荷花“才展开”和“全展开”的句子。d学法迁移,放手学习写荷叶的句子。e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

10、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f师,男、女生,分读总起句,及写花、叶的句子。g指导背诵第二段课文。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3第三段课文。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的学习,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

11、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d用“白荷花”概括这段大意。e用书上这段的开头句作总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学写荷花的姿势。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变式进行学写迁移。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语言,掌握段的写法,使教学融为一体,做到教练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感观的调配使用,达到教学最优化。4总结课文。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

12、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5课外练习。用总分法写一种花。四、课堂设计的特色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

13、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荷花教材分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

14、有的“含苞欲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2)通

15、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3)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教学突破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4画纸、彩笔。授课类型讲读课教学课时2课时设计理念1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对话”“感受”“体验”以及“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加以具体落实。2教师只须做适当提示、巧妙点拨,简要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当演员,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