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48396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阅读教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阅读教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阅读教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阅读教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的问题问题:是桥还是墙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我们在课 堂上随时可以看见的是老师在不断地问,学生随着教师的问题在回答。在这一问一答间,老 师似乎成了“问题先生”,而学生则成了“问题奴隶”。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变得不敢提 问题,不会提问题,偶尔有学生提问,也只是局限在对字、词理解上,极少有人提出有创造 性的或引人深思的问题,学生跳不出老师思维的圈子,禁锢了自己的个性发展。上海静安区 教育学院曾对 3 所小学、2 所中学和 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堂提问情况作过调查,结果显 示,小学一至六年级 6 节语文课平均每节课教师提问 32.5 次,只有

2、1 名一年级学生向老师 提出想尝试表演的要求。 面对着这种现状我们不禁要思考: 老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老师 的提问目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老师的问题,到底是“桥”还是“墙”? 正确认识和利用教师的问题。 教师的问题是根据学习任务、学生的实际和自己对课文的钻研的基础上提出的,其 主要功能是让学生进入一种疑问情境,激发他们的疑问与思考,好的问题应该是 “桥”,是“路”,是“钥匙”。哪怎样来合理运用老师的问题呢? 1、依据学生的学习进程,设计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终解决问题。 好的问题就是提纲,就是线索。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围绕学生的学习进程设计问题, 层层深入,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理解

3、文本,从而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李时珍 一文时,有位老师围绕“李时珍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这句话,设计了一 个问题:从哪里看出李时珍伟大呢?然后学生围绕着教师的这个问题层层深入,抓 住文章中的句子、词语去体会李时珍的伟大。不管哪个年段的学生,教师提问的出 发点应是通过问题将思维空间抛向学生,让学生来交流、思考、解决。也就是说, 教师的问题不应是针对内容本身的,而应是让学生针对内容本身的。只有这样,学 生才会去动脑思考,这样的问题才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2、将疑难的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多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把难点分成一个个学生解决起来比较方便 的问题,一步步引导

4、学生去解答。教学三棵银杏树一课时,对于学生提出的“秋 天落光了叶子的银杏树上停着一两只鹰, 作者为什么说它像一幅古画而不是现代画” 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就应该善于将问题化小, 分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 (1) 什么是古画?什么是现代画?(2)课文中的画面让你有什么感受?(3)书中所描 绘的画面更接近哪种画?同时引导学生观赏几幅古画和现代画,进行比较欣赏,再 精读品味,想象画面,感受文字中所蕴含的幽静、古朴、深远的美,从而这个复杂 的问题就得以很好地解决。 3、利用反问、追问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 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具有独创性但又缺乏理性的问题,老师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处 理手段帮助学生

5、理解,寻找到正确答案。例如反问、追问等。书中有比较详细的案 例,这里不再多讲。 4、教师的问题还能起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推学生的作用。 比如“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呢?你能告诉别人你是怎样读懂每一个 自然段的吗?”等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六大问题与对策 教师:范雪峰 点击数:272 日期:2009-5-12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就由我来讲解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这本书的第 二板块“阅读教学”中的前六个问题。由于自己教学水平有限,且教学经验不足,在讲解的 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在这先敬请大家原谅。当然,我会尽全力把我所负责的部分 和大家共同探讨,希望通

6、过我的一些感悟与体会,大家都能够有所收获。 在我备课的时候, 曾经仔细阅读了 有效教学 这本书, 发现其中所讲述的道理不是生硬的, 深刻的,而是我们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也是时常困扰我们的一些现象。通 过解读,我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探讨第一个问题。 (一)老师的问题:是“桥”还是“墙”?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我们在课 堂上随时可以看见的是老师在不断地问,学生随着教师的问题在回答。在这一问一答间,老 师似乎成了“问题先生” ,而学生则成了“问题奴隶” 。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变得不敢提问 题,不会提问题,偶尔有学生提问,也只是局

7、限在对字、词理解上,极少有人提出有创造性 的或引人深思的问题,学生跳不出老师思维的圈子,禁锢了自己的个性发展。上海静安区教 育学院曾对 3 所小学、 所中学和 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堂提问情况作过调查, 2 结果显示, 小学一至六年级 6 节语文课平均每节课教师提问 32.5 次,只有 1 名一年级学生向老师提出 想尝试表演的要求。 面对着这种现状我们不禁要思考: 老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老师的提 问目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老师的问题,到底是“桥”还是“墙”? 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案例(黄继光一文教学片断略) 。面对这样的教学,面对教师这样的提问, 我们不禁反思: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8、内容吗?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吗? 二个问题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老师设计的问题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并不大,答案是昭然 若揭。教师设计问题的根本就是为了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课标中要求“逐步培养 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 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老师这样的提问是根本完成不了这些 任务的。 阅读是学生自我建构意义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 , 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 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按照这种思路, , 老师的问题应该是 “桥” 是 , “梯 子” ,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线索;好

9、的问题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发的作用,启发学生 多元化的思考,深入的思考,启发学生在思维的困境中找到路途。在教学陷入困境时,教师 的一个提问固然可以起到“恍然大悟”的作用,但在思维空间特别大的地方,设计具体的问 题反而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由此看来,学生的阅读需求和 阅读心理才是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依据。 其实,上述案例中的问题如果是学生提出来的,是多数学生感到困惑的,它的思维价值就提 升了。学生在回答老师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作为一个“信息受体”出现的,搞得不好, 教师在前面精心设计的诸多问题就只能成为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一种手段, 学生在这一个个问 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

10、受。这样的问与答其实已经失去了教学的本质意义。 记得我在教学 黄河魂 一文时, 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 有一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既然课文大篇幅写的是壶口瀑布,那么课文题目为什么不写成壶口瀑布 ,而要用黄河 魂 ?这一个问题恰恰点出了文章中所蕴含深刻思想: 壶口瀑布代表了中华儿女的一种精神, 代表了炎黄子孙的一种魂魄,是黄河精神的体现。这个问题提得好,好在哪儿?好在是学生 自己的阅读体验,好在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好在它恰恰是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因此,在 教学中,我们教师设计问题,不要总是从自身出发,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要多给学生 提问的机会。正如一位老教师反思的那样: “我年轻的时候

11、,过分地看重自己的教学设计, 上课时,竭力使设计成为艺术 ,可是一些顽皮的孩子,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不珍 视我精心设计的这份艺术 ,并不配合默契地去共同创造这份艺术。 ”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老师又会产生疑问:既然教师的提问存在着如此多的不足,那么在教学 中教师是不是应该少提问题或者不提问题, 尽量让学生提问呢?如果学生没有问题了, 是不 是就意味着教学成功呢?其实不然,主张让学生问问题,并不是不让老师问问题,关键是教 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该问什么样的问题, 如何问等等。 新课程也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 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 过程中

12、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正确认识和利用教师的问题。 教师的问题是根据学习任务、 学生的实际和自己对课文的钻研的基础上提出的, 其主要功能 是让学生进入一种疑问情境,激发他们的疑问与思考,好的问题应该是“桥” ,是“路” ,是 “钥匙” 。哪怎样来合理运用老师的问题呢? 1、依据学生的学习进程,设计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终解决问题。 好的问题就是提纲,就是线索。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围绕学生的学习进程设计问题,层层深 入,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理解文本,从而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李时珍一文时,有位 老师围绕“李时珍是

13、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这句话,设计了一个问题:从哪里看出 李时珍伟大呢?然后学生围绕着教师的这个问题层层深入, 抓住文章中的句子、 词语去体会 李时珍的伟大。 不管哪个年段的学生, 教师提问的出发点应是通过问题将思维空间抛向学生, 让学生来交流、思考、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的问题不应是针对内容本身的,而应是让学生 针对内容本身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去动脑思考,这样的问题才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2、将疑难的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多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把难点分成一个个学生解决起来比较方便的问题, 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解答。教学三棵银杏树一课时,对于学生提出的“秋天落光了叶

14、子的 银杏树上停着一两只鹰,作者为什么说它像一幅古画而不是现代画”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就 应该善于将问题化小,分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 (1)什么是古画?什么是现代画? (2)课文中的画面让你有什么感受?(3)书中所描绘的画面更接近哪种画?同时引导学生 观赏几幅古画和现代画, 进行比较欣赏, 再精读品味, 想象画面, 感受文字中所蕴含的幽静、 古朴、深远的美,从而这个复杂的问题就得以很好地解决。 3、利用反问、追问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 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具有独创性但又缺乏理性的问题, 老师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段帮 助学生理解,寻找到正确答案。 例如反问、 追问等。 书中有比较详细

15、的案例, 这里不再多讲。 4、教师的问题还能起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推学生的作用。 比如 “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呢?你能告诉别人你是怎样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 吗?”等等。 二、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如何问。 作为一名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怎样问,这是很多老师包括我都很关心的问 题。我个人认为,老师应该提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和学习过 程进一步反思的问题。备课时,老师应该先自问:这个问题要不要问?为什么要问?什么样 的回答者是这个问题所期望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像这样三思而后提。 从问题涉及的内容看,我们把问题分成四类,一是判别类问题,二是描述类问题,

16、三是探索 性问题,四是发散类问题。其中第一类问题可以设计成练习的形式,第二类问题可以和内容 的理解、复述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使用。这两类问题侧重于中低年级。而第三类问题应主要 引导学生来提, 也是中高年段问题教学的重点。 而教师在设计探索性问题时应注重过程与方 法的研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自身的经验,大多数学生的水平。第四类问题属于教师重 点提问的问题,应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始终。多数情况下,这类问题不是指向内容本身, 而是指向学生思考的实践,即让学生去提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换句话而言之,我们作为 教师更应该注重第四类问题的提出, 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而不是针对具体的课文内容 进行提问。例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当小青蛙看到外面美丽的世界时,教师便可以设 一个疑问:小青蛙还会回去吗?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天”的大。教学江 雪一文时,教师可以设问:这么寒冷的冬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引导学生展开思 考,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