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习俗大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48092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夏的习俗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立夏的习俗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立夏的习俗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夏的习俗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夏的习俗大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夏的习俗大全 吃冰斗蛋剪野菜立夏习俗真不少 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围绕吃的方面的习俗很多,宫廷里吃冰,民间就尝三鲜、斗鸡蛋等。另外,称体重也是立夏的重要习俗。 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冬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很多人认为这是句戏言,实际上这话有民间习俗作为基础。清人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中一首写“立夏”风俗的作品这么说:“立夏称

2、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立夏这天要称体重,怎么称一般来说,就是在屋梁或大树上挂一杆大秤,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小孩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箩筐或凳子吊在秤钩上。 在浙江嵊州,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个凳子,大家轮流坐在凳子上称重。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称老人时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称姑娘时要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 称小孩时要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时要注意,只能里打出(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体重增加了,叫发福,体重减了,叫消肉。

3、据说立夏之日称了体重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人们希望通过称人这个举动,添福增寿。 朝廷吃冰块,民间喝冷饮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这样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其实,皇帝立夏赐冰,并非起于明代。据考证,两宋时期皇帝立夏赐冰给群臣就已经成为一项惯例和习俗。而在民间,古代百姓人家立夏日虽不能得冰,却也有在这天喝冰饮的习俗。还是帝京景物略载云:“立夏日启冰编氓(指老百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生磕,曰冰盏。” 清人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也记载:“(立夏日)市中敲铜盏卖梅汤者,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

4、” 据考证,上面所说的“铜盏”,实际就是盛冰镇饮料的木桶。“铜盏”一般都是黑漆铜箍,桶盖上有一根铜制的月牙幌子,既表示这酸梅汤是在夜里制成的,也是招徕顾客的标志。 煮好囫囵蛋,孩童来斗蛋 立夏这天,小孩忌坐石阶,如果坐了,就要坐根石阶,才可以百病消散。忌坐门槛,否则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就得再坐上6道门槛合成数,方可解魇。过去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要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一针穿过。 立夏时节,是蛋类食品的旺季。在嵊州,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再套上丝网袋,挂在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 具

5、体玩法是: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 立夏剪野菜,尝鲜保平安 立夏时节,一部分作物收割了,所以各地都有尝新的习俗。安徽用嫩蚕豆或豌豆和鲜笋、肉煮糯米饭吃;扬州人吃樱桃、青蚕豆、蒜苗、苋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上海、温州等地立夏日食用青梅。上海郊县农民把青梅、酒酿和鲜蛋叫做三鲜,“立夏尝三鲜”。无锡也流行“尝三鲜”,花样很多,具体分为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是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是海狮、鲥鱼、河豚。还有的地方要吃霉豆腐,认为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了。 此外还有别的吃法。还是秦荣光写的诗:“麦蚕吃罢吃摊粞,一味金花菜割畦

6、。”麦蚕是尚在灌浆未完全成熟的麦,碾磨而成色青的浆状,色泽和口感均似蚕豆,故称麦蚕。金花菜就是苜蓿,花呈金色,于是叫做金花菜。古代农耕缺肥料,土地实行轮种,休耕的土地上种苜蓿,是上好的肥料。苜蓿是草,立夏时人们摘苜蓿之嫩头食用,上海人称之为“草头”。 记录清代上海风俗的沪城岁时衢歌中说:“立夏日,剪野菜,有所谓草子头者;磨末作粞,入草子头煎之,味甚香脆,名摊粞。”这种节日食品今天已经很少能吃到了。 这些尝新寄托了人们平安度过炎夏的心愿。 南方七家粥,北方状元饼 除了尝三鲜,还有别的食俗。 在立夏日,福建周宁县一些乡村吃“立夏糊”,分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

7、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邻里互邀喝糊汤。这与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风俗类似。 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大家来分食。闽南则家家户户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演化到后来,红糟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面”(夏与虾闽南语同音),海虾煮熟后变红,以此祈夏季发财、吉祥。 江西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福建有七家茶,各家带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 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春卷三种。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二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饼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总之,立夏的食俗,第一是尝鲜,第二是祈福,第三是养精蓄锐,以备从事繁重的农事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