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的思想.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48087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舸争流的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舸争流的思想.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学年高二级生活与哲学课时训练1.2百舸争流的思想1随着人类实践及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对日全食、流星雨等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及最佳观测点,全球及我国许多天文机构和专家都能及早进行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A意识能否正确地认识物质B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统一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否统一3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特(即海

2、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4否定自然界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A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主观精神依赖于客观事物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5“以往的哲学只是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实事求是 B革命性C实践性 D科学性6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7

3、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这种观点()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B否定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蕴涵辩证法思想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8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4、)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9漫画“石”来运转中的当事人()A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B正确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坚持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将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主宰10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乙秀才文思泉涌,果然一举高中。两个秀才回来后都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考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对

5、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二者的话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二者的话都坚持了唯物主义A BC D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A它彻底否定了一切旧哲学B它把哲学知识和具体科学有机融合C它对当时的具体科学知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D它正确揭示了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规律1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了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合二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

6、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A B C D13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14有人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15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

7、在的关系问题。”(1)说说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作业(三十二)1D解析 古人认为日全食不可知,而现代人对日全食能作出精确预报,从而说明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故选D。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2B解析 要注意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和关系,A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内容。C强调的是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强调的是人类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3A解析 承认阿玛特即海洋的存在,属于

8、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故A入选。4B解析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故B入选。5C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造世界的哲学”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其他均不符合题目的要求。6A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是如何回答的。B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只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D与题目要求无关。A符合题意。7A解析 张载提出“气”宇宙结构说,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这些观点只是可贵的猜测,缺乏科学根据,故

9、A入选。8A解析 把世界归结为“活火”,坚持了唯物主义,又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故A入选。9D解析 本题以漫画“石”来运转为切入点,把“石”等同于“时”,并将“时”看作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属于客观唯心主义。10A解析 这两个秀才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都从主观意识出发来判断事物的好与坏,二者的话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入选,排除。面对同一客观对象(棺材),由于两个秀才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意识,这体现了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故入选。11D解析 A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并未彻底否定一切旧哲学,而是吸收了一切旧哲学中合理的成分并将它

10、们有机地结合起来。B也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不是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融合。C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时的具体科学知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这一点是正确的,但这不能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的原因,因为它只是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只有D正确地回答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12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指马克思主义改造了中国哲学,不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中国哲学,也不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合二为一,而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只有符合题意。13答案 (1

1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解析 材料一中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主要考查了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分。材料二属于唯物主义,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局限性在于将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14答案 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

12、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正确的、进步的一面,不能绝对地说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唯心主义哲学还是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其错误的一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不是科学的世界观。因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其观点带有朴素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发展中的物质过程,具有机械性。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全面

13、把握。本题观点绝对化,是片面的。无论对唯物主义还是对唯心主义,都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有差别的,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正确,唯心主义错误;从哲学的发展历程看,唯心主义也有其合理的、进步的一面,唯物主义也有其缺陷的一面。因此,回答本题应从以上两个角度进行分析。15答案 (1)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理论意义:对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解析 第(1)问结合教材可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分析理论意义,可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去阐述。第(2)问分析为什么,可以从三个方面,具体可以从生活与实践的实际、所有哲学必须要面对以及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影响去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