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一个精神典型.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47889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Q:一个精神典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阿Q:一个精神典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阿Q:一个精神典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阿Q:一个精神典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阿Q:一个精神典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Q:一个精神典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Q:一个精神典型.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Q:一个精神典型阿Q:一个精神典型对于阿Q,自他出生以来的80年间,人们说得太多、太细、太深了。你几乎再很难找到新的话题和切入点。我想从人物种类即阿Q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的角度,说说自己的想法,看可否谈出些许新意?对于阿Q这一形象,已有很多威望的谈论。这些论述摆列起来,就组成了一个阿Q形象的接受史,反应了我们对阿Q形象认识的不停深入。1922年初,鲁迅的阿Q正传还没有在晨报副刊连载完成,沈雁冰(茅盾)就认为:阿Q“他是中国人格性的结晶”“阿Q所代表的中国人的品性,又是中国上中社会阶级的品性”(小说月报1922年2月第13卷第2号“通信”)。20世纪50年月至70年月的30年间,人们重申要对文学

2、作品进行阶级剖析,于是阿Q就被视为“落后农民(或“农民”)的典型形象”。1979年第一版的由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依旧认为:阿Q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遇到戕害的农民的典型”(人民文学第一版社版)。2019年第一版的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从头解读阿Q,说鲁迅“塑造阿Q这个拥有强盛艺术生命的典型性格,并在小说中显示个人历史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的高度一致性,从而摄录下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人心史和民族的磨难史”“他的性格显现得最为充分的一点是精神成功法,阿Q性几乎成了精神成功法的代名词”(人民文学第一版社版)。这些论述,都第1页/共8页敏锐地“抓住了”阿Q公民性、阶级性、心理性等特色,但大略是从现实主义

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角度,来阐释人物的性格内涵的,或许说是从人物盘根错节的性格组成中,来归纳他的精神特色的。阿Q仍是一个“性格典型”。这一研究路径并无错,但我认为是走了“弯路”的。我们为何不可以“直截了当”,直接面对他的精神世界、精神特色,把他当作一个“精神典型”呢?现实主义的经典理论,把塑造“性格典型”看作一个核心命题,同时也看作一把威望的标尺。其实这类“典型观”是有它的限制性的,不要说它不大适应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对现实主义创作中的一些特别形象,也经常显得“左支右绌”。比如对阿Q就是这样。我认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大家族”,它起码应当包含这样几

4、种种类:性格典型、心理典型、精神典型、象征典型。只需这一人物艺术地、激烈地表现了某种人生的、社会的特色,我们就应当视他为典型,而不用强求他的性格刻画得有多么鲜亮、特别。自然,每一类典型其实不排挤人性的其余特色,但这一典型的核心特色应当是确立无疑的,这也是他差别于其余典型的所在。阿Q正传毫无疑问是一篇现实主义杰作,但它同时采纳了古典小说的章回体形式,现代小说、散文、杂文的风趣、嘲讽、夸张等艺术手法,形成一种开放的、奇崛的现实主义文体。阿Q身上确有鲜亮的个性特色,第2页/共8页也有独到的心理描绘,但他更让我们心灵震惊、长生难忘的是他的精神特色那种饱含了民族的甚至人类的灵魂深处的“精神成功法”。古老

5、的中国未然岌岌可危,而阿Q却沉醉在空幻的精神世界里,面对穷途末路的生计绝境,他只好祭起一面面骗人骗己的获胜旗帜。这是一种多么广泛而深广的民族的、人类的、个体生命的精神特色啊!所以我把他当作是一个“精神典型”。其实,鲁迅压根儿也没有把阿Q看作一个性格人物去刻画。他说得很理解:“比如,说到为何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发主义,认为一定是为人生,并且要改进此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惹起疗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是站在现代知识分子的高度,去审察、揭穿阿Q们的精神疾病的,并希望经过自己的笔,“启发”公众,“改进”人生。他又说:“凡是愚弱的公民,

6、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健壮,也只好做毫无心义的示众的资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用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呼喊自序)这段话,鲜亮地表现了鲁迅对“公民精神”的亲密关注,比之于公民的身体情况来,精神是“第一要著”。1925年,鲁迅在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中,进一步论述了自己的创作思想:“要画出这样缄默的公民的魂灵来,在中国实在算一件难事,由于,已经说过,我们终究仍是未第3页/共8页经改革的古国的人民,所以也仍是各不相通,并且连自己的手也几乎不懂自己的足。我固然全力想探究人们的魂灵,但不时总自憾有些隔阂。在未来,围在高墙里的全部人众,该会自己觉悟,走出,都来张口的罢,而此刻还

7、少见,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察觉,孤寂地临时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对犹如死海一般的公民的灵魂和精神,鲁迅经常审察、探究、思虑。但他又经常感觉隔阂、不自信。这一方面反应了公民精神的深奥无极,同时也表现了鲁迅对自己创作的苛刻。他不是那种有点小感觉、小感想就匆促动笔的作家,他所追求的是“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而阿Q正是表现鲁迅创作思想的一个最理想的对象。你看,在鲁迅这一系列论述中,其主题辞是:启发主义,揭出病苦;第一要著,改变精神;依赖察觉,画出灵魂。他并无谈到人物的性格刻画问题。鲁迅发布过好多讨论创作的文章,也多次论述了人物的塑造,但他常常重申的是刻画人物的灵

8、魂和精神,而不多波及人物的性格描绘。自然,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始者,鲁迅并无小看性格描绘的意思,但在他看来,性格描绘是为显现灵魂和精神服务的,灵魂和精神才是人物最重要、最实质的东西。正由于鲁迅有这样的审美思想,所以他塑造的人物都拥有激烈的精神特色,这类精神特色都拥有极大的社会、人生涵盖性,常常成为某种人物的代表和象征。比如孔乙己代表了被异化的衰败文第4页/共8页人,闰土代表了动乱的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苦人生,狂人成为封建“铁房屋”里先觉者的象征形象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最耀人眼目的是一种内在的灵魂和精神特色,他们也有自己的性格,甚至很是复杂,但跟着情节的推动,人物性格有机地消融进了灵魂和精神中去。

9、阿Q无疑是鲁迅小说中最丰满、最深刻的一个艺术形象,他比鲁迅的其余人物要更丰富、更鲜亮一些。比如他的朴素和狡黠、自尊和自贱、欺软和怕硬、敏感和麻痹等等复杂多变的性格特色。但鲁迅刻画他的个性特色其实不是最后目的,这些个性特色是直抵人物的灵魂和精神的,鲁迅的最后目的是要画出“公民的魂灵”来,阿Q所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精神典型”。阿Q是江南乡村未庄的一个贫困农民、漂泊雇农,但我们其实不可以所以认定他就是一个“农民典型”。作为“精神典型”,他是不受阶级、阶层甚至民族的限制的,他打破了自己的身份,成为各个阶级、阶层以致整个民族、人类的一个典型形象。但鲁迅为何要选一个农民作为他的描绘对象呢?我认为原由有二:一

10、是鲁迅自己对农民较为熟习,他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很古老的镇子里,外祖母家就在乡间,他从小就是在乡村和农民的气氛中长大的,对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和理解。他的很大一部分小说就是写的他熟习的乡村和农民。二是在农民身上,最能表现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特别悠长的传统社会,这个社会存在和持续的基第5页/共8页础,就是最广大的农民。陪伴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形成的中国文化,经过统治阶级的改造、整合,演变为一种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封建文化,而后经过各样方式向民间灌注和浸透,成为支配农民思想行为的一种精神文化。即使社会发生了重要改革,而农民心理中的文化积淀却常常根深蒂固、难以摇动。20世纪初,中国的封建社会

11、已走向山穷水尽,辛亥革命颠覆了帝制,外国列强的野蛮侵略使国家走向动乱和贫困。就在这样一个难过的历史大转折时期,统治阶级显出一副软弱、虚伪、奴颜媚骨的模样,而广大农民依旧过着一种原始状态的生活,思想变得更为麻痹、愚笨、守旧。整个民族洋溢着一种可怕的奴性意识精神成功法。选择阿Q这样一个漂泊雇农作为表现对象,既能真切地反应历史转折时期基层公众的生计状态,更能够集中地显现民族灵魂的奇妙改动。阿Q是一个最低贱的穷人,他在存心无心之间接受了足够的传统道德文化,在时代的疾风暴雨中,他的灵魂和精神相同遇到了必定的冲击,竟驱遣他要去“投靠革命”,最后做了“革命”的牺牲品。用这样一个角色,去表现辛亥革命,去显现“

12、国人的魂灵”,不是一个最适合、最艺术的选择吗?从操作的角度讲,鲁迅选择阿Q作为传主,他能够更少顾忌,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和艺术。所以能够说,鲁迅是借了阿Q的“躯壳”,来塑造他的“公民魂灵的典型”的。传统的现实主义着力显现的是人物复杂多样的性格侧面,意第6页/共8页识流小说重视描摹的是人物的心理流动。那么,鲁迅是如何雕塑他的“精神典型”的呢?归纳来讲,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平时生活中的平时事件“陌生化”。鲁迅很钦佩果戈理的“用平时事,平时话,深刻地显出当时地主的无聊生活”的本事,创建性地发挥了果戈理的这一表现方法,在阿Q正传中把人物的最平时的生活事件进行定格、放大、加强,就令人们习认为常

13、的生活变得激烈而陌生,进而折射出人物行动、性格背后的精神内涵,显出一种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比如阿Q与王胡竞赛捉虱子,无聊而渺小的事件,经鲁迅的精雕细琢,就变得陌生奇特起来,把阿Q那种“美可是他们,同他们比丑”的变态心理表现得力透纸背。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俯拾皆是。二是大批采纳风趣、嘲讽、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凸现人物的灵魂和精神。比如阿Q对小尼姑,他在骨子里是轻视的,一副正人君子的作派,但自从摩挲了小尼姑的头皮以后,他却忽然觉到手指间有一种“光滑”感,弄得心旌摇荡起来,直到犯下“调戏吴妈”的错误。把阿Q灵魂深处的文化积淀和人格分裂表现得酣畅淋漓。这是用的风趣、嘲讽手法。再如描写县衙捉阿Q,官兵的兴

14、师动众、如临大敌;阿Q在临刑前的画圆圈,全力去画,没有画好,从“惭愧”变得“豁然”。夸张手法的运用把阿Q的可怜、麻痹、愚笨显现得胆战心惊。第7页/共8页三是插入作者的主观谈论,深入人物形象。依据列传体的常规,对于所传的人物,作者是能够谈论和谈论的,鲁迅很好地利用了文体的便利,随时夹进一些精粹的谈论,成为作品的画龙点睛。如对于“成功者哲学”的谈论,说阿Q的喜悦“这或许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世界的一个凭证了”。一下把阿Q这一形象推到了中国精神文明的大背景中。如阿Q遭受了困惑难解的女人问题的时候,作者有一段“对于女人”的谈论,正话反说,亦庄亦谐,深刻解剖了阿Q心里的矛盾现象,尖锐抨击了封建文化中的“女性观”。又如阿Q在临死前恍然看到了一片狼的眼睛,“不远不近地跟他走”“已经在那边咬他的灵魂”。麻痹如一段木头的阿Q大概是不会有这样的幻觉的,这是把作者的联想给予了阿Q,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