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平面立体的透视图画法.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474816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平面立体的透视图画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节 平面立体的透视图画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节 平面立体的透视图画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节 平面立体的透视图画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节 平面立体的透视图画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平面立体的透视图画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平面立体的透视图画法.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平面立体的透视图画法 平面立体是由平面围成的,因此绘制平面立体的透视,就可归结为绘制构成立体的各表面的透视,而立体的各表面又是由直线段围成,所以说平面立体的透视,实质上是绘制立体上的主要线、主要点的透视。 一 一点透视 若物体上有两个主向与画面平行,我们即可用一点透视法画出其透视图。图 10-24 台阶的一点透视图图10-24所示的台阶,它的前端面在画面上,其X方向的线段为画面和基面的平行线,在透视图中没有灭点;Z方向的线段为基面垂直线,也平行于画面,在透视图中也没有灭点;而Y方向的线段为画面垂直线,在透视图中具有灭点,该灭点即为心点。 画图时,以OX线为基准,按实形画出台阶端面的形状

2、,然后由各角点向s,(Y向直线的灭点)引直线即为y向诸棱线的全透视,再用视线法定出棱线AB的两端点A0、B0。由于台阶的另一端面也是画面平行面,因此利用与前端面对应线段平行的特性完成此透视图。 若前端面不再画面上,如图10-25所示,可将台阶的诸棱线延长至与画面相交,在画面上画出台阶端面的实形,用视线法确定AB棱的两端点A0、B0,在利用前后端面均与画面平行的关系完成全图。 图10-26为另一形体的一点透视图,作图过程如同上例。将形体正前面置于画面上,画出正前面的透视(实形),然后将各角点与心点连接,得到Y向诸线段的全透视。在基线上,自M0点向右量取112131(取Y向相应线段的实长);在hh

3、上,自s,点向左量取s,D等于视点到画面的距离得距点D。用距点法定出10、20、30,作出形体上相应线段的透视,完成形体的透视图。 图 10-25 前端面不在画面上的台阶一点透视 图 10-26 建筑形体一点透视由上述作图过程可知,竖直棱线AB、CD长度相同且与画面平行、等距,其透视长度A0B0与C0D0长度也相同。画面上的直线A10B10和C10D10分别为AB、CD的实长,虽然三角形s,A10B10与三角形s,C10D10是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但B0D0与基线平行,因而确定的透视长度A0B0与C0D0相等。利用这一特性,在作透视图时,可将画面上的真高线平移到任何适当的位置,以便作图。 二两点

4、透视 当物体上X、Y两个主向不与画面平行时,则物体上各个立面与画面不平行而成一定角度,因而所画出的透视图称为成角透视。又因为X、Y方向的直线在透视中都具有灭点,故又称为两点透视。 图 10-27 视线法画房屋的两点的透视图作两点透视时,通常采用视线法或量点法。采用视线法作图时,原平面图一般是放在所画透视图的上方。图10-27就是采用视线法画的透视图,其作图步骤如下: 由于墙角线AB在画面上,可从基线OX向上直接定出AB线的透视A0B0,然后分别连接A0FX、B0FX、A0FY、B0FY,得B0D0、A0C0、B0F0、A0E0的全透视。B0D0、A0C0、B0F0、A0E0的长度可用视线法定出

5、。 四条屋檐线与画面相交,过屋檐线的画面迹点与FX或FY相连,即画出屋檐线的全透视,屋檐线的端点也用视线法定出。 为求屋檐线的透视,将屋檐线延长与画面相交,过其画面迹点作出真高线,用视线法定出屋脊线的端点,并与上屋檐线的两端点连接,完成房屋的透视图。 图 10-28 量点法作建筑形体的两点透视 图10-28为用量点法作出的建筑形体透视图。如图中所示,定出X、Y方向的灭点FX、FY和量点MX、MY。因A点在画面上,故在基线OX上直接定出A0。自A0沿基线向右量取诸点的实际尺寸定出11、21、31各点;自A0沿基线向左量取实际尺寸定出b1、c1两点。然后分别与MX或MY连接,各连线与FXa0、FY

6、a0相交得10、20、30、40、b0、c0各点。在过A0点的画面直线上定出真高,并将各透视点与相应灭点连接,完成形体的透视图。 三透视图的选择 随着视点、画面与建筑物相互位置的变化,将会产生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透视图。为使透视图更符合人们的视觉,更能表现建筑物的特征,就需要进一步研究视点、画面与物体的位置关系。 1视点与视角、视距的关系 (1)视锥 用眼睛凝视前方景象时所能看到的范围,也就是从瞳孔这一中心点放射出去的无数视线所笼罩的空间范围成锥形。这个以瞳孔为顶点的锥形范围称为视锥。锥的轴线就是主视线,它与画面垂直,与画面的交点即为心点。视锥的水平视角,最大范围为140左右;垂直视角,上倾最

7、大约45,下俯最大约60,如图10-29所示。然而人眼的清晰视野是较小的,其水平视角一般在2837范围内。 图 10-29 视野(2)站点与水平视角、视距的关系图 10-30 站点与水平视角的关系 图 10-31 心点的位置若建筑物与画面的位置已确定,则站点的选择控制水平视角。如图10-30所示,在站点S1观察时,视角为30左右,透视图的消失缓慢,图形平稳,真实效果好;在站点S2观察时,视角约45,所画透视图消失较快,效果尚可;在站点S3观察时,视角约65,所画透视图消失急剧,图形变大,效果不良。所以站点的选择要尽可能使水平视角保持在1950,最佳范围为2738,一般情况取30左右。当画面位置

8、确定之后,视角的大小可由视距(视点到画面的距离)决定,见图3-7中的D1、D2、D3,若以L表示画面宽大,见图3-7中的L1、L2、L3。绘制透视图时,一般取D=(1.52)L。 站点的选择除考虑水平视角的大小外,还应考虑心点的位置。由于视觉形象在视野中,心点附近的范围最为清晰和逼真,因而画透视图时,通常把心点位置取在形体上需要突出表现的部位。视轴不一定等分视角,即可取不相等的左视角与右视角,见图10-31所示。一般地,心点的位置应当取在画幅宽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透视的视觉效果较好。 3)视高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可取人的眼睛的高度,即1.6米左右(注意按房屋图的比例量度)。也可根据不同的 需

9、要,将视点升高或降低。若视点升高,可得俯视效果,若视点降低,可得仰视效果。读者可比较图10-32中画出的三个透视图。 图10-32 视高的效果 2画面位置的选择绘制室内布置、庭院、长廊和街景的透视图,一般选用一点透视,此时,形体的主要立面布置成与画面平行。图10-33 画面与主立面夹角变化的不同效果图10-34 全面显示和突出主体两点透视图形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因此多数情况下选用两点透视,此时,形体的主要立面应布置成与画面倾斜。为了获得良好的透视形象,一般情况下,使画面与建筑形体主立面的夹角为30左右,但有时为了更突出主立面,夹角可取小些,如2025左右;假如主立面和侧立面都要兼顾,则夹角可取

10、大些,如3545。图10-33表示了画面与主立面夹角变化时的不同效果。 除考虑主立面与画面的夹角大小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考虑从哪个方向观察建筑物效果最好。特别是当建筑物不对称时,更要考虑把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如大门或层次较高的主体布置成靠近观察者,读者可比较图10-34中的两个透视图。 第四节 圆和一般曲线的透视 一圆周的透视 1圆周所在平面与画面平行 见图10-35,此时圆周的透视仍位圆周,圆心的透视即为所得透视圆周的圆心,但透视圆周的直径随圆周所在平面到画面的距离变化。求出圆周上任意一点的透视,即可定出透视圆周的半径。当圆在画面上时,其透视与圆周本身重合。图4-1种圆心O及圆心O1的连

11、线与画面垂直,两圆半径相等并均与画面平行,且其中一圆在画面上。对画面后的圆,求出其圆心O1的透视O10及水平直径上A点的妥善A0,则O10A10即为该圆的透视半径。 2圆周所在平面与基面平行 一般情况下水平圆的透视是椭圆,通常先作出圆周的外切正方形的透视,然后用八点法作图。见图10-36所示,圆在基面上,作出该圆的外切正方形ABCD,且使AB(或CD)与基线平行,这样可用一点透视法作图。图中,A0B0C0D0是圆周外切正方形的透视,1050和3070是圆周中一对相互垂直的直径的透视,它们的交点O0是圆心的透视,但它不是椭圆的中心。10、30、50、70为椭圆上的四点,可如图所示的方法,以A0B

12、0为直径作一半圆,定出对角线A0C0和B0D0上点20、40、60、80即为椭圆上四点。光滑连接10、20、30、40、50、60、70、80即得椭圆。 图 10-35 与平面平行的圆的透视图 10-36 一点透视法画水平圆的透视当图形较小时,作出与圆外切的正方形的透视,徒手画出内切椭圆即可。若将与圆周外切的正方形的对边画成与画面倾斜,则正方形的两对平行边都有灭点,如图10-37所示,可采用两点透视法作图,此时不能直接利用AB的透视,A0B0作图。在基线OX上取B1点使A0B1等于AB实长,以A0B1为直径作一半圆,利用量点法作图,求出对角线上的四点2、4、6、8的透视20、40、60、80,光滑连接10、2070、80即得透视椭圆。 图 10-37 两点透视法画水平圆的透视图10-38 铅直圆的透视 3圆周所在平面与基面垂直 一般情况下与基面垂直的圆其透视为椭圆,也可用八点法作图。见图10-38,求出圆周上与外切正方形的四个切点1、3、5、7的透视10、30、50、70。外切正方形的对角线AD、BC与圆周交于2、4、6、8四个点,求出这四个点的透视20、40、60、80,光滑连接10、20、30、40、50、60、70、80即得透视椭圆。 当图形要求不太准确或图形较小时,也可在画出外切正方形的透视后,徒手画出其内切椭圆。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