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正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474778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正文(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 / 目 录一、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汽车电子面临重要发展机遇41、主要观点4(1)汽车电子长期成长,迎来新一轮高成长期4(2)智能手机普与后,汽车智能化接踵而来5(3)车载电子受益最多,安全系统、车身电子结构性成长5(4)汽车电子要求甚高,供应链相对稳定6(5)资独立摸索,并购实现飞跃,规模决定未来72、风险因素8二、汽车电子持续发展受供需两端共同支持91、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十年”92、自主品牌占比提升,消费属性日益增强103、供需两端支持中国汽车电子持续发展10三、成长性:技术升级,需求旺盛,结构成长121、汽车电子产业链类似于消费电子122、汽车电子规模

2、增长受益于产量与单车价值双提升133、安全系统、车载电子顺应用户需求,发展向好14(1)安全系统电子技术16(2)主动安全电子技术16(3)被动安全电子技术17(4)车载电子系统技术184、汽车电子系统趋势: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19(1)汽车电子的智能化(信息输入输出)19(2)汽车电子的网络化(总线信息共享)20(3)汽车电子的集成化(跨系统一体化)21四、供应链:门槛较高,配套稳定,资崛起221、车用电子元器件种类繁多222、车用电子元器件要求严苛233、品种多、要求高,造就高壁垒25(1)应用环境严苛25(2)产品少量多样25(3)分工仔细与产品模块化25(4)产品验证耗时26(5)进

3、入产业壁垒高26(6)产品供应链特殊274、供应链相对稳定,资把握利基市场27(1)全球老牌企业地位稳定28(2)中国市场外资占据优势28(3)资企业卡位利基市场30五、资企业从模块配套导入,并购缩短学习曲线311、汽车电子产品周期长,供应链稳定312、资发展路径:野蛮成长,并购飞跃32(1)Tier1供应商出身高贵33(2)供应商辛勤耕耘33(3)中国厂商的SWOT分析343、需求结构成长,拥有规模、资质优势的公司受益354、重点上市公司简况36(1)均胜电子:普瑞客户优势明显,汽车电子业务弹性大38(2)得润电子:汽车连接器新贵,横向扩展车用照明39(3)长园集团:细分行业隐性冠军,受益新

4、能源汽车大趋势40(4)沪电股份:车用 PCB 稳定供应商,产能扩充决定业绩成长40一、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汽车电子面临重要发展机遇2012 年全球汽车产量8414 万辆,中国生产1927 万辆,占比27%,分别同比增长5%;当年全球汽车电子产值1530 亿美元,中国本土产值2672 亿元,占比28%,分别同比增长8%、11%。受益于汽车普与后舒适、安全需求提升,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持续提升,现在已达25%左右,未来将继续提高,意法半导体预计到2020 年提升至50%。另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中汽车电子成本占比已经达到47%,随新能源汽车产量逐渐增加,汽车电子单车产值仍将持续提升。随着单台汽

5、车电子产品产值提升,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赛迪统计,从2007 年的1216亿元增长到2012 年的2672 亿元;并预计到2015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 亿,三年复合增速15%;其中车载空调、电视、导航,胎压监测等细分行业增速较高。1、主要观点(1)汽车电子长期成长,迎来新一轮高成长期汽车电子受益于:1)全球汽车产业转移趋势持续,中国本土整车产能持续提升;2)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提升,无论合资还是资车企均有寻求本地化供应的动力和压力;3)中国电子行业发展迅速,跨国企业的本地化研发、消费电子的快速崛起为本土汽车电子供应商提供了充沛的优秀人力资源,技术扩散理论同样适用于汽车

6、电子领域。(2)智能手机普与后,汽车智能化接踵而来智能化浪潮席卷一切,在智能手机普与之后,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未来逐渐清晰;汽车也将成为一台智能设备,在人机交互和信息搜集的能力将大大增强。Tesla 让人们认识到人与汽车的交互不局限于传统的无数按钮,通过触摸屏和语音输入更自然的人们对汽车的信息输入。我们认为以智能手机为核心,智能汽车可能成为信息产生和收集端,配合手机App 实现各类功能;汽车智能化可能沿着车载娱乐、辅助驾驶、人车交互、智能交通、车联网、自动驾驶的路径发展。谷歌研制无人驾驶汽车,苹果iOS7 的最大亮点是车载Siri 功能,微软Windows Embedded 平台早已应用在福特汽

7、车上,科技巨头涉足纷纷汽车工业。汽车与乘客的交互越来越人性化,汽车本身成为商业数据的另一个重要入口;因此智能交通对车用电子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在汽车电子涵越来越广的背景下,汽车电子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趋势明显。(3)车载电子受益最多,安全系统、车身电子结构性成长汽车电子主要分四大类:动力系统、底盘与安全系统、车身电子、车载电子;全球汽车电子器件在汽车总成本占比持续提升,1970年为2%,1980 年为5%,1990 年为15%,2000 年为20%,2012 年为25%;ST 预计到2015年将升至50%。在20 世纪80 年代曾出现成本占比快速提升的状况,主因半导体技术进步驱动动力和

8、底盘系统的电子产品用量大幅提升。就我国而言,如今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已相对完善,而车身与车载电子经过4年复合30%增速发展后仍有巨大空间。受中低端车型占比快速提升影响,国汽车电子ASP在2009、2010 年出现下降,到2011 年恢复成长;目前我国汽车电子成本占比仅18.6%,低于全球平均的25%,有很大的向上空间。基于消费升级的假设,我们认为1)高端车型使用的车载娱乐、车身控制、安全系统等将向下渗透,中低端车型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提升,2)中低端车型在新车中占比下降,后装市场上车载电子用量提升。我们认为汽车电子未来将呈现结构性成长的态势:车载电子从80 年代提供附加功能升级到如今的

9、基本功能,成本占比(汽车电子类)从1%提升到如今30%,未来将是智能汽车的最大受益者;安全系统和车身电子,将受益汽车基本普与后,用户舒适、安全需求的大幅提升。(4)汽车电子要求甚高,供应链相对稳定由于汽车的生命周期长达15 年30 年,车用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须保证在30 年以上;此外,还要求车用电子元器件的失效率在运行1015 年中为零故障。相比于消费电子、家电、仪器仪表、飞机,车用电子元器件的应用环境非常严苛,对温度、气候等适应能力要求甚高,如温度适应围广、耐冲击性强,耐电源波动强。全球汽车电子供应链主要被欧美日厂家把持,如德尔福、电装等公司初期就是从大型汽车公司中独立出来,跟随整车企业发

10、展壮大;他们是主流的Tier1 供应商。汽车电子企业起步较晚,借助本土强劲的电子研发实力,通过日本厂Tier2 供应商的角色走向国际化。中国资企业部分有整车厂扶持,部分依靠自身实力起步,但整体规模较小,以车载产品和中低端控制产品为主。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后装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但资供应商整体在国汽车电子市场占比有所提升,后续增长潜力强劲。(5)资独立摸索,并购实现飞跃,规模决定未来身处电子行业的公司,切入汽车电子供应链具有战略意义:在增长减缓的传统工业电子和剧烈波动的消费电子产业以外,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并由于汽车电子与消费电子不同的产品与供应链特性,可为公司提供持续稳定增长的收入来源。目前资汽车

11、电子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做独立产品,多集中在车载电子产品,供应后装市场为主,二是做配套产品,如雨刷电机等,主要做国际大厂的代工订单。由于大多企业规模偏小,价格战压力下盈利能力偏弱,导致技术投入不足,在汽车电子这样高投资、长回报的行业较难胜出。但与消费电子类似,我国的市场、人才、资金优势给企业发展也提供了机遇。我们认为国企业从事汽车电子可能的发展路径是三步走:首先自主摸索、通过并购实现飞跃,规模大后吸引国际大厂的注意力,切入全球供应链。汽车电子软硬件产品的认证周期都比较长,资企业迅速切入供应链有难度,通过涵式发展需要较多积累;并购,尤其是跨国并购是快速掌握资源、缩短学习曲线的好办法,均胜电

12、子、得润电子都通过此方式进入高端客户产业链。从细分产品看,由于传统产品供应链稳定,国厂家进入较难,尤其是半导体领域,基本被国外大厂垄断;我们认为资的机会在于快速成长的新增需求中,如车载产品(音响、电视、空调等),安全产品(LED 大灯、胎压监测等)。另外相比前装市场的严格认证,后装市场进入壁垒相对较低,面对此市场较多的产品市场,如车载导航、胎压检测等,国厂家的机会较多。2、风险因素汽车整车产能过剩的风险;零组件技术升级速度过慢的风险;供应商切入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二、汽车电子持续发展受供需两端共同支持1、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在2001 年2012 年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13、年产量从234 万辆增长到1927 万辆,CAGR 达到21%;同期,中国汽车产量在全球的市占率从3%提升到23%。同样的,中国汽车工业总产值也经历快速成长,从2001 年的4433 亿增长到2011 年的5.1 万亿,CAGR 达28%,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2、自主品牌占比提升,消费属性日益增强自我国自主研发汽车以来,自主品牌市占率快速提升;目前在商用车领域,市场基本被自主品牌占领;在乘用车领域,不同于商用车追求性价比,由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外资品牌、合资品牌目前仍是市场主流,但自主品牌的占用率正在逐渐提升。乘用车成为主流,其中舒适性和运动性较好的轿车、SUV 占比提升,挤占

14、传统MPV 和交叉型微车的份额;汽车消费属性日益增强,其中受益消费升级的SUV 更是成为国车市的亮点。3、供需两端支持中国汽车电子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汽车产业转移过程不断深化,中国与亚太区汽车产量全球占比持续提升;成本优势、本土市场仍是产能转移的根基。中国汽车零部件跟随整车组装产业发展,其中汽车电子研发也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汽车电子部件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提升,电子部件从提供附加功能转变到提供基础功能,整车企业对汽车电子需求增加,同时成本压力加大。与消费电子逻辑类似,生产、研发本土化带来的技术扩散+自主品牌认可提高带来的本地供应链需求,从供需两端支持中国汽车电子产业不断发展。三、成长性:技术升级,需求

15、旺盛,结构成长1、汽车电子产业链类似于消费电子早在 1932 年Motorola 将真空管收音机至于车体之中,开启了车辆电子化的大门;1967 年德国车用电子大厂Bosch 也采用IC 技术发明了第一个利用电子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汽车电子供应链是由1)上游车用半导体与IC 业者、2)中游汽车电子系统厂商、3)下游整车厂(OEM/ODM)与维修厂(AM/OES)组成。我们可以将汽车电子产业链与消费电子产业链做一个比较:在上游组件部分实际上是一样的,车用电子元器件与消费类产品的供应链组成结构一样;中游由系统厂商控制而非消费电子中的代工厂,到了下游同样是交给整车厂和维修厂,不同之处在于消费电子品牌商接触制造环节更少,而汽车电子售后维修市场规模较消费电子要大很多(汽车产品单机价值高、生命周期长)。2、汽车电子规模增长受益于产量与单车价值双提升随着单台汽车电子产品产值提升,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赛迪统计,从2007 年的1216亿元增长到2012 年的2672 亿元,五年CAGR 为17%。汽车电子单台产值方面,从大趋势上看是向上的,但近年有较大波动,2009 年起出现下滑后尚未回到2008 年的高点;我们认为出现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