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童年的水墨画[13].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47321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 童年的水墨画[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8 童年的水墨画[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8 童年的水墨画[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8 童年的水墨画[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8 童年的水墨画[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 童年的水墨画[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 童年的水墨画[13].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童年的水墨画湖北省咸宁市实验小学 李玉明一、 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2、 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二、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李老师找到了一部很特别的动画片,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想看吗?(想)好,我们一起来看看。2、它是中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这和你们现在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同呢?(水墨画)3、是的,这部动画片中很多画面都是水墨画。有谁了解水墨画?(学生自由说)4、有一位叫张继楼的作家,以诗的形式将自己快乐的童年也融入到水墨画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看看他的童年是什么样的。来,我们一起

2、读课题18 童年的水墨画。(二)复习词语。1、上这堂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们。(出示词语)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记得。)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排,及时正音。3、全班齐读两遍。(三)整体感知。(1)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写了哪几处场景呢?生:溪边、江上、林中(学生说,师板书。)(2)师:在林中,作者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学生自由说。)老师板书:采蘑菇。(3)林中描绘了一群戴斗笠的孩子们在松树林里采蘑菇的画面。今天,我继续欣赏另外两节诗。(四)学习溪边。1、读诗。(1)先来看溪边这节小诗。(出示溪边这首小诗)谁愿意读读溪边这幅水墨画?a.指名读,正音(评价语:你读的真流利

3、。)b.全班读,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评价语:听了你们的朗读,李老师觉得这溪边的景色真美啊!)3、 如果溪边是一幅水墨画,你从这幅画里看到了哪些景物呢?用笔圈出来。(找到一处就贴一处。)预设1:垂柳(1) 作者是怎样描写垂柳呢?(2) 垂柳此时在干什么?(梳妆。)谁来做这个动作?(3) 垂柳真的可以自己梳妆吗?(不是,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预设2:溪水、山溪(1) 垂柳用什么当镜子呢?(溪水)(2) 为什么溪水能当垂柳的镜子呢?说明此时水面是什么样子?(说明此时水面很平静。)(3) 作者除了把溪水比作镜子,还比作什么呢?(绿玉带)(4)什么是“玉带”?为什么是“绿玉带”?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想

4、一想。(板书联系生活实际。)预设3:人影(1)这幅画里还有哪些景物呢?(人影)(2)这“人影”是谁的影子?是倒映在哪里的影子?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叫“联系上下文”,板书)(2)所以这句诗中的“给”字,我们可以换个近义词,使句子意思不变。可以替换成哪个字?(被。)(2)“染”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被溪水“染绿了”? “染”字本义是指人把东西放到颜料里上色,在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溪水当做人来写,联系上一句,溪水是什么颜色?(绿色)钓鱼的人影倒映在碧绿的溪水里,自然变绿了。(贴板书:联系上下文)(4) 作者的想象力真丰富。接着,还描写了哪些景物呢?预设4:钓竿。由此,你知道

5、了什么?(钓鱼)预设5:红蜻蜓。(1) 此时,红蜻蜓在干什么?(立在钓竿上,一动不动。)(2) 老师记得有一首诗也描写了蜻蜓立着的场景?谁还记得?(宋朝杨万里写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 不过,这一次,红蜻蜓不是立在小荷叶上,而是钓竿上。你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钓竿是什么状态,红蜻蜓才会静静地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呢?(钓鱼人很安静,周围也很安静。)(4) 周围这么平静,那我们在读这两句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平静,舒缓)(5) 大家真的是用心体会了。这两句诗这么舒缓,我就请我们班的女生跟着音乐,带着这种舒缓的语气读前两句。过渡语:这幅水墨画画完了吗?又看到了什么样

6、的画面呢?预设6:草地、鱼儿(出示此句)(1) 人影还在如镜子一般的水面上吗?(2) 此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理解“碎”字。鱼儿上钩了,将钩提起来,打破了水平如镜的溪水,这时人影就像“碎”了一样。鱼儿在草地上蹦跳,小孩子们在溪边的草地上玩耍,开心极了。(3) 这么欢乐的场景,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开心)(4) 请我们班的男生带着这种欢快的心情来读第三句吧!(老师听出来了,你也很开心呢!)(5) 现在,我们再来看溪边整首诗,我们应该怎样变换语气读呢?(前两句用舒缓的语气,后两句用欢快的语气)(6)是的,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带着这种语气来读吧!(点击小喇叭)4.取名字。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

7、想去溪边玩耍了。溪边垂柳下,小儿垂钓,红蜻蜓立在竿上。忽然鱼儿上钩,打破了周围的平静,草地上充满了欢笑。这么有意境的水墨画,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取什么名字呢?(溪边钓鱼)(五)学习江上过渡语:作者不仅喜欢去溪边钓鱼,还喜欢去江上玩水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小节诗江上。1、 读诗。指名读全班读。2、 理解句子。这首诗共有几句?(三句。)请同桌之间小声讨论:你读懂了什么?老师提示:当我们遇到难懂的句子时,还可以联系旁边的插图。(贴板书)第一句:小伙伴们像刚下水的鸭群,划动手臂拍水戏耍,像鸭子一样扇动翅膀。第二句:小伙伴们在水中玩耍,拨动着水花,开心极了。第三句:这一句有点难理解,你们先说说。(1)“水

8、葫芦”指的是谁?“水葫芦”本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诗中的“水葫芦”加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在水中游泳嬉戏,将头露在水面像水葫芦一样水性好的孩子。(2)我们理解“水葫芦”的这种方法叫“联系生活实际”。(贴板书)(3)“两排银牙”实际上写的是什么?代指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4)第三句的意思:小伙伴们在水中玩耍时,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白牙齿。水性真好啊!3、带感情读诗。(1)如果你也是这群小伙伴中的一员,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节诗?(开心)(2)好,谁愿意用开心的语气读这节诗?这么多人想读。那我们分组读吧!A一组读第一句,二组读

9、第二句,三组读第三句。B全班配乐读这首诗。4.取名字。老师已经感受到你们都想去下水玩耍了。这么生动活泼的水墨画,我们给也它取个名字吧!取什么名字呢?(江上戏水或江上游泳都可以)(六)总结:温故而知新。 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呢?1、作者从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个画面向我们展示童年的快乐。2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联系插图;三是联系生活实际。(七)拓展延伸:1、完整的童年水墨画有六节小诗,文中只选取其中三小节,还有另外三小节诗,大家想读吗?想。2配乐朗读。来,男生读第一首,女生读第二首,全班读第三首,好吗?(好。)(八)总结:一节小诗就是一幅水墨画,六幅水墨画向我们展示了作者丰富的童年生活,也愿你们拥有一个多彩而充实的童年。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