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伏尔泰【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47006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伏尔泰【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纪念伏尔泰【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纪念伏尔泰【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纪念伏尔泰【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纪念伏尔泰【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纪念伏尔泰【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伏尔泰【教学实录】.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宜昌市第十六中学 吕 韦华【教学依据】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是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被称为是“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文学巨匠雨果唱给思想巨人伏尔泰的赞歌,他以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自由、平等、良知的呼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

2、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作为一篇演讲,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诗化的语言风格,澎湃的情感浪潮和闪耀的思想光辉,使它成为朗读教学的难得材料,同时,“演讲”文体的教学也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给学生了解演讲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作为一篇外国的19世纪的作品,其中所称颂的思想自由、平等、正义、良知、博爱等已成为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对于今天的初三的学生来讲不难理解和接受,但由于学生对课文中涉及的时代和思想背景极为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对于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如: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等等。)、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

3、(如: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等等)难以理解,很难激起感情共鸣。要做好朗读教学这篇文章,又要解决以上难题,就需要我们拓展教学视野,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如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一个体验演讲的教学气氛,如可以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抗争事迹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阅读历史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从而达成对时代背景的认识,明了启蒙运动的意义等等。“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文诗化的语言凝练而含

4、义隽永,如“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微笑,就是伏尔泰”、“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等等,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提供了舞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是一篇演讲这个的特点,决定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赞美” 的感情是全文的旗帜,我们将把朗诵的教学贯穿始终,通过读来感受、理解、欣赏精彩的语言和澎湃的情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演讲的特点,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

5、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培养朗读能力,根据语言的描述的内容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课前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演讲的知识,查阅历史课本中的关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预先了解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其中的一幅漫画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很形象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理解课文极有帮助。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朗读教学的气氛,抓住“赞美”这一全文的感情基调,在反复地朗读中体验演讲的风格、语言的风采和澎湃的激情。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给予充分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重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

6、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体现互动的教学原则。3、情感、态度、价值观文章富于人文特色,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通过对雨果对伏尔泰的崇高赞美的理解、认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高尚情操。教学方式1、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离开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任何教法和学法都会如失去了水份的花朵,干瘪、没有灵性。课文语言精彩、感情澎湃,再加上演讲的实践性特点,为我们不断激活课堂提供了充足的资源。2、将朗读进行到底。演讲本身就讲究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清亮、圆润、甜美,要求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因此演讲稿可以说本身就为朗读量身制作的材料。3、注重传

7、授学习方法,重视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创造、发现和体验。引导学生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学会抓文章的关键语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演讲的实践性和文章语言思想性强、含义隽永的特点,会使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更容易多元化,这可能会导致很多教学契机的出现。4、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学生的感性体验,淡化理性分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精彩的演讲实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对伏尔泰诗化的赞美背后的含义,对启蒙运动思想的阐发等内容不宜作专题的分析,将它们作为疑问留下来,只要扣住“读”这个中心环节,读出感受,读出感悟,读出兴趣就行了。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融入教学过程中,而不应将

8、它当作独立环节来处理。 教学构思演讲篇目的教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加上本文思想性强,在教学前学生应查阅相关知识.教师给出两个方向:一是演讲的一般知识;一是要求阅读历史课本中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教授本文从如下四个步骤入手:其一、激趣,了解演讲的特点。开始就要营造出一个演讲的气氛。教师范读课文,调出学生关于演讲的知识积累,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演讲画面,加深对演讲的理解,为下文的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其二、感受课文的激情,认识伏尔泰的伟大贡献。理解本文的感情基调赞美,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列举雨果对伏尔泰的赞美语言,认识这些语言是评价伏尔泰哪一方面的贡献,学生不能理解的就存疑,不深究。其

9、三、体会文章富于激情的语言,认识本文的语言特点。重点认识诗化的语言,理解其含义,认识演讲的口语化特点等,通过朗读有代表性的段落强化获得的认识。其四、拓展,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归纳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提出学生尚未发现的问题,提出课外学习的任务,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教学实录】一、 朗诵课文,走进演讲,激发学习的欲望。师: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即1878年5月30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的百年冥诞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板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老师富于激

10、情地朗读全文,学生打开书本边看边听。(点评:教师率先示范,给学生提供了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平台,便于让学生进入情境,获得整体印象。)师:老师刚才像不像在作演讲?生:(齐声地)像!(有几个学生在摇头)。师:意见看似一致,仍有不同意见。(指一个摇头的同学)说说为什么不像作演讲。生:是在朗读课文,虽然比平时感情充沛一些,但没有演讲的场景和氛围,一般演讲者有动作配合。师:以课文开头的两句示范一下,好不好?生:(有些腼腆地)“一百年前的今天”,(右手抬到胸前),“一颗巨星陨落了。”(右手向下按),“但他是永生的。”(仰头,右手挥向右前方)。(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师:看来演讲还是得有“演”才能

11、算数了。生:不一定,我在电视上看到江泽民在布什图书馆发表演讲,布什在清华大学演讲并没有什么“演”的表现,报纸、电视还不是都说他们在演讲?师:看来都是言之有据。我们要求收集了演讲的资料的,有谁能说说演讲的特点?(点评:让学生明白演讲与朗读有别,激发学生了解演讲一般知识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伏笔。)生:(查看摘抄本)。我摘抄到邵守义关于演讲的介绍,他认为演讲如果只有“讲”没有“演”,只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就会缺少动人的主体形象和表演活动;如果只有“演”而没有“讲”,只作用于听众的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他认为演讲的特征是“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四

12、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构成不了演讲。演讲的传达手段包括: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老师板书“演讲者”“听众”“媒介”“时间、环境”和“有声语言”“态势语言”“主体形象”等关键词)师:“有声语言”好理解,“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指什么?生:态势语言指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和表情,主体形象指演讲者的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点评:给学生提供展示预习阶段准备的内容机会,同时也进行了检查。收集资料学习的方式有了反馈,才有了保持这种良好习惯的可能。)师:演讲的学问真不少呢,纸上得来终觉浅,我这里有一小段演讲影片,是康熙王朝中康熙

13、在正大光明殿教训大臣们的情景。我们零距离感受一下?生:(热烈欢呼)。(学生看影片,结束后还想再看一遍)。师:谁能概括一下康熙演讲的特点?生:声情并茂,加上皇帝的权威,看得人心惊胆颤。生:态势语言相当丰富,有手势、走动、落座,表情有愤怒、无奈、失望等。(点评:零距离感受演讲,便于学生将表层习得变为深层吸收,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也为下面理解课文等环节的教学蓄势。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展示,首先得有知识的储备与吸收,可见教师着眼于学生整体提高的思想。)二、 感受课文的激情,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师:观察得很仔细。动人的演讲离不开一个“情”字,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把握雨果情感的浪潮。请同学们认真阅

14、读课文,确认文章的感情基调,找一个恰当的词进行概括。(板书:感情基调)(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老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询问)。师:现在交流一下看法。生:课文中用了大量的褒义词来表现伏尔泰,如“一颗巨星”“伟大人物”“永恒的光荣”“睿智”“肃然起敬”等,我觉得感情基调可用“赞美”表达。师:可不可以用“赞赏”?(学生讨论)。生:不行。“赞赏”有“欣赏”的意思,一般欣赏者比被欣赏者显得有优势,从文中看雨果对伏尔泰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之情,还是赞美好。(点评:通过词语辨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事半功倍。)师:思考问题细致入微,值得肯定。(板书:赞美)。从此认识出发,我们想象一下雨果当时的“态势语言”可

15、能是怎样的?生:很庄严,表情是敬仰的。师:你觉得在哪部分的演讲中会是这种神情?生:第一段,第十四段的前半部。(点评:在理解作者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着眼于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在表层习得、深层吸收的前提下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和提高。)师:试着读这两段,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生:(朗读。节奏较快,面部绷得很紧,声音显得低沉了些。第一段读完后老师进行了指导,读第十四段时较好)师:雨果的表情就这么一直“庄严”到演讲结束吗?生:还有“厌恶”和“愤怒”的表情。(老师示意举例)。如第六段中的“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阴险兼而有之的神职人员。”生:还有“骄傲”的表情。如第十三段。师:没有动作吗?这可是激情澎湃的演

16、讲啊,有可能比康熙更激动呢。生:康熙是在教训大臣们,他当时又气又恨又悲哀,动作很多;但雨果的感情主导是赞美,又是纪念人的场合,气氛比较隆重,他不可能走来走去,动作可能以手势为主。生:我赞成。也许还会有左右转身的动作,因为听讲的人很多。师:你认为在哪里最有可能手势比较强烈些?生:(翻书寻找)第四、五段,还有第十四段里的“够了!够了!暴君们。啊!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师:你试试。生:(读四、五段,读得激昂、慷慨,动作夸张,使声音有些变调。学生大笑。)(点评:用学生的已知来调动他们对未知的思考,往往有奇效。可见教师着眼于学生,不拘泥于教材。)师:看来“声音”和“动作”协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家注意了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