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沟通的艺术.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46897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学生沟通的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与学生沟通的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与学生沟通的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与学生沟通的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学生沟通的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学生沟通的艺术.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攸县莲塘坳镇 刁成章内容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利于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怎样才能做到呢?首先要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是要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做到在避免说教的同时就事论事,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表扬也是不可少的。这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共建和谐师生关系。关键词:沟通 了解 平等对待 感化 批评 表扬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学生,以生为本,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而不是培养学生对教育的抗拒性或单一的

2、服从性。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老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打心眼里喜欢自己,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活动事半功倍。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呢?怎样正确地将“生”本理念贯彻教育教学工作始终?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我谈几点体会:一、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习惯、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先条件,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才能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感情上的共鸣,这也是老师的本职工作。走近学生并不是刻意的,而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渗入。在每一次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都会让学

3、生站到讲台前大大方方地进行自我介绍,谈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等,而我则站在一旁细细地听,做着记录。只有熟悉了每一个学生,教师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学生也会更加信任你,把你当成可以亲近的人。他会和你推心置腹地谈理想,谈困难,谈感受,这时候教师的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爱优生这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但是真心地对待每一人后进生,这就有点困难了。这时我们要用爱来包容一切,不能戴着“分数眼镜”来看它们。著名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倾注更多的关爱和耐心,你的爱

4、心会像滴滴甘露,让枯萎的心灵苏醒;你的爱心会如融融春风给自卑怯懦的学生带来春天的希望。上个学期,我班上有一个男生,成绩很差,人缘也不好,他因此很自卑。有一次一个同学的课桌坏了,他竟然很主动帮同学修好了。我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鼓励她,告诉他:“其实你也很棒!”劝他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他很感动,还说很少有老师这样表扬过他,自此他渐渐地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了,成绩也有了一些起色。在他的脸上我们看到他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三、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

5、恋和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这样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产生较好的德育效果。正如于永正说的:“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当学生有不幸和痛苦时,我的同情和开导使他们得到了慰籍;当学生有了错误和缺点时,我的公正和帮助使他们获得了信心。我班上一个叫王鸣的男孩,因为厌学有一次被爸爸打着来上学,我看到他哭得厉害,马上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终于,他和我达成口头协议:以后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此后,我上课关注他,课余时间关心他

6、;学习上帮助他,生活上照顾他。半个学期过去了,渐渐地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献身、求真、创新的真谛在于全心全意的“爱”。真正的师爱能等待学生改正错误,真正的师爱能与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真正的师爱能把学生培育成传递爱心的使者。四、注意批评的艺术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小小年纪难免会犯错,这时候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批评是不可缺少的,如何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恰当的批评可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掌握以下的原则:1、就

7、事论事。批评学生要客观,就学生所做的这件事讲道理、提要求,不要借此发泄不满情绪。批评学生时不可唠唠叨叨,将学生以前的错事也连带说出来,甚至给学生的这次行为下不准确、不负责的结论,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2、避免说教。批评学生时,用语要有针对性,要讲他错在哪里,这种错误有哪些害处,以后怎样改正。批评用语要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不要泛泛讲大道理。3、保护自尊。批评学生不可用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恶语,如“蠢货”“没出息的东西”“不要脸”等。另外,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批评学生,尤其对那些较敏感的学生。4、适当鼓励。在学生接受了批评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强化他的积极心理,不可对学生良好反

8、应置之不理。五、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赞扬的话,仿佛是一片灿烂的阳光,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的兴致会更浓。所以,当学生有了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请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我在学期末设立“环保小卫士”,“集体小主人”,“业余小老师”等多种奖项,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愉悦,使学生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我想任何的教育只要是源于爱,从爱出发,以爱为中心,就可以收到成效。只要教师用宽容之心、理解之心去和学生沟通,他们定能愉快接受,自觉改正。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去理解,去感受,去读懂他们的心灵。因为爱到深处便无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让教师和学生在爱中共同成长,在爱中共建和谐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