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反应中系统安全置换方法分析.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46792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氢反应中系统安全置换方法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氢反应中系统安全置换方法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氢反应中系统安全置换方法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氢反应中系统安全置换方法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氢反应中系统安全置换方法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氢反应中系统安全置换方法分析李 强近来,有同事要做加氢反应。考虑到氢气的特殊性和易燃易爆的特性,我将以前的一些操作经验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管是间歇单元操作还是连续化大生产,首先将大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以便于系统的打压与气密性实验。对于大化工装置的场合,最好使用隔离断开的方式,确认每个子系统是否满足压力与气密试验合格的要求。待每个子系统合格后,再将整套大系统连成一体。这样也就同时完成了流程连续性的检查。需指出是氢气的爆炸极限:4%74.2%。首先是:用氮气置换系统中的空气。进出口位置:进气口最好要位于系统的中上部,出气口必须是系统的底部,如导淋阀。这样才能保证置换效果。模式A:充排方

2、式。即出口端有阀门控制的方式。先检查系统各工艺阀门、手动阀门是否处于正常的开关状态。然后关闭系统尾气阀门,打开氮气进口阀门。气源压力不要求过高,一般在0.3MPa(G)左右即可。等系统压力升到0.3MPa(G)时,关闭氮气进口阀,打开尾气阀(注意开度不能过大,否则噪音很大,易损害耳膜),操作人员应带上保护耳朵的劳保用品。等系统压力降到0.02 MPa(G)时,关闭氮气进气阀。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充-排”置换操作。那要充排几次才可以呢?这要看工艺对系统环境的要求。一般工艺对水分、氧含量有特别高的要求。检测水分的含量指标是露点,常用露点检测仪。通常水分在50PPm时,对应的露点是-20;对于氧指标,

3、一般要求系统氧含量0.5%即可,常用氧含量分析仪。我们在多次置换过程中,露点与氧含量是同时降低的,如果工艺对水分或氧含量有特别要求,那吹扫置换若干次后,必须对系统的该指标做仪器分析。对于系统氧含量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模型,摸索出置换次数可以合格,以便做到心里有底。数学模型如下:P1:氮气置换后系统的压力;n:置换次数。比如系统每次充气到0.3 MPa(G)时,求出n3.4,即该系统需要充排4次后,能满足系统氧含量小于0.5%的要求。如果压力P1、氧气含量有更低的要求,同样可以建立类似的模型,求出最少置换次数,以免每次置换后分析氧含量。对于较大的系统或存在置换死角现象的装置,如塔器、换热

4、器等,为提高置换效率、减少置换次数,可以在排气完后,用普通的真空泵抽气。为了检验置换效果,最好在系统的高、低、前后等不同位置取样分析,必须保证所有点的分析结果合格,才能说明置换合格。模式B:连排方式,即尾气出口端没有阀门控制的置换方式。对于几何旋转体结构的设备(没有内件),连排方式是可行的。只不过时间长些,气体用量大些。最终也需要分析与检测。如果是不规则的或含内件的设备,连排置换的方式效果不明显,不建议采用。氮气置换空气的操作,其排气可以直接排到空气环境中。其次是:用氢气置换系统中的氮气。系统经过氮气置换合格后,再用氢气置换。排气必须经过水封或在管路上设置阻火器,以避免起火或爆炸。氢气着火后,易发生回火现象,这点也要高度注意。氢气置换也可以采用充排或连排的方式。充气到0.2 MPa(G),一段时间后,泄压到0.02 MPa(G)备用。若采用连排方式,其操作时间与系统有效容积正相关,一般规律如下(假设氢气进气管道规格DN20):序号有效容积,m3置换时间,min备 注1142283415483051660最后,反应完后出料时,必须先用氮气置换氢气环境,排气必须走水封流程;再用空气置换氮气环境(如有必要),排气可以直接排到空气环境中。可以参照投料前的操作内容,不再累述! 联化科技湖北郡泰 2012-8-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