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概述__考研论坛.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466775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电影史概述__考研论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世界电影史概述__考研论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世界电影史概述__考研论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世界电影史概述__考研论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世界电影史概述__考研论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电影史概述__考研论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电影史概述__考研论坛.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电影史概述 世界电影自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 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 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2、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 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 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

3、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 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

4、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在商业和声誉上均获巨大成功,不仅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二、191930年:世界电影的第一次

5、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该学派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剪辑”一个全新的功能创造意义、传播思想。(剪辑在此前的功能仅限于:按叙事逻辑,把许多镜头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银幕故事。) 核心人物和作品: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母亲/1926年,前者偏重“思想的表达”,后者重在“有意

6、味的叙事”。 评价:苏联蒙太奇学派利用隐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极大地提升了世界电影的“思想表达能力”,以及对观众头脑、情感的引导、控制能力。 其缺点在于:它过度遮蔽了生活的暧昧性、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因而使电影有时沦为灌输某种政治理念的宣传工具。 其优点是:能够使影片主题鲜明,并具有很强的情感冲击力。 备注:以往对“蒙太奇”的分类过于庞杂,事实上它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A、“表现性蒙太奇”,以爱森斯坦的作品为代表,重在“表意”; B、“叙事性蒙太奇”,实际上指的就是常规或传统意义上的“剪辑”。 2、 “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 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尼采

7、的哲学思想(“上帝死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学说,虽然这些思想流派五花八门,但它们普遍认为:人们在现实中所直接看到、听到的都只是生活的“表象”,只有通过人的精神感受、主观印象和想象,以及无意识、潜意识、下意识和幻觉、梦境,乃至精神错乱、疯狂状态等等“内心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生活或人的本质。由于这些思想、艺术流派共同特征是:颠覆传统价值观念,主张个性自由抒发,重视对“心理现实”的认知和表达,并大多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因此,它们被后世统称为“现代主义”思潮。(注:邵牧君等学者则把它们概括地称为“内心现实主义”) 上述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波及到了电影创作中,并

8、主要体现在以下流派及其代表作当中: 1)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1919等。 2)法国:、印象派电影黄金国/1921等;、达达主义电影幕间休息; 、超现实主义电影贝壳与僧侣/1927,一条安达鲁狗/1928等。上述作品可统称为“现代主义”电影。 评价:“现代主义”电影的探索成就表明,电影不仅能够复制和再现看得见的“现实生活”,而且也可以表现与反映看不见的“内心世界”在银幕上展现人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活动,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从而在精神、意识和情感的“银幕化”等方面,为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3、 “纪录片”的创立与发展 1)、1921年,美国人弗拉哈迪拍摄了北方的纳努

9、克并取得极大成功,“纪录片”这一片种因此诞生。后来,弗拉哈迪又拍摄了摩阿拿亚兰岛人等一批纪录世界各地人类生活的影片,因此,他既是“世界纪录片之父”,也是“人类学纪录片”的奠基人。 2)、1920年代,苏联人维尔托夫等人拍摄了大量新闻纪录片,主张“利用比人的眼睛更加完美的电影眼睛电影摄影机,来研究充满空间的庞杂视觉现象”,因此被誉为“电影眼睛派”,代表作是持摄影机的人(1929)。“电影眼睛派”反对简单纪录生活,主张用多种独特的镜头、剪辑和特技去捕捉与表现生活,这一流派的美学追求与风格,对后来各国的纪录片创作影响很大。 此外,法国人让维果的尼斯景象,荷兰人伊文思的雨桥等,也是1920年代纪录片的

10、杰作。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平铺直叙地客观摄录现实,而是通过多维的视角和特殊的剪辑去表现现实,这使许多原本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景象,具有了诗一般的情调和社会内涵。 4、 “纯电影”的艺术成就 有关“纯电影”的概念和实践主要出现在1920年代中后期。 纯电影一般完全不要故事情节、乃至摒弃思想主题,重在将一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或有趣的现象,以极富韵律感的方式剪辑在一起,刻意要把电影做成一种“看得见的音乐”或“视觉的舞蹈”。代表作主要有出自法、德两国的机械舞蹈和对角线交响曲等。 评价:纯电影是对“电影的形式美”和“电影节奏美”的一种极端化的实验和追求。5、 “有声电影”开始面市第一部有声片是美国的爵

11、士歌王(1927)。(注:进入1930年代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开始了对有声电影的探索,大约从1930年代中期之后,默片才最终从国际电影市场上消失。)声音的介入,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1)对白:空前丰富了电影的信息量,使之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讲述复杂的故事;2)环境和心理音响:强化了电影的空间感、真实感,以及银幕上下的心理感受;3) 音乐:可以事半功倍地使影片中的气氛与情感得到有力的渲染和表达。小结:对“世界电影第一次创新浪潮”的总体评价 1920年代的这次创新浪潮,可以统称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先锋运动”,参与其中的各个电影流派虽然在主张上、作品风格上各具特色,但它们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从各

12、个角度、运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甚至是极端化地探讨、挖掘了“银幕视觉表现”的多种潜力,这些努力极大地推动了银幕画面在传情达意上的能力,从而使后来的电影既可以像“苏联蒙太奇”那样,鲜明而强烈地表达某种思想观念,也能够像法国、德国的“现代主义电影”那样,或隐晦暧昧地表现“人的种种欲望与好恶”,或生动活泼地展示各种“视觉的舞蹈与音乐” 可以说,通过这十年的努力,世界电影无论在影片的种类与数量上,还是在艺术的水准和多样性上,抑或在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上,乃至在声画的结合上,都已经使得电影本身成为了一个影响广泛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世界性的艺术品种!三、19301940年代的世界电影 1、“好莱坞”的发展与

13、壮大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以“好莱坞”为主要生产基地的美国电影,就已经在国电影市场上取得了垄断性的地位。 经过1920年代的发展,好莱坞陆续形成了以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环球、哥伦比亚、雷电华、联美等八大公司为龙头的多个垄断性的电影企业。同时,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特点主要有:、制片人专权。、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工业化的流水线运行模式。以生产“类型片”为主。、明星制度。“制片厂制度”秉持市场为本的原则,能够在制片人的强力统筹下,进行高效率的生产;其垄断性的的“运行模式”,则保证了所有产品都能进入院线

14、;而“明星”则是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海报”。“19301940年代”,是好莱坞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佳作迭出、人才辈出,利润更是滚滚而来。这一时期,好莱坞、对世界电影艺术的最大贡献在于:成功地推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类型片”这是各国电影产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类型片”主要有:西部片:关山飞渡/1939/约翰福特。喜剧片:一夜风流/1934/弗兰克卡普拉。歌舞片:出水芙蓉/1944。强盗/黑帮片:疤脸大盗/1932。科幻/恐怖片:弗兰肯斯坦/1931。悬疑/恐怖片:蝴蝶梦/1940/希区柯克。注:好莱坞成为世界影坛“常青树”的关键因素 1)、美国雄霸天下的综合国力与开放多元的社会制度,保证了好莱坞在资金上的投入与回收、以及影片主题与风格的多样化这是好莱坞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2)、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3)、极强的人才吸纳能力(卓别林、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李安等)。4)、与时俱进、永远领先的技术实力。(1927/有声片爵士歌王;1935/彩色片浮华世家;1977/高科技星球大战)5)、挖掘、培养大量享誉世界的明星。6)、推出一系列独具魅力的“类型片”。 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 这是法国在进入1930年代后,出现的一个并无明确艺术主张、但有共同创作倾向的电影流派,其核心人物是让雷诺阿。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贡献在于: 1)、在形式上,以“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