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提问.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46266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课堂提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课堂提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课堂提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课堂提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课堂提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课堂提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课堂提问.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电大小学教育专业(专)毕业论文改善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姓 名 赵璊 学 号 077270013 工作单位 隆德县联财小学 所在分校 隆德县电大工作站 指导教师 何永春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制2014年 12 月改善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内容提要: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反馈教学信息,优化课堂教学。但是,如果问题的质量不高或提问不得法,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课堂提问就要更要讲究策略,课堂提问要有广泛性、平等性、提问时机要恰到好处,提问也要有艺术,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关键词:

2、有效课堂提问 广泛性 平等性 技巧提问作为一种方法,指的是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给学生,问题是知识的载体,学生必须首先解决问题,而后才能获得知识,所以,这类方法也称之为问题教学法。教师的提问蕴含着教育的智慧。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考,思考也会促进学生自己发问、希望解答疑惑,从而更加渴求知识。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教学的钥匙”;问题是科学教学的“心脏”,是科学教学活动的源泉;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一门学科同样必须从问题开始。现代教学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

3、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讨论、研究的过程中,获得进步。我们的问题使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让他们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然而在目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满堂发问,浅显无价值,老师虽然问的很多,但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留给学生组织答案的时间太少,致使学生失去了使他们的思维趋于完善的机会;也有一些老师认为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等于掌握了给内容,

4、其实不然;还有一些老师怕耽误课堂时间只提问部分学生来配合老师,而不对其他学生给予关注与耐心,其后果就是班里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了。 显然尽管课堂提问有再重要的意义有再独特的自身价值但如果驾驭不当使用不得法,只能适得其反,所以对于这种课堂行为,就必须考虑它实施的方法、预期的目标,那就要讲究这种行为的策略,下面就谈谈改善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要有广泛性,平等性这里所说的广泛性是指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性是要对全体学生有同样的期待。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提问少数学生(如好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这样使除好学生以外的学生思想更加消极,有的教师虽然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问,但提问时

5、却有意无意给“差生”提出较容易的问题。殊不知学生极可能从中获得这样一种“暗示”:“我不行,我只有回答这一类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师的眼里对差生降低提问的要求可能是因材施教,可有时却未能达到目的。因为这些学生可能会因意识到教师对自己提出了简单一些的问题而进一步确认自己的学习的确很差,从而消极地对待自己和学习。同时,好一点的学生对简单的问题由己知道答案而不再思考。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坚持以同样的期待来面对全体学生。尽管有些学生可能回答不出,但只有相信所有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确认他们都能回答出问题,这样,才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用心思考,才能最好地引导学生最高的表现,使他们得到最好的发展。二、提问后要留

6、出适当的思考时间 课堂时间虽然有限,但是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能急于找学生回答,而要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对于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性的问题,等待1秒左右为宜,而对于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等待时间要稍长一点。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秒增加到3至5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好学生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等。”但在等待时需要注意,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中,即已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三、提问时机要恰到好处1、是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教师在组织教学

7、时,要善于根据教科书内容,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降疑”,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对知识的积极探求状态。课堂提问如果问得过早,学生因思路跟不上而感到焦虑,问得过晚,就如同“马后炮”起不了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颜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地提出问题。一节课中,不可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热烈,一味地问个不停,使课堂教学变成提问式教学,其效果必将适得其反。2、是提问于教学的关键处。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中的难点,是那些对学生思维有统领作用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

8、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联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原来圆的什么?解决了这两个关键问题,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了圆的面积公式。3、是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有时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不容易理解,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思维处于转折时给予适当点拨。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四、提问语言要明确且有层次性提问的语言特点是严谨

9、、简洁,既要顾及学科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比如: “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学生不好回答。教师发问时,问题要只说一遍,尽量做到长话短说,如果问题太长可用文字呈现。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就不要再复述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倘若某个学生没有听到教师所问的问题,教师可另行指定一个学生回答。不过学生若不明了问题的涵义,而要求教师解释,教师可以用更明白的词句,把问题再说一遍。设计提问要也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要循序渐进,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由易到难的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克服

10、畏难情绪,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因而,教师设计问题必须在问题的难易上下功夫,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每个学生的答问都能显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教学天鹅的故事中的“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第二次,第三次”这几句,教师如果问:这几句话表现了老天鹅什么精神?学生不难作出答案,但理解却未必深刻。若教师改作以下提问,可谓振聋发聩:这段话中有两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比? (突出地表现了老天鹅勇敢无畏的

11、自我牺牲精神。)第二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又为什么要这么比呢?(通过生动传神地描绘冰面的质感,从而来体现老天鹅的勇敢顽强。) 省略号表明老天鹅重复一个动作,无数次扑打,这又能反映出什么呢?(从中包含着惊心动魄的力量。)这样,在教者的引导下,通过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的提问,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五、提问形式要多样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曲问,有些问题原本可以照直叙述,但那样往往缺失启发性,难以启动

12、学生的思维,学生印象不深。若改变原来叙述的方式,巧设提问的角度,让学生的思路拐了一个弯,搭上桥,才能找到答案,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表象。反问,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激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这样便于易中求深。总之,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往往有相当的难度。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见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参考文献: 王方 何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7期余文森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11年版168页 张仁贤 教师如何上好课 2009年72页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