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朴素亦精彩.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457813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朴素亦精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朴素亦精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朴素亦精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朴素亦精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朴素亦精彩.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 朴素亦精彩 浅谈语文课堂的常态教学现在许多的语文教学课堂很生动,内容挖掘之深奥,教学设计之新颖,争奇斗艳,煞是精彩。老师们在课堂的创新上下足了功夫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我们也许并不能在一学期几十堂语文课中都有如此的精力去上课,在面对孩子们的“审美疲劳”时,我在反思我们的平常语文课是不是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和训练。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要简化头绪,集中目标,扎实教学,使语文教学回归自然、简单。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有底气的语文教学,简单

2、扎实不仅是一种教学态度,更是一种教学功底。要想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沃野,成为高天,成为赴海之水。我们教师的思想见识、学养和胸襟,是一切智慧课堂的支撑。是孩子们思想多元的保障,同时语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咀嚼上,在此基础上再实现语文的人文性。比如,前段时间有幸听到无锡名教师乔炜上槐乡五月的第一课时,乔教师精彩的范读让学生陶醉在槐乡的美之中。针对第一小节,通过朗读她先设置了一个大问题:你对槐乡五月的感受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却可以涵盖这一小节,同学们很容易能够理解回答,感受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接着她马上就顺着这个大问题让学生再通过读把整堂课由三个小问题组成,即分别讨论槐花的多

3、,槐花的美,槐花的香的寓意。从而读懂这句话,读深了这一段话,读出了浓浓的芬芳,体味了文本的弦外音。以至课堂上到处散发出浓浓花香,弥漫着高雅的语文芬芳。从整节课上看,乔老师紧紧抓住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带领学生一起走入对语言文字的品析之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讲好一节课除了需要教师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眼光看待文本,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解读文本。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不要脱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同时要敢于大胆尝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此可见“简单”的是最为和谐的。课堂

4、上没有教师的一相情愿,更加追求教学的情趣和灵动;课堂上没有刻意的精雕细琢,更加追求教学的自然和朴实。记得几年前红梅中心小学王建琴老师的一堂十里长街送总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王老师通过统一认识,调试情感基调;以读带悟,不断地示范、提高;体验人物感情,释放自己情感。这简单的三步使老师和学生深情投入,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教师讲精华,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自己读,自己体验。让学生自己通过积极的思维去读懂课文内容,给予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能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中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演练,没有精美课件的渲染衬托,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只是凭借引导孩子反反复复地读这一最“原始”、最“传

5、统”的教学方式,来体现深层次的情感。达到了简单中培养了扎实的语文素养的目的。还记得我上秋游一课,其实是让学生专注听,进行回顾课文的过程,但在听课文朗读的同时,要求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必须是有声有色的。在结束时,问学生听到了哪些声音?看到了哪些颜色?孩子们的答案很丰富。有的听到了秋风“沙沙“的声音,有的听到了同学们向着蓝天亮开嗓子的喊叫声,有的看到了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有的看到了金色的田野,丰硕的果园,还有的说看到了同学们无颜六色的衣服以及他们爽朗的欢笑声 听着,那感觉不亚于真实的电影画面,那是因为学生和文本、老师有着可贵的共鸣,这便是成功!由此看来,对教材的把握,深入是前提,浅出是关键。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强化初读、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读。做到深入读书,引导感悟、积累、运用。真正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真理总是简单的、朴实的、明白如话的。”我们的教学,当然也要追求一种简单、追求一种扎实,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写一手好字、也能弹奏一曲优美动听的歌、画一副简单传神的图,用我们扎实的基本功做后盾让我们的课堂同样焕发生命的活力。因为:“自然、朴素亦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