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456991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琴潭实验学校六年级组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的主题为“感悟人生”,安排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三篇课文及习作五、练习5。 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自强不息,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教师要把握好本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的特点进行读、悟、写的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老人的品质,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最大的麦穗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去发现、去感觉,鼓励学生大胆发

2、言,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作用;本文主要以朗读与感悟相结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有所感悟。山谷中的谜底我认为教学本文可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从探究学习中领会逆境和压力面前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从课文人物的语言中,感悟深刻哲理1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

3、、开朗的生活态度。【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2、小黑板。3、课文录音磁带。【教学时间】二课时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二、检查预习情况1、生字词。出示: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瘦削眉毛慈善宿鸟同桌互读检查指读,互评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完成课后练习2。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3、理清文章脉络。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

4、的喜悦。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三、精读课文第一段。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听读。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2、齐读第一自然段。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4、说话练习。出示:天游峰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出示: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板书:九百多级石梯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

5、怎样?(高、陡、窄)情景创设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自由读。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指名读。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7、指导朗读。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自由练读,指名朗读。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四、作业。1、认真诵读课文。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攀()瘦()鞋()眉()慈()宿()3、抄写词语。攀登傍晚伴随气喘吁吁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师述: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

6、继续来学习课文。(一)全班齐声朗读全文,要求读得响亮整齐、有感情。(二)本节课解决两个问题:1、出示第一个问题,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的特点。补充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天游峰高而险,是武夷山的象征,它如长城一样,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板书:天游峰;九百多级游客重而却步半途而返2、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1)学习外貌的语句:找出读一读,你觉得老人是怎样的人?(朴实、健康)(2)学习动作、神态的语句:重点理解“悠然”一词(3)学习体会语文的语句:“不得”“按说”“30年后,我们”板书:扫跑人

7、:每天一级级扫上山轻松自在扫下山自信豁达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补充学习: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老人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三)、总结全文朗读课文1、指导概括中心思想。2、有感情朗读课文。16最大的麦穗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

8、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

9、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

10、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3、指导读这一段。六指导书写。七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

1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二、学习课文: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

12、写批注。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阅读交流预设: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

13、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