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与王安石变法比较.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456927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仲淹与王安石变法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范仲淹与王安石变法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范仲淹与王安石变法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范仲淹与王安石变法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范仲淹与王安石变法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仲淹与王安石变法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仲淹与王安石变法比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仲淹与王安石变法比较一、 年代庆历新政:北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9月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前后,历时一年半。熙宁变法: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2月元佑元年(1086年)8月前后,历时17年半。后新法又在哲宗朝、徽宗朝得以实施。二、 主持人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最高职务:参知政事(副宰相)。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谥号:.文。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最高职务:宰相(2次)。两人有很多相似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也是两次新政有了不同的结局(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失败的方式影响力不同)

2、。1、 私人关系: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是范仲淹的同年友人,都是大中祥符8年的进士。王安石曾给在杭州任知州的范仲淹写过3封信,范仲淹死后又为他写了祭文。2、 家庭出身:都是中下层官员的家庭,青少年时生活颇为艰辛。范仲淹有“断齑划粥”的典故,经常吃冷粥和咸菜;王安石十几岁时经常上山采野菜给全家人吃。不过范仲淹似乎更让人同情些,因为他到二十多岁时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并非亲生父亲,30年一直姓着别人家的姓,30岁以后才叫范仲淹。3、 生活习惯:都是对物质要求不高的人。范仲淹终其一生一顿不置两个荤菜。居家时喜欢穿宽松舒适的道服,为同年好友写过道服赞,真迹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王安石根本不在乎吃什么,鼻子底下有什么菜

3、吃什么菜,他还吃过皇帝家的鱼饵。极不注重个人卫生,长时间不洗澡、不刷牙、不洗脸、不换衣服。4、 生活情趣:范仲淹擅长弹琴(音乐家崔遵度的弟子)、舞剑(类似于每天做广播体操)、下围棋(写过相关论文)、书法(得过奖,书法家的鼓励奖)、气功(有两次走火入魔晕倒的经历)、行医(给人开过一些偏方)。王安石:不详,期待爆料。5、 金钱态度:范仲淹有临睡前算帐的习惯,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核对无误了,就酣然入睡,否则辗转难眠。喜欢参与慈善事业和希望工程,经常救助贫困学生,老年时将所有财产用来建立“苏州义庄”的慈善事业。王安石是国家财政的理财高手,但对私人财产不加控制,逐渐成为亲戚、朋友、同事的自动取款机。6、

4、成名途径:范仲淹以3次犯颜直谏名满天下,第一次要求垂帘听政的刘太后撤帘还政,遭贬黜;第二次反对刚亲政的仁宗不能废后遭贬黜;第三次指责宰相吕夷简用人不当遭贬黜。每贬一次,名气就大一点。王安石以入仕途20年多次拒绝入京为官而名动公卿。每拒绝一次,名气就大一点。7、 个性魅力:范仲淹的外和内刚:他代表着当时士大夫阶层推崇的主流性格,既有坚定不移的理想追求,不谓权贵的正义凛然,又豪迈慷慨,不拘小节,有广泛的社交圈与人际关系网,以一种领袖的姿态引领改革潮流。王安石的特立独行:他从不妥协,从不关注与考虑别人的意见,果敢自信、生机勃勃。他用天然纯真近乎痴的的个性与完美的个人品行获得了后人的一致赞誉。8、 能

5、力才干:两人都是政务管理的高手,在做具体事务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善待老百姓,都具有崇高的官声与民望。范仲淹的志向是当宰相,为民福利,所以他并不甘心一直在底层做一个小吏;王安石倒不太在意官的大小,心甘情愿呆在基层二十多年,不愿入朝做京官。 两人都是文学家,但王安石在这方面占了很大的优势,唐宋八大家,那不是吹的。两人对财政都有理论研究与实际经验,但显然王安石的在这方面的能力似乎还没人能超越。范仲淹碰上了宋夏战争,有机会显示自己的军事才能,虽然宋军屡战屡败,但在范仲淹主持的战线上没吃过败仗。王安石没遇上战争,这方面才能不可而知。但王安石的口才相当好,基本上能把不可能说成可能,把活的说成死的。9、 选

6、才荐人:范仲淹坚持德才兼备,任人惟贤,一生几乎没用错过人。王安石不管黑猫白猫,能逮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由此可见,范仲淹属于对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精细的安排的人,他处处考虑周全,又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他是性格虽然刚正不阿,但并不执拗。为了他自己认为的正义与理想,他可以不要前途,甚至是生命,但当他意识到自己无力改变一切时,能很快地调整心态。而王安石的性格更坚硬,更执拗,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沉浸在自己营造的美好世界中,他的文章,他的诗歌,他的事业,他都可以全身心投入。他可以放弃一切他认为不重要的东西,比如一切身外之物,这是一个有高度智慧的人,但他生得太早了。一千年前的社会,还无福消受他的智慧。三、

7、直属上司宋仁宗:范仲淹的顶头上司,行新政时34岁,是宋一朝最宽厚仁慈的皇帝,但意志薄弱,容易被各种意见左右,新政的失败与他的动摇反复有很大的关系。对范仲淹的信任:有限范围内的全力支持。宋神宗:王安石的顶头上司,行新法时20岁出头,是宋一朝除太祖太宗外最有作为的皇帝,但任用肖小,以致将大宋王朝带入党争的深渊。对王安石的信任:不遗余力、力排众议论地支持到底。四、 后台老板庆历新政:仁宗 反对派:仁宗熙宁变法:北宋朝的小皇帝们(神宗、哲宗、徽宗) 反对派:老太后们五、 支持者庆历新政的支持者、参与者名单:杜衍(宰相)、富弼(枢密副使)、韩琦(枢密副使)、欧阳修(谏官)、蔡襄(谏官)、孙甫(谏官)、苏

8、舜钦(集贤校理、监进奏院)、王益柔(集贤校理)、石介(国子监直讲)这份名单应该是很长的,像张方平、梅尧臣、尹洙等,但他们的参与程度、受迫害程度均不如上面的几位,故省略。从这份名单中可以看出,上述几位无论人品、学问、能力在当时都是堪称一流,杜衍有着清廉自律的美誉,富弼是杰出的外交家,韩琦是三朝重臣,欧阳修是文坛盟主,蔡襄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孙甫是清明的能吏,苏舜钦是名重一时的大诗人,王益柔可谓新进俊杰,石介是宋初三先生之一。在这场新政失败后,搭上性命的是苏舜钦和石介。虽然两人都是病死,但石介险遭鞭尸,苏舜钦被削去官职,流落苏州,英年早逝。熙宁新法的支持者、参与者名单:陈升之(宰相)、韩绛(参知

9、政事)、李定(监察御史)、吕惠卿(参知政事)、曾布、章谆、吕嘉问、邓倌、蔡京这份名单看着讨厌,全是小人、奸臣。熙宁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得不到主流士大夫的支持,只好任用了这些有冲劲但没经历过人品考验的人,用人不当,全盘皆输。六、 反对者庆历新政:夏竦、王拱辰、贾昌朝、章得象、陈执中、刘元瑜、李定、钱明逸、宋痒、宋祁兄弟这份名单中除了宋氏兄弟有过美誉,特别是小宋宋祁是史学家,人品一流外,其余几人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皆使出了让人不齿的招数。熙宁变法:司马光、富弼、韩琦、欧阳修、文彦博、范纯仁(范仲淹次子)、苏轼、宋敏求这份名单让人有点心痛,上述8人,有5人是范仲淹的政治盟友、坚定的支持者,如今全

10、部站在王安石的对立面,而这些人一直在呼吁变革,从没停止过。而其余与范仲淹关系不大,但文章才学一流的大人物:司马光、文彦博、苏轼3人也反对王安石。他们的反对,让这场变革充满争议,也充满变数。七、 改革重点庆历新政:时代背景:军队打败仗了,国库钱不多了,没用的兵太多了,官太多了,没用的官更多了,老百姓太苦了,正直的大臣想改革了吏治改革为主,发展经济为辅,搭上一条加强军备的措施,一共十条。1、 明黜陟:升官从此不看资历了,得看政绩2、 抑侥幸:一人为官鸡犬升天的势头该刹刹车了3、 精贡举:想要参加科举当公务员,必须拿出文凭,没有?回学校读上三百天再来4、 择官长:老的、病的、无能的、贪污的官员,回家

11、种田去吧5、 均公田:高薪养廉不是梦,做个基层小公务员,没有国家补贴,也有三产让你搞,但是,要重新分配,公平最重要6、 厚农桑: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为农民伯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7、 减徭役:撤县并镇真是好办法,今天我们还在用这个方法8、 推恩信:上级推行的福利政策下面的官员不能中饱私囊,要全部给老百姓9、 重命令:严肃处理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投机分子10、 修武备:当兵干吗要终生制呢?农闲时来部队上班,农忙时回家割麦,不挺好的么?总结:多好的新政呀,这些不正是今天的我们正在实行或已经实行的吗?怎么就失败了呢?我觉得这跟当时咨讯落后、普通民众参与程度不高有关,把这些问题抛给老百姓,各大媒体每

12、天头条报道,网上开论坛,再来个民主投票,不全都搞定了吗!何至于让那些小人上窜下跳地折腾没了呢?熙宁新法:时代背景:没钱了!新皇帝想要改革了。重点是理财,强兵、育才也有所涉及1、 均输法:2、 青苗法:3、 农田水利法:4、 免役法5、 市易法6、 免行法7、 方田均税法8、 保甲法9、 保马法10、 军器监法11、 将兵法12、 科举新法13、 三舍法14、 三经新义由于本人对于经济财经方面是外行,这些有关理财的、市场流通方面的知识相当匮乏,因此到现在也搞不清这些政策是如何实施,解决了什么问题,望有识之士能作通俗易懂的解释。八、 改革结局庆历新政:吏治改革为主,直接导致部分国家干部下岗、晋升困

13、难、子女就业问题无法解决。反对者处于维护自身利益,开展的防守反击策略,手段无所不用,最主要的打击方式是进行人身攻击,具体措施有伪造证据、诬陷、小题大做、散布谣言,把新政的主持者支持者一个个搞黑搞臭,再套上一个“朋党”的大帽子,全部踢出朝廷。反对者的手段极其高明,心狠手辣,不留后患。斗争干净利落,没有反复,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对手都是正人君子,认输的姿态相当好,不存在打击报复。熙宁新法:相比二十多年前的庆历新政,这次的改革范围更大,程度更深,更彻底,争议也更大。出发点都是好的,但从一开始,就遭到主流社会的反对,王安石的理论是,只要方法对头,想要发财,没有不可能。但按司马光的观点,天下钱

14、就那么多,国库充盈了,老百姓的钱就少了,不过取之于民罢了。那些政治大佬们的担心终于出现了,而且是那样的惨不忍睹:为了逃避保甲法,许多人进行自残;国库充盈的同时,大批中小商贩纷纷破产,市场前所未有的萧条;青苗法让贫苦的农民彻底走上卖房卖地卖儿卖女的境地;灾荒、民变、枯骨这些都让有良知的官员无法坐视不理。对于王安石来说,他始终相信自己的改革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是能造福子孙后代的。他在基层时曾亲自实施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当他把这些政策推广到全国时,问题出现了,他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一个指挥者,他指挥不了大佬,只能选那些热情的有冲劲的年轻人。但遗憾的是,正直的人无法理解他的思路,理解他思

15、路的人不正直。而且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决不允许有人唱反调。当他的手下告诉他政策多么的好,推行得多么顺利,国库多么充盈时,他却不知道这些钱是怎样从老百姓的嘴巴里抠出来的。新法失败了,败得那样伤筋动骨。一大批正直的官员蒙冤受屈,一大批平民流离失所。北宋的覆灭不是他的错,然而历史无情,如果要说责任的话,没有他的变法,或许北宋还能多活几十年,乃至百年。他为大宋国库弄的那点钱,不过为徽宗君臣有挥霍的资本罢了。但无论如何,王安石的创举,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他的思维,他的智慧,也只有现代人才能理解与钦佩。九、 历史影响与遗产庆历新政由于时间短,获利小,危害轻,也因此没有获得很大的知名度。但值得指出的是,它的失败催生了几篇影响甚大的文章,也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