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成本区域差异的比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456870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物流成本区域差异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物流成本区域差异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物流成本区域差异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物流成本区域差异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物流成本区域差异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物流成本区域差异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物流成本区域差异的比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物流成本区域差异的比较摘 要 物流成本的差异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数据的缺乏,对区域物流 成本的衡量成为一个难题。本文着重对我国区域物流成本的衡量方法进行探索,在定性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指标 体系,并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区域物流成本的差异进行了计量和分析比较,进而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成 因,提出了对策。关键词 物流;成本;差异一、引言物流由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的环节构成。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可分为企业物流成本和社会物流成本。对企业物流成本的衡量,主要是看其在企业总成

2、本所占的比重;对社会物流成本的衡量,主要是看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在2003年11月份的调研报告中指出: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0%,发达国家一般只有10%左右。从微观视角看,物流成本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实现既定的顾客服务水平的条件下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的能力。从宏观视角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具有强大流通能力的区域或国家就会成为主导经济主体。作为构成社会流通能力之一的物流产业,不仅对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区域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决定着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强弱。二、宏观视角下我国物流成本的动态变化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

3、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用于物流的费用总支出与GDP的比率。这一比例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从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试行)的通知(20042409号)中可以看到关于社会物流成本的指标和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社会物流总费用=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运输费用=铁路运费+公路运费+水上运费+航空运费+管道运费+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费国际上普遍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比重越低,说明其物流效率越高。据2005年物流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从1991年至2004年来,我国物流成本与GDP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

4、相当于降低成本2400亿元。根据2004年的核算,中国物流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1300亿元左右的社会经济效益。如果我国物流成本与世界上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即降低约10个百分点,则可新增效益13000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2004年GDP的新增水平。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38414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增速比2005年上升个百分点;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比2005年下降个百分点。 三、我国物流成本的区域差异化衡量1.区域基本划分。中国的经济区域从大的方面分,一般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区域板块,即东部、中部、西部。东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9个省、自治

5、区,西部地区包括10个省、市、自治区。东部又可进一步分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其他。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差别比较大,东部创造出比中部和西部总和还多的GDP。从产业结构来看,仅有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平均比重达到40%以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各地对物流业务的需求量会逐渐加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区域物流发展的作用比较。在东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物流发展起了带动作用。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其物流发展处于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最前列。珠三角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物流产业提供了需求的基础,珠三角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有利保障

6、。京津冀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业密集区,是重工业与新兴产业基地,高速增长的区域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物流需求。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之间,中部地区起着桥梁、纽带和支援腹地的服务作用。中部地区的崛起和城市化进程,也对物流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现代农业物流、高效散装货物流、制造业物流、城市消费物流的需求有较大的空间。西部大开发也给物流产业以巨大的发展空间,但西部经济和物流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区域物流发展的水平比较。制造业物流是我国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6年,我国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占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达%。这个调查将成为我们对区

7、域物流发展水平比较指标体系设计的一个依据。 我们要构造的第一个指标是:GDP/货运量,显然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说明物流效率越高,物流成本越低,利用上述表中2003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到如下结果: 从第一个指标中可以看出,物流效率的高低排序是:珠三角、长三角、东部其他地区、京津冀、中部和西部区域。我们要构造的第二个指标是:第二产业GDP/货运量,显然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说明物流效率越高,物流成本越低,利用上述表中2003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到如下结果:从第二个指标中可以看出,物流效率的高低排序是:珠三角、长三角、东部其他地区、京津冀、中部和西部区域。我们要构造的第三个指标是:货物周转量/GDP,

8、显然这个指标在通常意义下数值越小,说明物流效率越高,物流成本越低,利用上述表中2003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到如下结果:这个结果直接排序将偏离现实,这个指标在说明物流效率时,也许应该有一个分界值,经济发展水平在达到某一个水平时,该数值越小越好;而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时,该指标数值低,反而说明物流水平低、市场水平低。摘 要 物流成本的差异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数据的缺乏,对区域物流 成本的衡量成为一个难题。本文着重对我国区域物流成本的衡量方法进行探索,在定性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指标 体系,并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区域物流成本的差异进行了计量和分析比较,进而

9、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成 因,提出了对策。关键词 物流;成本;差异一、引言物流由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的环节构成。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可分为企业物流成本和社会物流成本。对企业物流成本的衡量,主要是看其在企业总成本所占的比重;对社会物流成本的衡量,主要是看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在2003年11月份的调研报告中指出: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0%,发达国家一般只有10%左右。从微观视角看,物流成本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实现既定的顾客服务水平的条件下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的能力。从宏观视

10、角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具有强大流通能力的区域或国家就会成为主导经济主体。作为构成社会流通能力之一的物流产业,不仅对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区域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决定着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强弱。二、宏观视角下我国物流成本的动态变化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用于物流的费用总支出与GDP的比率。这一比例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从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试行)的通知(20042409号)中可以看到关于社会物流成本的指标和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社会物流总费用=运输费用+保管

11、费用+管理费用运输费用=铁路运费+公路运费+水上运费+航空运费+管道运费+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费国际上普遍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比重越低,说明其物流效率越高。据2005年物流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从1991年至2004年来,我国物流成本与GDP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相当于降低成本2400亿元。根据2004年的核算,中国物流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1300亿元左右的社会经济效益。如果我国物流成本与世界上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即降低约10个百分点,则可新增效益13000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2004年GDP的新增水平。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38414亿元,按现价

12、计算同比增长%,增速比2005年上升个百分点;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比2005年下降个百分点。 三、我国物流成本的区域差异化衡量1.区域基本划分。中国的经济区域从大的方面分,一般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区域板块,即东部、中部、西部。东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10个省、市、自治区。东部又可进一步分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其他。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差别比较大,东部创造出比中部和西部总和还多的GDP。从产业结构来看,仅有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平均比重达到40%以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各地对物流业务的需求量会逐渐加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13、 区域物流发展的作用比较。在东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物流发展起了带动作用。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其物流发展处于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最前列。珠三角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物流产业提供了需求的基础,珠三角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有利保障。京津冀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业密集区,是重工业与新兴产业基地,高速增长的区域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物流需求。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之间,中部地区起着桥梁、纽带和支援腹地的服务作用。中部地区的崛起和城市化进程,也对物流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现代农业物流、高效散装货物流、制造业物流、城市消费物流的需

14、求有较大的空间。西部大开发也给物流产业以巨大的发展空间,但西部经济和物流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区域物流发展的水平比较。制造业物流是我国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6年,我国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占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达%。这个调查将成为我们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比较指标体系设计的一个依据。 我们要构造的第一个指标是:GDP/货运量,显然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说明物流效率越高,物流成本越低,利用上述表中2003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到如下结果: 从第一个指标中可以看出,物流效率的高低排序是:珠三角、长三角、东部其他地区、京津冀、中部和西部区域。我们要构造的第

15、二个指标是:第二产业GDP/货运量,显然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说明物流效率越高,物流成本越低,利用上述表中2003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到如下结果:从第二个指标中可以看出,物流效率的高低排序是:珠三角、长三角、东部其他地区、京津冀、中部和西部区域。我们要构造的第三个指标是:货物周转量/GDP,显然这个指标在通常意义下数值越小,说明物流效率越高,物流成本越低,利用上述表中2003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到如下结果:这个结果直接排序将偏离现实,这个指标在说明物流效率时,也许应该有一个分界值,经济发展水平在达到某一个水平时,该数值越小越好;而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时,该指标数值低,反而说明物流水平低、市场水平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