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业空心化及其对策.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44457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产业空心化及其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产业空心化及其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产业空心化及其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产业空心化及其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产业空心化及其对策.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产业空心化及其对策中心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超过第一、二产业,最终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这种演变趋势是合乎规律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出现了产业的“空心化”现象。通过对产业空心化的了解和对美国、日本、中国产业空心化现象的比较,从中找到关于产业空心化的治理方法。关键词:产业空心化 产业转移 结构升级正文:一、 产业“空心化”的概况: (一)含义所谓“产业空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高技术工业的同时,吧劳动成本高、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或“夕阳工业”转移到发展国家,使本国的纺织、钢铁、造船、煤炭等基础性工业日益衰落

2、,使高技术工业发展处于“悬空”状态,使整个工业发展处于“空心”状态,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外依赖性加深,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国内投资不断萎缩,就业机会不断减少。 (三)产业空心化的几层含义1、产业空心化从根本上讲是生产要素的空心化,其根源在于生产要素的比较劣势,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等。2、随着空心化程度的加深,将逐渐波及同类产业乃至上下游产业,最终导致整个产业结构的失衡。3、第三,产业空心化属于市场失灵。产业空心化是资源全球化配置效率提升与一国产业安全之间冲突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失灵”。随着竞争加剧,成本压力增加,企业出于自身成本收益的考量,会

3、选择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当资源跨国配置的收益增加足以弥补本国要素成本的提升,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要素转移(如资本外流、技术引进等)。 (二)表现形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超过了第二产业,以至大于一、二产业之和。有人认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 60%,即是产业空心化。物质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明显减少,进口逐渐增加并超过出口,以致出现国内物质需求依赖外部进口的供求结构,造成贸易收支(主要是工业品贸易收支)恶化甚至转向逆差。同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都可能因为缺乏工业生产的支撑而停滞不前,长期来看,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将会受到削弱。二、 典型国家的产业空心

4、化现象(一)、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汽车和电动机械等重要的制造业部门由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形成而纷纷将其生产据点转向西欧,使得美国国内制造业部门出现了严重的投资不足,竞争力急剧下降,就业也迅速减少,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与就业中的比重日趋下降,并由此引发美国的对外贸易收支状况恶化、结构性失业严重、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等问题。(二)日本日本制造业空心化的形成经历了大致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70年代到1985年的广场协议。随着日元升值,出口产业失去了竞争力。日本为了确保已有的出口市场而开始向海外扩张,最初是纤维和杂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为了寻求低工资而向亚洲转移,接着向电机、化学和机械产业领域

5、蔓延,转出区域也从亚洲地区向欧洲和北美扩展。 第二阶段是广场协议后到90年代前半叶。随着日元的新一轮升值,为了建立出口据点,日本企业开始了新一波的海外转移。此次转移以电机电子、机械为主要领域。在母公司的要求下,系列子公司开始向海外转移,与第一阶段相比,空心化以电机产业为中心迅速扩大,但是产业主力部门仍然保留在日本本土。 第三阶段是90年代后半期至今。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各国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的过程中,包括主力部门在内的日本企业开始向海外转移,返销日本的进口也在急速增加。这段时间,日本国内失业率上升,贸易顺差规模急剧减小。(三)中国中国当前的产业空心化发端于技术要素的空心化,而这种技术空心化,很大

6、程度上可以说是国内产业调整与国际经济秩序之间互动造成的结果。表现在:1、中国正处于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逐渐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升级换代的进程。低技术产业、中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同时发展,许多高新产业从无到有,原本就缺乏相应的技术,这是一种绝对的技术真空状态。尤其是制造企业,在发展形态上大多还处于“橄榄型”阶段,企业发展仍沿着技术开发生产市场营销的结构无限膨胀,并将核心放在生产上。2.1992年以来,跨国公司着眼于自身战略调整的需要,开始持续地向中国转移其制造业。但与传统投资方式不同的是,跨国公司日益采取国际一体化的战略,往往只将部分低效益、低附加值的产业环节转移到我国,而在本

7、国集中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环节,旨在维护其在世界产业链的“中心”地位,实现对我国产业的控制。3、,现有地方与中央利益的博弈机制,也大大分解了买方的谈判实力。各地为了争相上项目、引进外资,过于注重短期的盈利目标,而在获取外方核心技术方面缺乏应有的动力和动机。可以说,以地方政府利益为背景的过度竞争,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产业引进外资过程中的技术空心化。三、对策针对产业空心化现象,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步伐,坚实产业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避免造成产业空心化。应尽快出台有利于产业国内转移的政策并创造有利于国内产业转移的环境,诸如,在中西

8、部以及东部一些不太发达的地区建立相关的配套实施,并给予税收、信贷方面的优惠,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并为国内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条件,以实现国内地区间的产业转移,而不是其他国家转移。(二)、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度,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盲目的跨越式发展,即在追求第三产业比例提高的同时不要忽视传统产业的发展,保持三大产业合理的比例以达到良性的循环。(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升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在第二产业中比重非常大,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部门,是科技创新的物质载体。,我们要不断加快制造业的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注重人才培养,走低污染、低消耗、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主体作用,提升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来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200810302042 08国贸 肖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