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歌诀详解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431367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歌诀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方剂歌诀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方剂歌诀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方剂歌诀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剂歌诀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歌诀详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剂歌诀详解一一四逆散四逆散伤寒论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邪成郁逆,敛阴泄热平剂扶。【歌诀总括】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组成,具有敛阴 血、透邪热的功效,可以治疗阳气内郁、不能温养四末的 四逆证。【歌诀详解】四逆散是治疗阳郁厥逆证的经典方剂。但本方主治的 四逆证,与阳衰阴盛引起的四肢厥逆存在本质的区别。本 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阻遏气机,肝胆气郁,横犯脾胃, 脾胃气滞,所生清阳之气不得布达四肢,四末失于温养, 故成四逆。因此这种“四逆”往往逆冷程度较轻,以手指 不温为主要表现,冷感不至腕踝。其病机可以归纳为阳气 内郁,气机不畅,四末不温。治宜透邪解郁、调畅气机。方中以柴胡为

2、君,透邪解郁。外邪入里郁遏阳气为主, 故柴胡无需大量使用,取透邪外达之意即可,非以发散为 要。外邪入里,郁遏阳气,芍药酸寒,能清泄郁热,又可 制约柴胡之辛散耗伤阴血。芍药与柴胡合用以补养阴血, 条达肝气,有敛阴泄热之效,合肝“体阴而用阳”之性。 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疏 畅气机之功;与芍药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甘 草调和诸药,合芍药可缓急止痛。全方透邪解郁,使邪去 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肝脾两脏关系密 切,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说,故肝气犯脾,肝郁 脾滞为常见病证,临床以胁肋疼痛、脘腹胀满、腹痛腹泻 为主要症状。本方用药来看,柴胡、白芍疏肝柔

3、肝,枳实 行气理脾,具有肝脾同调的功效。因此,四逆散也是治疗 肝郁脾滞证的重要方剂。【应用点睛】本方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之剂。临床应用以手足不温, 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本方常用于慢性肝 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 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 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名言名句】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 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 是为逆冷。”四逆散伤寒论【组成】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十分 (各6g)【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 用法:水煎服)。【功

4、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方解】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 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 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 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 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 是为逆冷。故治宜透邪解郁,调畅气机为法。方中取柴 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 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 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 泄热破结,与柴

5、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 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 调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综合四药,共奏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 得伸,四逆自愈。原方用白饮(米汤)和服,亦取中气和则 阴阳之气自相顺接之意。由于本方有疏肝理脾之功,所以 后世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胁肋脘腹疼痛诸症。 本方与小柴胡汤同为和解剂,同用柴胡、甘草。但小柴胡 汤用柴胡配黄芩,解表清热作用较强;四逆散则柴胡配枳 实,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作用较著。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 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 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 弦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 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 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 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有枚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 加栀子以清内热。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 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屑肝胆气郁,肝脾(或 胆胃)不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