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知道的动物8.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42849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我们知道的动物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我们知道的动物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我们知道的动物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我们知道的动物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我们知道的动物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们知道的动物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我们知道的动物8.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温州市实验小学 林雪瑶【教材分析】本课是一下动物单元的第一课。从本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单元起始课,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出学习对象,同时也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通过让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

2、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在了解多种动物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动物可以说有着极大的兴趣,从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动物园等各种渠道都耳濡目染,所以如何利用这种浓厚的兴趣发挥到对动物的有序观察研究中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思考的。在认知上,学生对动物的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一定的认识,但比较零碎,会认为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在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

3、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描述活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2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简单的词语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在生活中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

4、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教学准备】学生:动物卡片、介绍卡。教师:动物卡片、教学课件、玩具熊、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根据动物特征说说动物名字1. 故事引入:最近呀,森林里非常热闹。为了迎接美丽的夏天,动物们决定举办一场夏日晚会,受邀参加的不仅有这个森林的,还有有来自远方的湖泊、草原的动物。2. 根据声音猜一猜:小刺猬听说了这个消息,一路小跑来到了森林里,走着走着,它听到附近传来一个声音(播放音频)这是谁来了?追问:你怎么知道?你们真厉害,这样的声音是小鸟的特点。(板贴:特点、声音)3. 根据外形猜一

5、猜:小刺猬告别了小鸟后,继续在森林里悠闲地逛着,突然!在树丛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它的好朋友呀!你猜,它看到谁了?追问:你是怎么认出来的?(板贴:花纹)这是斑马的特点小刺猬真是太高兴了,和小斑马一起往广场走去。天色越来越暗,月亮挂上了天空,“我的天哪!”树林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可怕的影子!这可把小刺猬吓了一跳,是谁?你是怎么认出来的?除了头上的角,还有吗?所以,这是梅花鹿外形上的特点(板贴:外形),还有吗?每一种动物都会有许多的特点(补上省略号)。接着,它们一边聊天,一边向着广场跑去。设计意图:以“夏日晚会”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出本节课,“猜一猜”是具有趣味性、神秘感的。本环节的故事是为

6、了引起学生对动物特点的关注,在适当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这个环节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动物有许多的特点,可以是它的声音、花纹、外形等等,配合板贴,为接下来的活动交流打下基础。二、探究: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1. 画一画动物的介绍卡:晚会就快要开始了,组委会邀请了6位神秘嘉宾,想请你们介绍一下这几种动物,你们愿意吗?(你们可真热心!)怎么介绍呢?待会儿你会拿到一个神秘的信封,动物嘉宾的身份就藏在里面!知道嘉宾身份后,先看一看,然后想一想:这个动物有什么特点?再画一画:试着把小动物的样子简单地画在介绍卡上,像这样(播放画图方法),记得要把它的特点画出来哦。如果有些特点画不出来,你可以在空白处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它

7、。当音乐响起时,请你放下铅笔,把动物卡片装进信封,放在抽屉里。这样你们小组就可以获得一颗星星哦。请你们轻轻的从抽屉里拿出信封,不要给别人看到哦!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好简图。3讨论交流:先介绍动物的特点,再展示介绍卡谁愿意来介绍你的小动物,让同学猜一猜?他在介绍小动物的时候,如果你已经猜到了,可不能直接喊出来,不然可就犯规了。老师想看看谁是最会倾听的。第1位:A.请学生描述动物特点:他描述的是?(指向描述的特点是否准确)B.展示简图:他画出了(动物)的哪些特点?(指向有没有画出动物的特征)(动物)还有什么特点?第2-3位:A.请学生描述动物特点:他描述的是?(指向描述的特点是否准确)B.展

8、示简图:他抓住(动物)的特点了吗?(指向有没有画出动物的特征)(动物)还有什么特点?第4-6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玩法,只看介绍卡猜一猜,谁愿意?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动物)还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动物卡片的活动中,大部分可以顺利地完成科学简图,这也是我选择静态图片而非真实动物的原因。本环节关注他们所画的图是否符合实际,因此在动物图片的挑选准备中,我选取了比较容易画的图片,且动物的类型应当具有多样性,这样在特点的归纳上会更集中。学生的交流环节能够锻炼他们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也能够在其他人的简图中根据特点猜出该动物名称,全程锻炼学生发现和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三、研讨:概括动物的

9、共同特征1. 交流: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动物及其特点。提问:你还想邀请哪些动物?它有什么特点?小结:你们知道的动物可太多了出示板贴:我们知道的动物2引出矛盾点:能不能邀请玩具熊参加动物晚会?它是动物吗?学生答:追问:还有补充吗?还有哪里不一样?小结:看来玩具熊不是动物。3. 提问:动物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边讨论,边写在一张大的白纸上)注意问学生:你们同意吗?你有什么补充? 4. 提问:人是不是动物?那它呢?(播放仿真机器人视频)设计意图:课堂中提及和讨论的动物类型很少,因此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再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动物,锻炼描述特点的能力。改变书本讨论顺序,是多次尝试后的决定。先讨论“玩具熊是动物

10、吗?”,再引出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使得教学流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实践中也发现,这样更能够引导出“有生命”这点特征。机器人的设计对知识进行了提升,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四、拓展:认识更多的动物其实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它们生活在不一样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特点:播放各种动物的视频。总结:你们喜欢动物吗?接下来的科学课上,我们还会继续认识更多的动物,我们可以对动物的共同特点进行修改和补充,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设计意图: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和研究的兴趣不能止步于此,为接下来动物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板书设计】我们知道的动物特点: 动物的共同特点:声音 1、会长大花纹 2、要吃东西外

11、形 3、会排泄 4、有生命 (根据学生描述的进行补充,有问题打上?)【教学反思】 在仔细阅读单元目标和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本节课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对于动物有哪些认识。因此我选择了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活动和交流为主体展开本次教学:有趣趣味引入,激发灵感低段学生对于有趣味的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趣味故事引入,把单一的“猜一猜”游戏进行了故事化的编排,使得引入更自然,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到动物的特点。有序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在实际课堂中,学生能够简单的画出动物的特点,还能够用一些短语描述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看似开放的课堂,其实被一些指向性的问题汇

12、集到了一起,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在这样的问题设置下,学生一直在锻炼发现和描述特点的能力。看似自由,实则有序。有料反复思辨,提升认知如何使学生讲出动物的共同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此时儿童的认知是较为零散、孤立的,如何使本节课的知识能够集中并在脑海中根深蒂固?我们不能用过多的引导去使得学生讲出某一共同特点,期待学生的认知能够达到自我发展,就需要设计合理的情境,结合本节课引入的故事,我们以“是否可以邀请玩具熊参加动物晚会”作为主要问题,此时学生立即开始思考“动物熊与动物的不同之处”,讨论过后,便能顺水推舟地问出“动物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会动的、会死亡的,等等。最后加入机器人的视频,能够学生的脑海中深化“生命”的概念。在本环节中,教师充当听众的角色,学生初步体验思辨的过程,提升认知,此为有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