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42455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漳州三中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第卷(共31分)一、默写(10分,每空1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 长沙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沁园春 长沙3、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4、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雨巷5、揉碎在浮藻间, 。再别康桥6、但我不能放歌, ;再别康桥7、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8、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9、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记念刘和珍君10、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二、文言文阅

2、读(30分)(一)课内阅读(15分)11、解释加点的字(4分)。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臣左手把其袖(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若属皆且为所虏( )12、选出与其它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A、今日之事何如? B、得复见将军于此。C、给贡职如郡县。 D、以其无礼于晋。13、翻译下列句子(6分)。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分)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分)14、选出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 )(3分)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常以身翼蔽沛公(二)课外阅读(18分)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

3、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姓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

4、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我又闻龙可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杀人。人主亦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每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

5、,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秦。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2)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15、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甚为当时称美 称:称道B非朕独私于行能者 私:有私心C臣职当修起居注 当:掌管D但全无令誉 令:美好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6、是( )(3分) A、杜正伦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并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唐太宗鼓励他不要辜负魏征的举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B、杜正伦等人给皇帝的奏疏,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希望他们经常这样做,以免除他的危亡之忧。C、杜正伦接受了教导太子的重任,多次劝谏太子,然而毫无效果,杜正伦只好把皇帝的原话告诉太子,以期太子能够思过悔改,太宗因此大为恼火,认为他处事不当。D、杜正伦得罪了唐太宗以及太子,又受到太子图谋背叛事件的牵连,最后落得个“配流州”的结果。第卷(119分)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4分)译文: 。(2)开导不入

7、,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5分)译文: 。三、文化经典阅读(10分)18、(1)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A、翻译划横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4分) B、概述文段表达的主要思想内容(每段3分,共6分)文段(1) 文段(2) 四、现代诗鉴赏(6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每小题3分,共6分)山高路远汪国真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

8、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来源:高考资源网19对上面这首现代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恰当是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的前两句以貌似矛盾而实为颇具哲理的诗句开篇,十分深刻地揭示了“呼喊”与“沉默”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B第一节的后四句写出了作者不怕生活中的大风大浪,不怕人生中的崎岖坎坷,怕的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表现出作者性格的不安分。C诗歌的第二节奔放激越,这是强者人生的宣言书。D全诗的最后两句最为人激赏,写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有很强的感召力。20对上面这首现代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9、) 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A诗歌第一节的意蕴与鲁迅先生的“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异曲同工之妙。B诗歌的第三节画龙点睛,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精神,正是这两句诗的最好注脚。C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手法,语言简洁有力,意境深邃,意味隽永。D全诗洋溢着经受风雨、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奋进的精神,是一首不屈不挠的人生之歌。五、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4分)老 家孙 犁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

10、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

11、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

12、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2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老家“也不想再回去了”,第五段中却说“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