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变化把握教学.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423177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会变化把握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领会变化把握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领会变化把握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领会变化把握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领会变化把握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领会变化把握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会变化把握教学.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领会变化 把握教学苏仙中学 谢燕清本次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提出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法悟方,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一、课程标准的变化(一)关于内容标准的变化: 1、强调重要概念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

2、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重要概念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2、增加动物类群 此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增加了动物类群。“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当然,增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也为生物进化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增进了学生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

3、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 3、降低了学习的要求 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发现部分行为动词发生了变化。“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改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改为“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改为“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这些都说明降低了要求,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4、充分利用“想一想议一议”和“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每节都新增“想一想议一议”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大多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者是在前几年各地生物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质量较好的试题修改而来,通过充分利用此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4、,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如果学生的素质较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较强,那么这样长时间的讨论是有积极意义的。相反,学生的素质较差,教师又控制不好节奏,那么就不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在这内容的讨论。一般来说,“想一想议一议”控制在几分钟上比较好。而“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栏目的导向性能够让学生的预习更加有效,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更加明确,所以,无论是预习、新课的学习还是各种考试的复习过程中,都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该栏目。 (二)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总体变化: 1、新教材总体框架体系不变,教材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不变。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 以落实社会

5、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以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2、内容上的变化: 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 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 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 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 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内容(

6、从七上移来) 3、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 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小策略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主阵地,如何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是每一位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我校的生物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

7、实用的措施和方法,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利用成语、诗词、谚语、俗语策略成语、诗词、谚语、俗语是脍炙人口的精炼语言,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哲理和生命现象。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成语、诗词等,挖掘语言丰富的内涵,既可以突出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又可以使深奥的知识通俗易懂,也满足了学生对美的欣赏需求,引发愉悦的学习心境,从而达到有效教学。例如,在讲生物的变异时,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连母十个样”的俗语来教学;讲条件反射时,用“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讲生态平衡能量金字塔时用“一山不容二虎”来说明;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哈密瓜果格外甜是因为哈

8、密白天光照强植物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有机物多,昼夜温差大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的结果;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蝗螂捕蝉,黄雀在后”来讲食物链;用“金蝉脱壳”,“作茧自缚”来说明昆虫发育过程中蜕皮和化蛹阶段;用“狡兔三窟”来说明野兔的生活习性;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来讲明蒸腾拉力的作用;又如,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让学生体会植物生命的周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让学生体会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这些做法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也抓住了学生心理,维持了学习热情,奏响了课堂思维共鸣曲,从而实现有效教

9、学的目的。(二)画出生物课堂的精彩 生物学贴近生活,生物现象也充满了科学性,而恰到好处的画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与图片,在黑板上一步步画出内容的本质,边画图边讲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知识活化起来,给学生“动”的感觉,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和认识。 比如,在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时,我先用线条勾画出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然后用箭头表示出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过滤出肾小球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再用箭头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的过程。最后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终尿(如右图所示)。这样,边画边讲解,学生们在头脑中展现出尿

10、液形成的动态过程,既加深了理解,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在生物学中,有许多理论性强的知识均可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如细胞分裂过程、种子的萌发过程、传粉受精过程、呼吸运动的原理、血液循环途径等等。 昆虫模式图反射弧模式图 画图作为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恰当地运用画图能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点缀着生物课堂,生物课堂有了它会变得更加精彩,更加富有魅力!(三)通过实验强化教学的策略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则著名的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生物学就是这样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1、初中生物还是中学阶段最早开设实验的学科,进行生物实验不仅仅是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更是为了让孩子们参与到探索的过程当中,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1、发酵实验的创新通过对发酵实验的处理,学生更深刻认识到发酵过程的产物有酒精和二氧化碳,也很自然的联想到日常生活中蒸馒头、制面包和酿米酒,要加酵母的原因。 实验过程实验原理:酵母菌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少量能量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气球、矿泉水瓶、白糖、酵母、温水。实验步骤:在一杯温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将这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入透明的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再往瓶内加一些温开水。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将瓶子放在教室内

12、窗台上,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结果分析:五天后,实验终于结束,我们对发酵现象有了较直观的感受,但也发现该实验暴露出以下几点不足:a实验过程耗时太长,而课堂时间有限,观察起来不方便b实验现象不明显,使我们愉悦的心情时起时落,好好地考验了一把我们的耐心。c没有对实验产物进行探究,让我们对发酵现象的理解只停留表面,未能理解发酵的实质。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时间需要这么久?”“气球中产生了什么气体?”“除气体外还产生了什么物质?”这些问题在实验结束后就马上从我们的脑袋中冒了出来,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请教了老师,经老师提醒,我们心中一亮,决定改变实验材料重做此实验。改进后的发酵实验:I、实验器材的改进。(介绍

13、材料用具)我的实验材料有:口服葡萄糖、高活性干酵母、石灰干燥剂,我的实验用具有:纯净水瓶、烧杯、汤勺、玻璃棒、导管、橡皮塞、试管、小气球、漏斗、热水瓶。II、实验方法的改进。在烧杯中加入一大勺口服葡萄糖和半包高效活性干酵母,进行干性搅拌,目的是避免酵母结成团,再加入37左右的温水并充分搅拌,将这杯混合物倒入纯净水瓶内并振荡。请看瓶内有一个个气泡直冒,这说明产生了气体。瓶内产生了哪种气体呢?现在将带气球的橡皮塞塞住纯净水瓶的瓶口,把气体收集起来。约5分钟后,气球胀大。III、实验产物的探究。a探究瓶内产生的气体。(化学方法)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一支进行对比实验),勒住气球,取下橡皮

14、塞并插入一根导管,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再缓缓地松开气球,让气体慢慢地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通过探究得知发酵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b探究瓶内其它产物。(物理方法)瓶内还有其它产物吗?我们来闻一闻,瓶内有较浓的酒味,据生活经验可得知发酵还产生了酒精。特色评价改进后的实验大大缩短了实验的时间,而且实验现象明显。使我们对“酵母菌发酵”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物都有了更直观、全面的认识。我们的实验用具都可来于生活,既经济又环保。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我们通过此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同时,

15、让我们掌握了发酵技术,以后在家中可自制果酒、酸奶等发酵食品,让家人一起享受美味与健康。2、光合作用实验的创新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常常遇到阴雨天,使得实验无法进行,因此,我们想能不能把实验加以改进,用白炽灯代替太阳,用天竺葵枝条代替天竺葵盆栽,使这个实验不受天气和时间的影响,同时也避免携带花盆的不便。实验器材课本必备的材料用具小组设计需要的材料用具盆栽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火湿布。天竺葵枝条、锡箔纸片、台灯、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火湿布。实验步骤课本实验步骤小组实验步骤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