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413189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慧英勇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醒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日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

2、,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忙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其次自然段。 (1)其次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

3、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索 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消失什么状况? (2)学生答复思索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慧果敢作好铺垫。 其次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争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焦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

4、段。 (1)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用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争论 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举起”与“拿起”作比拟,“举起”说明什么? 指名让学生表演“用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知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争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方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慧、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5、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晰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留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留意大口

6、的最终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悉“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情愿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熟悉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熟悉“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把握“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教

7、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略) 其次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2、情愿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教学难点: 情愿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老山羊把一车白菜送给了小灰兔,把一包菜子送给了小白兔,那它们回家后是怎样做呢?现在我们就到他们的家里看看吧! 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动画,边看边想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样做的。 (一)、动画导入,引出新课 播放动画,然后请小朋友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样做的。 生:小白

8、兔回家种菜子。小灰兔回家后就不干活了,饿了就吃白菜。 师:小朋友真会看,那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请小朋友翻开书本P117自由地读4-6自然段,体会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 (二)、学习第4-6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读4-6自然段用“”划出小白兔的做法。用“”划出小灰兔的做法。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4-6自然段,并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 师:好,谁来读出小白兔是怎样做的,小灰兔又是怎样做的呢? 2、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师:小朋友真聪慧,一下了就能找到了。 出示句子 1、小白兔把地翻松,种上菜子。小白兔还经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2、小灰兔不干活了,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板书:翻土

9、 施肥 浇水 拔草 捉虫 吃白菜 师:你能把这两个句子读好吗?该怎样读,谁来试一试。 3、 学生读句子。 师:小朋友,你喜爱哪只小动物呢?为什么? 生:喜爱小白兔,由于它爱劳动。(喜爱小灰兔,由于它不爱劳动,只会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师:是呀!小白兔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它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成果。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它爱劳动呢? 生:我是从“经常”这个词语看出小白兔勤劳的。 师:那你们知道“经常”是什么意思吗? 生:“经常”就是“常常”的意思。 师:它们是不是就这样过日子呢?请小朋友读第7-9自然段,想想过了些日子后,他们又怎样? (三)、集体读7-9自然段。 师:谁知道过了些日子,他们又怎么样呢?

10、 1、汇报学习结果。 生:过了些日子,小白兔就向老山羊送白菜,小灰兔就再到老山羊那里要白菜。 (板书:送白菜 要白菜 ) 师: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读读它们的话吧! 生:小灰兔惊奇地问:“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小白兔说:“是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2、(课件出示句子)表演读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对话。 “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师;现在,我想请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别读出他们的话。 3、学生表演读句子。 4、总结 是呀!只有劳动,才有收获,我们以后也应当向小白兔学习,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过渡:劳动能带给人们幸福的

11、生活,劳动能制造财宝,劳动还能带给人们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资料城,体会一下吧! (四)拓展阅读 仔细阅读以下的文章,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五)打写训练 1、你想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呢?以后你准备怎样做呢? 2、你想对小灰兔说些什么?小灰兔听完小白兔的话会怎样做? 作业 1、书写生字。 2、读课文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6、小白兔和小灰兔 ( 小白兔图) 翻土 施肥 浇水 拔草 捉虫 (送白菜) (小灰兔图) 吃白菜 (要白菜)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把握“早上、叫声、扒开、路边、迟到、身上、教室、上课铃”等词语。熟悉“道、丛、钻、

12、追”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肯定要遵守纪律。 二、教材说明 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讲了小学生生活中的一件事:明明在上学路上捉蛐蛐,在小文的提示下,明明很快放弃了捉蛐蛐,准时赶到学校上课,没有迟到。明明从心里感谢小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几个重点句(详见词句教学)的理解,明白要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预备 录有蟋蟀叫声、生活习性的录像带或课件,生字词卡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让学生在第一遍朗读课文后把生字在文中标出来,并反复读准字音。教师实行多种方式大面积指名学生读生字(词)或相应的课文,对读得不正确的音进展订正。 “迟、室、追”三个字都是翘舌音,“丛、钻”两个字都是平舌音。“刚、铃”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要提示学生读精确。 “铃”要提示留意右边不是“今”,要比“今”多一点。 “扒、拍、课”可启发学生与学过的熟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