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II )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409152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II )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II )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II )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II )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卑劣(li) 晓得(xio) 无耻(zh) 毒手(d)B . 毁灭(hu) 卑鄙(b) 吓倒(do) 遭受(zo)C . 赋予(f) 势力(sh) 诬蔑(mi) 屠杀(t)D . 蛮横(hng) 捶击(chu) 恐怖(kng) 悲愤(fn)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玄奘 岛欤 蓄养B . 弋壁 蔚蓝 干燥C . 原故 魔鬼 倒映D .

2、吹拂 磨蹭 抽搐3. (2分)下列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A . 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B .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C . 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D . 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B .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C . 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D .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

3、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5. (2分)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A . 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B . 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 . 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D . 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6. (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B .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

4、观群书”。C .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D . 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7. (2分)海底两万里描绘了美丽迷人的珊瑚王国,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是_8. (5分)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9. (13分)阅读课文最后一次讲演第5段,回答问题。(1)文中“你们”指的是_,“我们”指的是_。不断变换人称,表达了什

5、么感情_? (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3)“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7分)10. (22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寒冷和积雪让往日川流不息的马路变得静谧而安详。在风雪的簇拥中,一辆白色的轿车像年迈的老人慢慢地向前蠕动,车上的鲁尼兹小小翼翼地驾驶着,他接到了儿子高烧住在医院的电话,作为父亲他必须赶到医院,守候在儿子身边。他心急如焚又全神贯注。走出不远,鲁尼兹便看到在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

6、影在晃动。善良的鲁尼兹似乎连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地问道。上车的是一个约有六十开外的老者,说前面不远处的农场就是自已的家,上午出来办事,没有想到回来时,公交汽车因雪大停运了,只好徒步走回去。主动搭载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善举却非比寻常。车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矫车喘息着踉跄驶过来,鲁尼兹下意识的开始踩刹车,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车像醉汉一般,固执地调转车头,向路边撞去,一头撞在一棵大树上。等鲁尼兹醒来,他已经躺在医院里,所幸,他只是断了两根肋骨,脑部受到震荡。他急于知道老人的情

7、形,护士告诉他,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中。鲁尼兹心里猛地一沉:他的好心,竟会给老人带来如此深重的重创,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他又想起自己不太富裕的家庭,他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老人的家人来了,很友好地握了鲁尼兹的手,安慰并感谢他,感谢他对老人在风雪中的帮助。即便如此,老人的家人请来的律师还是如期而至,按着当地的法律,鲁尼兹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百分之七十的医疗费。那一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寒冷,鲁尼兹觉得心像浸在冰冷的白色里,不知什么时候能走出这长长的冬季。老人在沉沉昏睡了二十多天后奇迹般地醒过来了,谁也没有想到,清醒后的老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

8、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家人愣住了,接着,律师也怔住了,继而,小城里的人被震住了,老人肺腑之言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小城被感动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打着“让善意不再尴尬”“拯救爱心”的条幅,为仁慈的老人募捐。一时间,爱心像空中飘飞的雪花纷至沓来,收到的善款之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又把这些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遇尴尬的好心人。多少年过去了,老人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基金却像滚雪球一样的发展壮大,爱与被爱也宛如吻合的齿轮,互相带动,循环传送,小城的人们把人性中最高贵的品德仁慈善良演绎的淋漓尽致。在魁北克省举行的最受爱戴的人物

9、评选活动中,人们毫无争议的写上老人的名字卢森斯,人们这样评价老人:爱原本就是喜悦的关怀和无求的付出,当爱心遭遇法律的碰撞,善意被扭曲时,是老人还原了善意的本来模样,让人们可以毫不戒备地去爱,再没有什么能比生活在和谐有情的社会更让人愉悦和欢欣的了。“照亮世间的不是日月,而是人心”。倘若赠人玫瑰,手留尖刺,谁还愿赠与?每一颗爱心都是真诚美丽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善意都是美好的,都应该馥郁芬芳。(1)第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请按记叙的要素填写下面的内容。时间: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地点: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人物:鲁尼兹、卢森斯老人及其家属、小城的人们。起因:经过:结果: (3)

10、阅读第段,描写鲁尼兹当时的心理活动。(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故事中卢森斯老人的所作所为,充分肯定人们的善意之举,他是一位仁慈良富有爱心的老人。B . 文中第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人善待善举的 行为与爱心产生了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唤醒了人们的本性的仁慈善良。C . 题目的含义是善意都是出自人们善良的内心,即使是由此造成了一些麻烦,我们仍应 该对它持褒扬赞美的态度,这样爱心才能延续。D . 最后一段运用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深化主题,高度赞扬了爱心、善意都是真诚和美丽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 赞赏。11. (13分)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11、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的光荣!(1)上文第一段演讲词哪一句话体现作者的观点( ) A . B . C . (2)上文这个设问句的表达作用

12、是( ) A . 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B . 加强演讲的表达效果C . 引起听众的思考,以产生感情的共鸣(3)“无耻”“光荣”“集团”“诬蔑”这些词的感情色彩是( ) A . 褒义词 贬义词 中性 贬义词B . 中性 褒义词 贬义词 贬义词C . 贬义词 褒义词 中性 贬义词(4)上文句是( ) A . 复杂单句B . 复句C . 多重复句(5)上文选自闻一多写的最后一次讲演,“最后”一词的意思是_。 (6)上文中“你”指代_,“他们”指代_。末句的“两桩事”指的是_;_。 12.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活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面两个年轻的妈妈在聊天,甲乙都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她们的心里都

13、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孩子的渴望,但忘了自己也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一场演出刚完,全体演员拉着手排着队出来谢幕,但观众却已走了一半。剩下的也拥挤着往外走。掌声稀稀落落。其实演出成功,观众也满意,但就是不鼓掌。真为演员们难过,他们所要求观众的,不就是稍慢一点走,鼓一下掌吗?观众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表示一下对他们演出的欣赏呢?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了对自我的肯定,得到了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于是,带上所有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

14、。半路遇上两个小孩儿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儿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是值得留恋,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常常捧着我那只能“发表”在本子上的习作欣赏,一番点评之后,是一句“这里有黄金”,包含了所有的期待和鼓励,使我战胜自卑,练笔不止。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个竞技场。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如果只有沉默,那生活就一定会索然无味。欣赏不同于阿谀,它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固然值得欣赏,但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只要我们敞开胸襟,我们就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1)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_这一现象(用文中语句回答),阐述了_的中心论点(用自己语言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