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_按题型排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40698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_按题型排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_按题型排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_按题型排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_按题型排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_按题型排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_按题型排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_按题型排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如: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等。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药实现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内容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另一方面也可将他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学校教育: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实际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学习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等,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建构、

2、并获得相应态度的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定和反思,以促使其进一步改进的过程。心理发展: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准备:又可称为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人格:反映了一个人心理的整体技能,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学习:广义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活动,狭义的学习即指人类的学习。对广义的学习理解: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引起的是学习者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某种变化 2,学习所引

3、起的变化是习得的. 3,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人类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1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2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 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材质的过程.它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联结学习理论:学习实际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结。(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加涅)认知学习理论:学生主动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是其内在心理结构

4、的形成、丰富或改组。(格式塔的顿悟学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论: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观。行为塑造:也称连续接近法,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2指向功能: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3 强化会维持功能:动机可使人的行为维持在其活动中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因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

5、心理状态,其主观体验形式多表现为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学习期待:个人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诱因: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期待是静态,诱因是动态,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的诱因学习动机,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内驱力也是一种动态的需要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动力越弱,层次越高。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

6、因作出的解释或归究。寻求理解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因。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驱动力。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影响个体选择任务难度的倾向,并影响其坚持性。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部分:1追求成功的倾向 2避免失败的倾向。自我效能: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有班杜拉最早提出。强化可分为三种:1直接强化2替代性强化 3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水平迁移:也称作横向迁移,指先前学习的内容与后继学习的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属于同一水平层次上,这样的前后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

7、:也叫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迁移,自上而下: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自下而上: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一般迁移:又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策略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又称为“特殊迁移”,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仅适用于非常有限的情境中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是

8、最早的迁移理论,德国,沃尔夫。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共同要素说:当两种学习情境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的迁移。经验类化说:又称为概括化理论。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经验类化理论的经典实验。他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产生式论:由于个体在先前学习中已形成的产生式系统与当前学习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有一定重叠。产生式:当一定的条件满足后就能产生一定的行动,即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

9、A规则。产生是的相似是学习迁移产生的条件,产生式理论强调迁移中的共同要素,只是这种共同要素更侧重于认知成分。关系转化说: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共同关系,即对情境中一切关系的理解和顿悟是获得一般迁移的最根本要素和真正手段。知识:据信贷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

10、、法则等。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概括,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一般、理性的认识活动过程。错

11、误观念,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技能: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心智技能种类,据适用范围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加涅据学生学习结果划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也称之为高原期。高原现象形成原因1.提高成绩需要采用新的结构和新的方法2.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注意力分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出现身体疲劳等,学习的动机下降3.在个人知识方面,知识基础不牢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

12、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四个特征: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构成: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积极的重复叙述的过程。复述策略方法: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7试图回忆8画线精细加工策略指人们为了更好地记住所学的内容对学习材料作充实性的添加,构建和生发。精细加工是指通过呗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

13、: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校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的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包括:1聚类组织策略2概括法3比较法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指对认知的认识,即个体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的知识。1,计划策略,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2,监控策略,根据认知目标几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和水平,评价各种认知行为,策略的效果。3,调节策略,元认知调节是根

14、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几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指辅助学生管理可利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一,学习时间管理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二,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环境的设置即寻找合适的地点或创设适宜的心境等来促进学习。三,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四,学习工具的利用 五,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创造的定义: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一直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一定价值意义产品的活动或过程。根据创造产品的价值意义不同,创造可以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创

15、造是指创造产生的成品并非社会首创,只是对个体而言有独创性。创造性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所具有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由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等组成的复合思维。发散思维及其转换与创造性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

16、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