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539].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405897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山界》教学设计[53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53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53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53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53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山界》教学设计[53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山界》教学设计[539].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老山界教学设计 陆定一 惠来县东港中学林晓丹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2. 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3.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能学会运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4. 通过品读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2. 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教学难点:1.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能学会运

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2. 通过品读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导语:在战争史上,有一场特殊而伟大的战役。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创举:战役全长二万五千里,经历的地方环境恶劣,过草地,爬雪山,多次碰到敌人的阻截拦击,军队的装备残缺不 堪,甚至多次断粮缺 水,却对百姓秋毫无犯,还帮助穷苦百姓,百姓甚至拿出自己的所有帮助这支 军队,历经两年多,这支军队终于从长江以南转移到了大西北,在大西北建立了自己的新的根据地。这支军队叫红军,

3、这场战役叫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路上的一个小故事老山界,这是红军翻越长征路上第一座高山时候的故事。(一)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二)时代背景简介。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北上抗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于

4、1935年10月,胜利到达抗日根据地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年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三)生字注音。1、注音: 惊惶( )、 苛( )捐杂税、打颤( )、 骨碌( ) 酣( )然入梦 、 蜷( )、缀( )、矗( )、 澎湃( )、落( )得很远了、 2辨析字形与读音辨析字形 谦(谦虚 ) 歉(道歉) 芭(

5、芭蕾 ) 笆( 篱笆 ) 笨(笨重) 苯(苯元素)多音字辨析 盛(chng)(盛饭 ) (shng )(茂盛) 觉(ju )(觉悟) (jio )(睡觉) 嚼(ju)(咀嚼) (jio)(咬文嚼字)(四)词语解释。 峭壁:陡直的山崖。 咀嚼:用牙齿磨碎食物。 呜咽:流水发出凄切的声音。 督促:监督催促。 灌输:输送(思想、知识等) 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红军翻越老山界。 三、分析探究。 (一)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安排内容的? 明确:时间变化、地

6、点转移 。 (二)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并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三)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并归纳段意。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红军决定翻山简介老山界,点题,总领全文。(伏笔)第二部分(第2-32自然段):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1层(第2-10自然段)当天上午天黑之际,山沟山脚, 记叙红军战士与瑶民的交往攀谈红军纪律严明、关心瑶民,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 第2层(第11-22自然段)天黑以后黎明之前,山脚下半山腰, 记叙陡山峭壁的高、险,红军在雷公岩前露宿的情景 登山的艰苦和红

7、军的乐观精神。 第3层(第23-30自然段)次日黎明下午两点多钟,雷公岩山顶 ,记叙山路崎岖难走和红军的坚强意志点明红军翻山长征是为了抗日。 第4层(第31-32自然段)山顶山下,记叙红军下山的情景表达红军胜利到达营地后的喜悦之情。 第三部分(第33自然段):写红军翻山之后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四、小结。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后面“读读写写”的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题。六、板书设计。6.老山界 作者: 陆定一第一部分(1)写红军决定翻山简介

8、老山界,点题,总领全文。(伏笔)第二部分(2-32):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三部分(第33自然段):写红军翻山之后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中心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二课时一、 复习并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山。二、 朗读课文。三、 问题讨论探究。(一)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红军翻越老山界的“难”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从文章找出相关的语句。明确: 走路难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睡觉难 (

9、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吃饭难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 (敌人追击,设备笨重)(二)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明确:走路难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睡觉难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吃饭难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表现了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三)分析文章第3-10自然段同瑶民攀谈部分。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一开始写了瑶民大嫂的事情,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作用是什么?提示:(1 )一开 始,男人为什么会照着习惯躲起来?(2)瑶民大嫂对红军的态度是怎样发生转变的?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

10、程?(3)她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明确: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一开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 ,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欢喜”的接受了。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到被谈话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 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四)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几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并加以赏析

11、。1.分析第12自然段段的景物描写:“奇观”是指什么?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2.分析第2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这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起什么作用?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

12、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

13、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非常形象地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3.分析第31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五)课文采取顺叙的好处是什么?好处: 1、使文章脉络清楚. 2、使文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3、按时间顺序先设置悬念后作解释,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六)

14、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四、品味语言。(一)第23自然段“抢了一碗就吃”一句中,“抢”字用得合适吗?为什么?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明确: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二)第28自然段中“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句中的“鼓”改为“凭”可以吗?明确:不可以。“鼓”含有战胜自身某些弱点,从而迎战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三)第29自然段中“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一句怎么理解?明确:作者用“叹息”一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