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简答题.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404412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出师表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出师表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出师表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出师表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简答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归纳1简答题1、作者在提出建议前先分析了蜀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诸葛亮分析形势的目的是什么?答:(1)先分析了蜀汉面临的不利的客观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又分析了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大臣将士忠心耿耿。(2)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的目的:表达痛惜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的感情;表明创业维艰之意,一起刘禅深思;告诫刘禅惟发愤图强才能救亡图存;警策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有所作为。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告诫刘禅,希望犹在,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想要救亡图存,必须依靠这些忠臣的力量。分析形势的总体目的:自然引出三条建议,更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的提出

2、做铺垫。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句中的“未半”包含了两层意思,那么,完成的一半是什么?未完成的一半又是什么?答:(1)刚刚建立了蜀汉政权。(2)还没有兴复汉室,统一中原。 3、第一段的抒情线索:答: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照应上文哪句话?答: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读这几句话,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一一列举? 答:(1)蜀国虽然形势危急,但还有有利的主观条件,就是大臣和将士都忠心耿耿。(2)有利的主观条件形成的原因是先帝

3、的厚遇。 6、第二段作者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所谓“严明”包含哪两层含义?答:(1)执法标准统一,“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赏罚公平严明,不偏袒私护,“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答: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类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法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 8、诸葛亮向刘禅推荐的人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答:共同点:忠、贤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不同点:位置不同:其中有宫廷侍卫、朝廷大臣、军队要员。性格不同:郭攸之等人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9、作者在第五段所谈

4、论的问题是什么?其观点和结论是什么?答:(1)治理国家应该亲贤远佞的问题。(2)观点:亲贤臣,远小人,(过程:以两汉历史经验教训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结论: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0、第五段与前两段有怎样联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用心?答:第五段是在前面两段推荐贤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并总收文章第一部分。反复告诫刘禅亲贤远佞的重要性,希望它能够亲贤远佞,兴复汉室。 11、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答:(1)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

5、小人(亲贤远佞) 12、这三条建议中,哪条最重要?为什么?答:亲贤远佞是核心,最重要。 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 昭陛下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两汉的经验教训证明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刘禅昏庸易受坏人蛊惑,所以更应该亲贤远佞。 13、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建议的目的是什么?答:希望刘禅修明政治,为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从而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军事目标。 14、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这些建议中有哪两条与孟子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一致,是哪篇文章?写出相关语句。答:从纳谏

6、,法治,用人三个方面,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个建议。 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两条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观点一致。 15、从诸葛亮分析形势,给刘禅提出三条建议来看,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答:诸葛亮是一个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贤相。他能够深谋远虑,是一个治国有方的政治家。还可以从表文中看出诸葛亮忠心耿耿,为蜀汉兴复大业尽忠职守。 16、出师表全文着眼于出师二字。然而第一部分为什么绝口不提出师一事?答:因为刘禅无能,离开诸葛亮根本不知道如何治国,所以诸葛亮先向刘禅提出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把治理国家的事情交代清楚,这样

7、做才能保证出师时有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消除后顾之忧。 17、作者在向刘禅进言后,转而自叙本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自叙本志,表明自己淡泊名利,也是他的自谦之词。引出了三顾茅庐之恩和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激,又希望后主明白创业的艰难,希望他能像先帝一样任人惟贤,接受自己的建议,修明政治,说明北伐是为了报先帝忠陛下。 1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两句是出师表中的名句,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答:前两句体现了诸葛亮自叙宁静淡泊之志,表现了他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是他的自谦之辞。后两句话是诸葛亮临危受命,一生追随刘备,尽忠职守,鞠躬

8、尽瘁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效忠先帝的一腔赤诚和创业的艰难。 1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两句是否矛盾?答:不矛盾。诸葛亮本来淡泊名利,但被先帝三顾茅庐所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格所感动,才临危受命,辅佐先帝,成为一代贤相。 20、第七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先帝的怀念,报答先帝的恩德,“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完成尽忠陛下职责的决心,对后主亲近贤臣的希望。 2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说的是哪两个著名的事件?写此的目的是什么?答:(1)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2)表明自己淡泊名利和对先帝的怀

9、念感激,同时还告诉刘禅创业维艰,希望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也表明出师北伐完全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深恩,从情感上打动后主,希望后主能接受前文提出的建议,为出师北伐打造了一个稳定的后方。 22、赏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答:这一句写诸葛亮深恐不能完成先帝托付的重任,昼夜思虑,呕心沥血,知恩图报和效忠之情使人感动。 23、作者写到自己出师北伐的目标时,多用短句表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短句表达使句子节奏明快,语句铿锵,琅琅上口,能够充分表达一种昂扬的斗志,以及自己出师北伐的必胜信心和坚定信念。 24、第八段在文中的作用?答:归纳前意,总结全篇。将出

10、师,谏言的两层意思拢合在一起。 25、诸葛亮自立军令状,又对臣子提出要求,最后对刘禅悉心叮咛,可见诸葛亮怎样的精神?答: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 26、诸葛亮希望“陛下亦自谋”的目的是什么?答:告诫后主一定要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 27、文章第八段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用心?答:归纳各方面的责任,对后主提出殷切的希望,希望他自己谋划,也要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把蜀国治理好。 28、第八段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段的内容集中在什么问题上?答:(1)再次申明君臣各自应担负的责任(2)出师和进谏的问题上。 29、第八段的层次是如何安排的?答:首先是诸葛亮立军令状,严于律己,其次是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是对后主提出希望。 30、“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可见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心绪难平,情感复杂。根据你对出师表的理解,结合以往的积累,谈一谈一代贤相,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答: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而惋惜沉痛;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为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