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398387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绪言 前身为从联引进的体育理论。1988年11月,教育部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容含4篇16章。篇名: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第一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奴隶社会文武合一。夏代:校、序、庠;商代:大学和庠;西周:国学和乡学。时称“学在官府

2、”,教育容是“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乐与体育有关。西周以后,变为“学在四夷”。封建社会教育容为儒家“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易、礼、春秋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而轻武。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代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分途。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国前为我国近代体育时期 一般的历史分期是以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为我国近代历史时期。 洋务运动兴办的西式学堂推动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传播。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倡西学,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清政府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

3、各级各类学堂设立体操科并规定学时小学每周3学时,中学2学时,高校3学时。,结束了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辛亥革命后学校体育“双轨现象”。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对我国体育及学校体育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恽代英作学校体育之研究。 1922年壬戊学制标志军的没落。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分布,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容和方法有了更新。 师资培养有高等师学校体育科和高等师学校体育科。 1927年中国出现两种政权:政府1940年3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

4、案,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区学校体育受到重视,1941年创建大学体育系。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可分四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1950年和1951年两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1951年8月,政务院发出“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1953年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 1952年教育部设立体育处,国家体委设立群体司学校体育处。同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教育部于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2学时。1953年教育部组织翻译联十年体育教学大

5、纲向全国体育教师介绍,1957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国家体委于1954年参照联模式制定并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劳卫制),1952年创办体育学院,此后先后办6所体育学院,11所体育学校和中等体专,在38所高等师院校设立体育系科。(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大跃进”和三年经济困难削弱了学校体育。1962年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使学校体育重新步入正轨。1961年编辑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材,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应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的指导思想,把教材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1964年开始试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四)改革开放,新的

6、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1管理机构:1977年教育部设立体育司,国家体委恢复学校体育处。2法规制度:1979年在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同年10月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下发高等学校体育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教委还分别制定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992年起在全国9省市试行初中升学考试体育,1998年在全国试行。3科学研究:相继成立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等学校体育科研机构,创办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学刊等杂志。1983年在召开“首届全国

7、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并召开多次。4体质调研:1979年对16个省市20多万学生进行体质调查研究,1985年再次对28个省、市、区的50多万722岁学生进行了体质和健康的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特点和规律。此后,1990年、1995年和2000年进行了大规模体质测试。5大纲教材:1978年重新制定并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1987年进行修定。1993年颁发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在2000年颁布的。近年来还在进行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改革尝试,体育课现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6课外体育:目前全国已有26000多所体育传统项

8、目学校,并在270多所中学进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50多所高等学校试行高水平运动队训练。1990年修定并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7体育师资:发展较快。1980年在全国围开展评选千名优秀体育教师活动,1990年举办全国农村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8场地器材:有所加强。1990年国家教委印发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配备目录。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一、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3个方面)(一)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学校体育必须紧扣学校教育总目标,担负起一部分教育职能。(二)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学校体育在管理决策和具体措施上,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三)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

9、活性特征。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6个方面)(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已经突破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着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从而引起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巨大变化。促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也越来越广泛。其目标概括说,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目标;教养的目标;教育的目标;竞技的目标;娱乐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等。(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也向着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以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身体娱乐的能力、体育欣赏的能力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三)学校

10、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容的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确立。(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过去对体育课研究较多,对课外体育不够重视。近年来重视从全面育人和终身体育的目标出发,强调学校体育的整体性。(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教学方法向发展个性,培养兴趣,“学法”的方向发展,初步建立了综合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近年来引进了许多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如发现法、程序法等。(六)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基

11、本建立健全了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概念: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一)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二)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对青少年的骨骼和肌肉均有良好影响。 (三)提高人体功能:能使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等的功能得到改善。 (四)调节人的心

12、理: (五)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 三、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5个方面 (一)教养功能:教养是指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概念和规律,并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技巧。体育过程中的教养功能就是使学生懂得有关体育的知识,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技术,传授经过选择的体育文化。 (二)教育功能:教育指使受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形成特定的个性品质,包括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情操、美感等。其表现为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意志品质与道德作风的培养。 (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他所属的社会中的人们必

13、须掌握的生活技能、行为规和价值体系,以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亦即由生物的人变成社会的人的过程。体育能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发展人际关系;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对促进个体社会化有利。 (四)美育的功能: (五)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人的个性即个体独特的社会性。学校体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具有其他文化课无法比拟的优点。健康的身体是良好个性形成的基础。 四、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地位 一、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论全面发展教育与体育的关系。

14、 (一)学校体育与德育: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健身,而且可以育德。体育具有培养道德品质的较好条件。 (二)学校体育与智育: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体育锻炼能保证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以及分析综合能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 (三)学校体育与美育:体育可使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骨骼和肌肉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态美、心灵美,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一)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意义:青少年的体质水平是一个民族素质水平的象征和

15、标志。他们在学校期间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抓好了学校体育工作,为他们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维护自己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为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二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终身体育意识可理解为对终身体育的认识。终身体育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认识兴趣习惯)。终身体育能力可以理解为从事终身体育的本领。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也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进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四、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要达到竞技运动的高水平,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进行长期的系统训练。因此,学校体育是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