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395725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真实生动的描写,并涉及当时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风气等。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1 在一篇篇辛辣的讽刺话语中,我仿佛看到了旧时被科举毒害的怀才不遇的人们对封建顽固礼教的不满、生气的呐喊。 儒林外史,中的周进令我印象很深。刚出场时,周进已经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同学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连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

2、王进的嘲弄和冷遇。不久,他被生活所迫替一群商人当账房,路过贡院,触景生情。大半生追求功名利禄却求之不得与所受过的.夹杂着悲愤的心情一下子全部发泄出来,化作一厢老泪纵横,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读到这里,我不禁心感酸楚,周进只是一个代表,世上曾经有多少人被封建礼教毒害,又有多少人去钻令人费解的浅显古经而耽搁青春,使得人性荡然无存,尊富鄙贫,.不得安静! 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可见他已深陷科举毒害中,不得自拔。这是一种.“深厚”的风气。 自此,周进的人生陡然发生了喜剧性变化。假如说从前沉沦落魄受尽冷眼,此后可谓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中

3、举人,中进士,做御史,做学道,一路升到国子监司业。他节节高升的仕途更加显现出世态丑陋,这是对整个士人阶层和市民.的批判。 周进用钱买来了监生,读一个叫范进的老童生的文章。由于无事可做,便多读了几遍,这才领悟到文章玄机多,变化妙,加上遭受与自己甚是相像,立刻产生共鸣。从字里行间也体现出对考场监生的讽刺:他们整个吞枣,漫不经心,不识人才。 其实,从辛辣的讽刺中,我还读到了欣慰的一点,就是已经有人开头意识到危害,并且想要革命去转变现状,这是思想的升华。 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2 那里的很多故事叙述了清朝科举制度腐败、八股文考试弊端百出,能够请人代考,能够行贿,能够冒名顶替,书中也有这样的描述

4、。当安东向升为安庆知府后,他到察院去考察童生时,看到那些童生有代笔的,有传考卷的,有丢纸团、扔砖头的,挤眉弄眼的,无所不为,甚至还有一个童生,借者出去便利的机会,走到土墙根前,竟把土墙挖了个洞,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这样的环境能出什么样的人才官吏,又怎样能使清政府千秋万代呢,那里体现出了清灭亡的实质漏洞。 在这本书中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孝子还是逆子,无论是升官者还是罢官者,无论是翰林学士还是侍读,都写得形象逼真,美丑可见。这本书的语言也是很有艺术的,常常三言两语就使人物“穷形尽相”。没有艺术的语言便不是文学,文学就应是语言艺术的宝塔。它的任何部位都应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泽,儒林外传全然到达了这一标准

5、。这本书的艺术结构很独创,没有贯穿始终的大事,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但却有贯穿始终的思想。用功名富贵引出不同的各类人物,借以否定了那时的科举.制度,并且批判了政府。 儒林外史不仅仅有丰富的深刻的思想,还有卓越独特的艺术风格,通篇贯穿了“讽刺”艺术的技巧,它的讽刺艺术几乎达到了超及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所以我更加喜爱这本书,它的语言艺术、文学艺术都是堪称一流的。信任这本文学经典会一向传承下去! 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3 自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颁布了科举录用的规章:考试每三年进行一次,用四书、五经、八股文作为考试内容。当晚,天上就消失了“贯索犯文昌”的奇观。随后,一百多个小星星向东南

6、方向坠去。贯索象征牢狱,文昌象征文运,古人以天比人,“贯索犯文昌”,预示文人有灾,而后则是老天降下一伙星君维持文运。王冕不愧为奇才,纵观儒林外史,的确与之相符 科举在明代的确危机四伏。文人为了参与科举、中进士及第,不择手段;而且文人只有写八股文这一条做官的途径,把其他的处世准则看轻了。于是,有些人不满于此规章制度,走出了这个名叫“科举”的怪圈,涌现出了一批可能当时被众人所误会的名士 虞博士,淡泊名利,进士及第却丝毫不留恋官场;杜少卿,乐善好施,看重道义,对官人们嗤之以鼻;凤四老爹,为人行侠仗义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虽然如此,但有些人对他们并不理解,尤其是杜少卿,他曾被高大人批判为“杜家第一败家子”

7、、“专和和尚、道士、工匠、叫花子这些下等人来往,没有一个正经伴侣”甚至连杜少卿的父亲这样爱民如子的太守,也在他嘴里变了味儿:“呆子”、“不知道敬重上司,一心只想讨好百姓,敦孝悌,劝桑农之类古文里假大空的客套话常常挂在嘴边上,惹得上司不兴奋,官也丢了。” 为什么杜少卿让高大人如此看不起?缘由也是他亲口说的:“杜少卿若有真才实学,就应当中举当官,征辟算什么正道?”对,缘由还是科举!中举,甚至进士及第,才能光宗耀祖,才能出人头地,这才是当时民众的普遍看法,书中就有证据:马先生告诫匡超人“要以举业为主”“人生在世,只有举业可以出头,没了举业,就一事无成”;鲁编修训练女儿“要是八股文不好,没有讲究,不管

8、你做什么东西,再好也都是野狐禅、邪门歪道!”所以,随后该才女评价蘧公孙“误了我的终生”也不足为奇了。科举对当时的人真的很重要,“周进倒龙门”、“范进中举”就是很好的证明。 既然科举对当时的人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只要剖析一下科举,就能知道该时间段的历史潮流。科举对外在的危害开篇就提到了,那么科举自身有没有毛病呢?答案是确定的。批范进试卷的周进在书中的一段话:“原来他的文字得看好几遍才能知道其中的妙处,可见世上的糊涂考官,不知屈了多少英才!”评价一针见血,充分地揭露了科举自身的黑暗面。中举可以出人头地,那么还有别的方法吗?书上有一段好玩的对话:景江兰说:“你们所说的考科举中进士,是为名,还是为利呢

9、?”大家都说:“是为名。”景江兰说:“赵爷虽然没有中进士,但外面的诗选上刻着他的名字,行遍天下,只怕比进士的名声大得多呢!”众人都笑了。读到这儿,我也笑了。 不管从隨到清活了两千多年的老寿星科举,对古人有多么深重的危害,那也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盼望现在的素养训练能早些完成,这既能关心学子们脱离学习的苦海,也能关心国家培育时代的栋梁! 坐在书桌旁,打开清秀的儒林外史,任凭书香溢满整个院落。书香伴着的思绪,轻轻地、自由地飞行,撷一朵学问的彩云,牢牢地贴在心间。儒林外史,真的给了我许多,许多 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4 功名富贵无

10、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这些话虽然已是老生常谈,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几个学而优则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美娇娘.为了金钱,为了财宝,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高兴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那么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也不为过了。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

11、知过程。王国维说得很好,读书分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际路这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奋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最终的胜利。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在不断吸取精神食粮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在于汲取,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气。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全都的:吃饭,汲取养分,再促进自身生长。只惋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意食,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忽视了汲取。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一旦达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学问汲取转化

12、成自身力气。这些书,除了造成他们的养分不良,别无他用。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小就由于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在牛背上,他照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经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几百年后的今日,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生气。吴敬梓以其幽默诙

13、谐的语言,把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 儒林外史第1回读书笔记500字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是清代的吴敬梓,他用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了这部讽刺小说,书中介绍了王冕、范进、杜少卿、周进、沈琼枝等人物形象,同时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黑暗与腐朽。 儒林外史中最令人叹息的人物是匡超人(匡迥),他本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奋好学的人,马二先生也尽心尽力地关心他,而匡超人却掉进了世俗的漩涡,又结识了潘三这样的坏人,他还帮着潘三干了两件坏事,当潘三被抓时,他立刻和潘三断了联系,可怕官府查出自己来,这也是

14、不正义之举。之后,他不但不学好,反而变得爱吹牛,对事不懂装懂,匡超人最终得到的是名士牛布衣卑视的一笑。匡超人原来很好,可深受八股文的毒害,又交了坏伴侣,落得如此下场。令人感到惋惜! 儒林外史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郭孝子,他不怕艰苦,历尽重重困难千里查找被迫出家的父亲,可父亲却不认他,而他却悄悄无闻的供给着父亲,最终拿到了父亲的遗骨,完成了自己应当做的一桩心事。 郭孝子是天下难得的孝子。我们应当向他学习! 儒林外史中最令我鄙视的是奇女子沈琼枝,她被宋盐商骗去当妾,自己用了妙计出逃了。在当时的传统观念中,女子始终与“弱”子联系在一起,但沈琼枝却恰恰相反,她不畏权贵,出逃后,她凭自己的满腹才情,写诗文出售,最终讨回了自己的清白,和宋家解除了婚约。 儒林外史中描写了许多人物,读了之后,我感受万千,知道了什么是近墨者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子,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英勇。 儒林外史读后感作文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关心呢?盼望同学们仔细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