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38184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5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支模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支模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支模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支模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支模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支模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D2201003高支模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工 程 名 称: 工 程 地 点: 设计及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盖章) 编 制 人: 审核人: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审批负责人: (盖章)审批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一、 编制依据2二、 工程概况2三、 高支模搭设方案及材料特性3四、 施工部署 4 五、 质量保证及技术措施7六、 安全技术措施8七、 施工过程监测控制措施10八、 文明施工11九、 高支模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12十、 梁模板、高支模顶架14十一、 模板高支架构造和施工要求48十二、 附图一、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2、建筑施工扣件

2、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7、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手册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9、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的PKPM系列施工安全计算软件。10、相应结构施工图二、工程概况工程地点位于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 ,设计单位为 ,监理单位是 ,施工单位是 。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为6732.7m2,总建筑面积为39883.7m

3、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4445.8。一期工程由14栋商住楼和部分地下室组成,此工程地下1层,地上18层,其中3、4栋地上层数部分只有十一层;商铺层高为7.5m(即三层楼板面标高),架空标高2.2m,即住宅大堂层高为5.3m,3层以上均为标准层,层高均为3m,主楼高度为55.5m;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主要为-4.6m和-2.7m,局部为-5.2m。本工程的高大支模部分有:地下室顶板、部分二层楼板、三层楼板、部分屋面楼板。地下室顶板:结构层高有4.55m、5.3m、4.0m和部分5.15m,主要梁截面有3001000、4001000、4001200、4001150、4001050、5001200、6

4、501150、6001200、6501200、7001150、7001200、6501400、4002200,板厚有h=160、200。部分二层梁板:结构标高2.1m,个别部位有较大梁有5001200、6001000,部分板厚h=180。三层楼板:商场部分层高7.95m,此部较大梁300800,板厚h=100;住宅大堂部分层高5.3m,此部位有一条最大梁是6001100,其余部均比较小,板厚有h=180。部分屋面楼板:因住宅楼顶部二层为复式层,故大厅、电梯厅等部位层高为6.0m,此层最大梁是400900,板厚h=120。本工程的上述部分属高大支模支撑体系,将采用满堂红门式钢管顶架作为梁板支撑体

5、系,来支撑整个模板体系。三、高支模搭设方案及材料特性(一)顶架搭设、拆除、模板安装等要求1、梁板将采用满堂红门式钢管脚手架和483.5钢管组合搭设模板顶架,采用聚酯夹板、松木枋相结合安装模板。2、支撑顶架采用422.5门式钢管,模板采用18夹板,梁底支撑为8080松木枋,模板支撑托梁为双483.5钢管或双松木枋,所用钢管均应采用Q235-A级钢。3、支撑架底部采用固定底座或可调底座,当采用可调托座当成底座使用时下端应设双木枋作为垫块。4、模板拆除要求:砼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支顶,同时应满足上部施工荷载组合传递。5、地基条件:梁板支撑顶架基础均在混凝土梁板上。(二)所用材料特性的计算参数 材

6、料特性材料名称抗剪强度设计值(N/2)抗弯(拉)强度设计值(N/2)弹性模量(N/2)备注18厚聚酯夹板1.41365008080松木枋1.4139000对拉螺栓M14/170/422.5门式架门架型号采用MF1219,钢材采用Q235;其规格、组合承载力如下。(1)采用的钢门式脚手架有三种规格。A型规格:4212191930mmB型规格:421219914mm C型规格:421219490mm (2)门式架承载力数值如下:单片承担最大荷载(受力点在两立管上):38KN 当升层为两层时,每片允许支承荷重:32.3KN当升层为三层时,每片允许支承荷重:31.14KN当升层为四层时,每片允许支承荷

7、重:28.32 KN (以上承载力数据是根据厂家及相关资料确定的)(三)梁板模组合及支撑设计方案通过计算分析主要梁支模体系具体组合如下(具体验算详见第十点):梁截面()梁板模材料梁侧模安装梁侧对拉螺栓(14)内龙骨间距外龙骨双木枋布置道数间距()4002200夹 板(18厚)3002483.5445065014003001608034507001200300160802450500120030016080245040012003501608014504001000350160801450300900350160801450300700350/板厚200/梁截面()梁底横向木枋尺寸梁底木枋间距梁

8、底托梁尺寸40022002801002002483.56501400200双木枋(8080)7001200200双木枋(8080)5001200200双木枋(8080)4001200300双木枋(8080)4001000300双木枋(8080)300900300双木枋(8080)300700300双木枋(8080)板厚200801003002483.5注:1、梁或板顶托上托梁应采用双钢管483.5或双木枋(16080),具体选择何种托梁根据顶架的搭设高度决定(此处梁4002200和板厚200是采用双钢管作托梁)。2、所有板的门式架跨距均按915,门式架间距控制在700以内。3、梁侧外龙骨设置:

9、宜由先采用双钢管,当主梁上次梁间距较少可采用双木枋作龙骨。四、施工部署(一)施工前的准备:1、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应对工程特点、技术要求,具体细节先熟悉,并会同高支模操作人员及有关部门,明确施工过程的有关要求,尤其是高大支模各梁板门式架的跨距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门式架托座上的托梁使用材料及小楞摆设方向要符合设计要求。2、高支模架体搭设前应清除高支模架体搭设范围内的障碍物。 (二)材料的要求:1、门式架钢管:应符合JGJ128-2000规范要求,门式架等应平直,两端面应平整,不得有斜口、毛口,且门式架配件应齐全;禁止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的钢支模材料搭设支模。2、模板、木枋:不应有变形和

10、虫蛀、节疤、锈蚀严重、规格不一的严禁使用;顶架支承木枋严禁采用腐朽和多接点的木枋搭设。3、进场的材料应分类堆放,结合工程场地狭窄材料进场,有计划按使用需要,分批组织进场;进场材料分规格堆放。(三)高大支模架体搭设施工1、基础要求:本工程高大支模架体的支承面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其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通级的70%以上才可进行高支模架体搭设。2、搭设的顺序:根据建筑物结构平面图把高支模门架立杆的轴线放出按已放好的线铺设立杆底座立第一、二榀门式架安装剪撑逐榀门式架安装门式架顶铺临时脚手板安装第二步门架依次安装同时相应按要求安装水平加固杆、钢管剪力撑铺设架体木楞梁底板铺设绑扎钢筋安装侧模、拉顶及支撑。

11、 3、高支模架体的构造和搭设要求:、门式钢管支撑的门架间距与跨距应根据实际荷载分布情况和构造要求确定,间距不宜大于1.20m,同时门式支撑架布置按主梁次梁板的次序考虑。、基础上应先弹出门架立杆位置线,垫板、底座安装位置。、门式脚手架底层脚底部可采用木枋、模板和微调相结合。当采用模板时其面积不小于0.1,底层微调的伸出长度不能大于200,顶层微调伸出长度严禁超过300。、门式架之间(即门式架两侧)用斜拉杆固定,门式架架脚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保证垂直度符合要求。、上下层门式架接头采用锁销驳接牢固。、顶层门式架与支承模板的木枋中间及周边用散板钉牢固,使铺设的支承木枋连成一体,铺设木枋与顶层门式架用1

12、2#铁线绑扎牢固,防止木枋倾覆或滑脱移位。、不配套的门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门式架。、门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伸延,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相对进行。搭设每一层门架后应按要求检查并调整水平度于垂直度。对于本工程门架的搭设,要求垂直度偏差不大于6mm。水平度偏差不大于20mm。、扫地杆:纵横设置,在底座上约200mm高处,扫地杆应用扣件紧扣在立杆上,水平杆应连续设置同时应形成水平闭合;、水平杆:对于支模高度较高或荷载较大时,应设置水平加固杆,水平加固杆应在支撑系统的周边顶层、底层及中间每5列、5排通长连续设置(尤其是主梁底每层支架均应设置水平加固杆不小于1道),水平杆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牢。、连墙件:在整个高支模架体的周边设置钢性拉顶,同时架体应利用钢管水平杆与已浇筑混凝土柱连接,采用扣件钢管水平支撑连接形式,每根框架柱应设置不小于一道连接。、楼板模板支撑高度较大或荷载较大时,应在外侧周边和内部每隔小于15m间距设置剪刀撑,其宽度不应大于4个跨距或间距(约5米),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