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课堂教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381566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学课堂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地貌学课堂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地貌学课堂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地貌学课堂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地貌学课堂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貌学课堂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课堂教案.doc(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貌学课堂教案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一, 地貌及地貌学 1,概述固体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因此他可被分成多个规模不等,起伏各异,高低有别的形态单元。就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形态单元而言,是大陆与海洋的分异。在大陆上叠加着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次一级的形态单元;而在海洋中又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和岛弧等,在大陆的山地中,地表起伏又可被分为冲沟,河谷等小级别的形态单元。地球表面上这些各种各样的形态单元就构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貌。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分布,动态规律的科学。 2,地貌与地形的差异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如大陆和海洋,它们与整个地球内部物质构成和运动有关

2、,确切的讲,与地壳组成和岩石圈运动相关联;而冲沟和河谷的形成和发展又与气候控制的流水相联系。因此要研究地貌的成因,演化与分布,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所以说,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仅研究地球表面起伏的是地形学,这就是地貌与地形的差异所在。较科学地说,地貌学是研究地貌及其成因,发展和结构的科学。二,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2,地貌的形成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但概括地讲,地貌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

3、一是地球的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所谓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引起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火山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是指地壳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形成一系列地表作用过程。外力作用按外力性质主要分为如下几类:流水作用,地下水作用,波浪作用,冰川作用,风沙作用。这些外力作用在地貌形成上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外力作用造成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造就地表的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原有的起伏不断降低变缓,因此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内外营力是一对矛

4、盾。地貌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内外营力作用类型的差异,而且还取决于内外营力过程的对比。 3,地貌的发展地球表面所有的地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地貌学不仅研究的地貌特征,还研究过去的地貌和推测未来的地貌发展趋势。 古地貌: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并与现代的构造和气候条件不相符合的地貌。 历史地貌:形成于历史时期的地貌 地貌演化的基本特征继承性 趋向性 不可逆性 变异性 阶段性各种类型和成因的地貌在地球上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就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与一定的大地构造格局,构造活动相联系。以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局来说,自南而北以次分布有喜马拉雅山脉印

5、度河雅鲁藏布河谷地冈底斯山脉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脉羌塘高原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它们的形成与青藏高原自南向北的大地构造格局有关,各山脉都位于不同时期板块碰撞带上,构造相对活动,而主要的高原为具有较老结晶基地的地块,构造相对稳定并具有整体性。各种外力作用深受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气候和自然环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决定了以外力为主形成的地貌也具有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例如,在热带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作用和喀斯特作用,地貌主要为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坡地地貌。而在雪线以上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终年积雪,形成的地貌主要是冰川地貌。在寒带和雪线与林线之间的亚高山地区,虽不能终年

6、形成冰川,但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地表经常处于冻融状态,形成的地貌主要是冰缘地貌和各种冻土现象。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裸露,风沙作用盛行,形成的地貌主要是荒漠地貌。综上所述,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特征,形成地貌的内外营力作用,地貌的形成机制,演化规律,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特点。第二节 地貌的构成和形态测量一, 地貌的构成1, 要素 地区表面任何一种地貌都是由多次重复,彼此互相交替的各个地貌形态所组成的,而每个形态又都是由地貌要素构成。地貌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几何形态要素和组成物质要素。 几何形态要素地貌的几何要素主要分为三种:地貌面,地貌线,地貌点

7、地貌面 根据其产状可以区分为平面(倾角小于2度)和斜坡(倾角大于2度)地貌线 两地貌相交形成的一条线,有时称为棱。地貌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地貌点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地貌面相交形成的点 组成物质要素地貌的组成物质要素主要分为两种:基岩物质,沉积物质。 地貌的形成演化信息隐藏在构成地貌的要素中间,分析地貌的要素特征是研究地貌形成演化的基础。2, 地貌的基本形态与组和形态 基本形态 由一个或几个地貌几何形态要素组成的形态比较规则的几何体称为地貌基本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例如,一个洪积扇由扇顶,扇缘和扇面组成,其形成于沟口出山口的堆积。 组和形态 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多

8、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地貌形态称为地貌的组合形态。例如,一个河谷形态,他由河床,河漫滩,谷坡及阶地四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排列在河流两侧构成。这四个地貌基本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现代河床和河漫滩由现代河流作用形成,而阶地是由古代河流作用形成,而谷坡是因河流下切造成的坡地过程形成。地貌组和形态有大有小,根据其规模的大小可将地貌组合形态分为如下几类:星体地貌 例如,陆地和海洋(占据面积在几十万和几百万km2以上)巨地貌 例如,山系(占据面积在几万和几十万km2以上)大地貌 例如,山脉(占据面积在几百和几千km2以上)中地貌 例如,河谷盆地(占据面积在几十km2)小地貌 例如,单个洪

9、积扇微地貌 例如,沙波纹二, 地貌形态的描述和测量地貌学是研究地貌的科学,地貌形态特征的研究是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地貌形成,发展的基础。因此地貌形态特征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地貌形态特征如何测量,又是用何指标反映它们的呢?下面介绍几种基本的地貌形态的描述和测量方法。1, 面积2, 高度和深度 高度和深度指标是描述地貌形态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根据地貌的高度和深度,陆地地貌可分为低地貌(020m)和高地貌(200m);海洋地貌可分为:浅海地貌(0200m),次深海地貌(2003000m),深海地貌(30006000m),超深海地貌(6000m)。3, 垂直切割深度 指一个地貌单

10、元内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差。根据地貌的垂直切割深度,可将地貌分为:平原(200m)4, 地面坡度 坡度对研究现代地貌过程和了解地貌发育有很强的重要作用。根据坡度可以对地貌进行分类。苏联学者根据地面的平均坡度将地貌形态分为: 平坦平原(24o)。5, 水平切割密度 单位面积上侵蚀网的长度。根据地面的水平切割密度也可将地貌进行分类。前苏联学者根据水分线距侵蚀谷地线的远近,将地貌分成如下几类:弱切割地貌(1000m),中等切割地貌(5001000m),显著切割地貌(100500m),强切割地貌(50100m),极强切割地貌(50m)。三, 地貌年龄1, 地貌年龄所谓地貌年龄是指某一地貌形成的年代。

11、根据地貌学现在的研究水平,地貌的年龄有三个概念来表示,即相对年龄,地质年代和绝对年代。 相对年龄 地貌的相对年龄源于美国的地貌学家W.Davis的“地貌侵蚀循环理论”。根据Davis的观点,地貌发育是有阶段性的,不同阶段的地貌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根据地貌发育的阶段性,他将地貌发育阶段分为“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地貌的相对年龄就是指地貌发育的这种相对阶段。 地质年龄 某一地貌形成的地质时期。 地貌的绝对年龄 某一地貌形成的绝对年代,通常以距今多少年来表示。2, 确定地貌年龄的方法 相关沉积法 年界法 残留风化壳法 岩相过渡法第三节 地貌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地貌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含两个方面一

12、, 野外研究方法1, 形态研究 包括形态的特征,组合,分布和测量。2, 组成物质研究 包括物质的颜色,形态特征(例如:球度,磨圆度等)3, 形成条件的研究 包括新构造运动状况,地质与构造特征,各种外力特征。4, 地貌过程的观测5, 地貌成因分析二, 室内研究方法1, 地形图分析2, 遥感分析3, 沉积物分析粒度分析化学分析矿物分析扫描电镜分析4, 模拟研究5, 年代分析C14测年 自然界中存在C12,C13,C14三种碳同位素,其中C14不稳定发生衰变,假定自然界中C14含量不变,加之C14有一定半衰期约5568年,就可以测定一些与自然界不发生碳同位素交换的地质样品的年龄。KAr法 自然界中有

13、K39,K40,K41三种钾同位素,其中K40为长寿同位素半衰期为128,000Y。K40可通过衰变和K层电子俘获变成Ca40和Ar40,通过测试样品中Ar40和剩余的K40的含量,可以确定样品形成年代。铀系法 热释光古地磁第四节 地貌学的发展简史一, 地貌学在国外的发展概述W.Davise学说W.Penck学说C.L.King学说五六十年代部门地貌学的发展系统地貌理论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貌学的影响二, 我国地貌学的发展第二章 全球大地构造地貌引言一, 地貌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貌形态不仅是外营力作用的产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内力作用控制。可以说,地貌是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产物。在研究地貌的发生和

14、演化规律时,两种营力都不可忽视。二, 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反映内力作用的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简而言之,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改造地貌学就是研究各种内力作用与地貌之间的关系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内力因素方面解释地貌发生发展;二是根据地貌形态分析内力作用的性质,强度,类型和特征。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三, 构造地貌的规模 根据构造地貌的规模和其形成的内力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类:1,大陆和海洋,即造成地球表面最大一级地貌形态差异的海陆分布,称为星体地貌。它主要由宇宙性的动力作用形成。2,大陆和海洋中的大的地貌形态和地貌单元,如陆地上的山系,

15、高原,平原等,海洋中的打样中脊,洋盆等,它们是由大地构造作用形成和控制的,称为巨地貌或大地构造地貌。3,某一局部的小型构造地貌形态,如火山,单面山,向斜谷等,它们是由地质构造的较小规模的内力作用控制形成的,往往叠加在巨地貌上,又称地质构造地貌。四, 研究意义 1, 解释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2, 根据地貌分析地质构造特征,为找矿找水服务3, 根据地貌分析地质构造的活动性质,揭示新构造活动和活动断层的活动规律,预报地震和地震危险区。 第一节 大陆与海洋一, 大路和海洋的分布整个地壳表面面积为5.1亿km2,据统计,陆地面积约占29.2%,而海洋面积约占70.8%。从大地构造的角度看,大陆架和陆坡也是大陆的一部分,这样算起来,大陆约占35,海洋占65,两者构成地球上的两大基本地貌单元。根据不同高度的地貌所占面积的比例,可以画出地表起伏的曲线,由曲线可以看出,大陆和海洋在地表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