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文献综述_自修内容.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377807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文献综述_自修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德育文献综述_自修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德育文献综述_自修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德育文献综述_自修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德育文献综述_自修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文献综述_自修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文献综述_自修内容.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from 百度德育文献综述概念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主要有两类:一是专门的德育学科课程,人们称之为“直接德育”;二是以学科课程方式存在的其他学科课程中包括的德育内容及其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影

2、响,人们称之为“间接德育”。 关于德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存在着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采用广义的德育概念,认为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等等,另一种观点则主张采用狭义的德育概念,认为德育只能是道德教育。 德育生态 重建学校德育生态 学校德育生态,这一概念聚焦的是学校德育生化的复杂状态,是指在具体的学校生活中作为复杂系统而存在的学校德育系统。他不同于“班级德育生态”之处在于其所处的是“学校层面;不同于各类具体的德育活动之处在于其具有系统综合性;不同于班主任工作之处在于其凸显了学校德育领导者的作用;不同于其他校的德育研究之处在于其所使用的生态视角。 一、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生态的复杂性

3、。 学校德育生活一直在发展和变化着,可以说,每一天的学校德育生活都可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一天的学校德育生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具有内在的延续性。 网络、活动网络,存在于其中是多主体、多维度、多层面的综合互动,永远保持着新鲜的生气。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生态的建设的诸多问题,具体表现: 1.学校德育生态的层面区分模糊。 2.不同学校的生态独特性意识缺失。 3.学校德育生态缺乏整体性。 4.学校德育生态的动态发展意识和综合互动意识缺乏。 二、需要进行“新基础教育”学校德育理念的系统重建。 活动是学校德育生态更新和发展的基本载体。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是在丰富的关系中通过实践活动而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新基

4、础教育”明确提出了学校德育管理改革的新目标。许多“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重新整合了德育管理部门,建立了“学生工作部”等机构,综合领导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发展工作。要使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可操作,应着力做到以下3点: 1.要把德育内容具体化为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名言警句、温馨提示等,并分布于学校的教学楼、餐厅、宿舍、文化场所,使德育信息无处不在 2.通过情境感染、榜样示范等手段,使学生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检查督促、评比竞赛等手段,引导和激励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生态道德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的新领域 提出生态道德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认为生态道

5、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生态伦理理念、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国情教育以及反对战争维护人类和平等方面教育学生,使青年一代自觉担当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一、生态道德教育:紧迫而重要 尽管各国政府以制定和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来限制和惩罚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对于富有理性的人类来说,面对危机单纯地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限制和惩罚是不够的,只有通过教育,唤醒人们的内心“良知”和自觉意识,使其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才能从自身做起,担当起维护生态平衡的应有责任。 1.通过国情教育、道德教育,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 倡导学生绿色消费 从而拒

6、绝使用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包装袋等;尽量不去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如一次性的塑料打火机,塑料餐布、不可充水笔等;尽可能买大容量的物品,如大桶物品,如大桶洗衣粉、大瓶洗发液等,减少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经济条件能接受的情况下,尽量购买再生纸包装商品。 2.教育学生反对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愿望。“和平教育”是构筑生态时代伦理、道德基础以及生态教育价值观的基础。 课堂道德生活的建构课堂道德生活是指让课堂生活既要合乎道德的要求,体现道德的关怀,又要孕育道德的心灵,洋溢道德的光辉。课堂生活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课堂生活理应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但是,审视我国目前的课堂生活却发现课堂的道德

7、意蕴缺失,背离了教育的本真意义。构建课堂道德生活,需要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创设道德的课堂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课堂道德生活含义及现实审视 课堂生活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发展。课堂生活中的一切要素教师、学生、环境、活动、管理、教学方式等都蕴含着道德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课堂生活的道德意蕴缺失,背离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其原因在于: 1课堂教学重知识而忽视学生的道德成长。 2品德评价不到位。 二、课堂道德生活建构策略1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2.创设道德的课堂情境。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8、 新时期学校德育发展的主要内容: 1荣辱观教育 教育青少年确立正确的荣辱观。 耻感教育必不可少 2.民族精神教育 忠心报国、成仁取义的献身精神 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的精神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求索攻坚、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团结友爱、同心同德的整体精神 谦虚谨慎、严己宽人的自律精神 尊师重道、尊重人才的尚贤精神 3.生命教育 不只是对学生进行有关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生命体验,获得人生经验与信念,从而走向光明的人生之路。生命教育的具体目标与内容涉及到学生成长的整个历程:生存与自我保护能力,健康的生活习惯,两性问题,尊重、爱护其他生命、对生与死意义的探索等等。生命 4

9、.公民教育 广义的公民教育指的是培养良好公民的教育,即现代国家的基础,与学校教育概念一致;狭义的公民教育是一种协调个人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教育,其宗旨在于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即培养如何做合格的公民。 新时期学校德育发展的趋势 1.学校德育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 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层、更基础的道德意识。它是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的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二是加强社会公德的规范化。 2.学校德育将从“小德育”转向“大德育”。 把德育局限在校园内,已经无法完成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德育任务,仅仅局限于在本国传统德育内容也很不够,必须将德育纳入世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才能使我国学校德育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